精品阅读 资讯

写共享单车对农村考生不公平?

写共享单车对农村考生不公平?

中国青年报

关注

摘要:中学老师谈高考作文题:高考命题要以人为本,不能不为广大农村考生鸣不平。

高考被视为最公平的竞争。这不仅是因为它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而且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这种平等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证命题的公正性。高考试题应该让不同地区、使用不同教材的考生都能正常发挥水平;而不能对部分考生有利,对另一部分考生不利。就拿作文命题来说,必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写,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要求不应该有偏向性(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但看了今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的作文题,笔者不能不为广大的农村考生鸣不平。

这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列出了12个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命题者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12个关键词虽然涉及众多的事物,但对于农村考生来说,却大多缺乏亲身体验。如有些地方根本不见广场(在偏远山区只有羊肠小道),何谈广场舞?再说,农村大妈也没有这种爱好。许多农村孩子都未进过大餐厅,何曾了解中华美食?在他们看来,可口的家常菜就算美食(这显然不符合命题者对“中华美食”的定义)。他们家在农村,很少有人使用或不会使用移动支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甚至不知其为何物。他们很少出远门,有的连普通快车都未坐过,遑论高铁?而共享单车只是出现在大城市和部分中等城市,农村孩子也无法“共享”。他们大都未曾亲眼见过大熊猫和长城,对于京剧也知之甚少。

可以说,许多农村考生对上述事物都缺乏真正的了解,即便在报纸和其他媒体上见过与之相关的报道,但怎能和有亲身体验的城市考生相比?虽然以这些关键词“来呈现”并不一定要写得那么具体,但写文章必须以自我感受和体验为基础,谈论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焉能发自内心?他们只能在“任务”的“驱动”下,不懂装懂地去“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怎能写出好文章?

其他的关键词中,“一带一路”不宜空谈大道理。而“食品安全”和“空气污染”也不宜以之为写作重点。如此看来,最值得一写的就是美丽乡村了,但如何与别的关键词搭配并写出新意亦非易事。尤其是尚未脱贫或虽已脱贫但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的考生,面对某些关键词,非但没有写作的冲动,反倒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只能硬着头皮“唱高调”。

笔者以为,这道题看起来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实际上是在让考生用给定的配料做一道“拼盘”。命题者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认知为出发点,根本未能设身处地地为考生着想。题目虽然提供了不少关键词,但对于农村考生而言,无异于设置了一道道障碍。由于农村考生写作的范围十分狭窄,因此不利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难以表达真情实感。这便造成了语文考试的不公平。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同样,高考命题也要以人为本。然而,这道高考作文题的命制却是目中无“人”的体现,尤其对农村考生极为不公。不仅如此,由于这道题很难让考生有感而发,只能靠“想象力”加以拼凑,必然导致“假大空”泛滥。

,本文著作权归中国青年报所有,作者为湖北省荆州市郢都中学教师。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大太阳是最幸运的人(网友) :

讨厌这种现象级的作文题,什么共享单车、一带一路,作文不是时政不是比眼界比模版拼知识,是拼思维和见解,最平常的最普通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思维能力。总想着博眼球立新意,你就是拿考生的前途卖一个所谓的水准,这是对素质教育赤裸裸的嘲讽。

@会SAI的龟(网友):

其实这种题目考的是眼界,不管是不是在农村,考试作文你得去了解很多知识,如果有心,在农村谁能阻挡你的眼界了,请不要因为在农村给自己不够努力找理由,我表妹也在农村读书啊,懂的东西比我在城市读书的都要多。

@Ping 邓峰(自媒体):

没用公不公平之说,高分作文很多都是编故事,中国式作文就是把“假的写成真的”,学生时代那有那么多人生经历,老师让你充实阅读量,是让你更好的编故事。

@传说中的小晴哥(网友):

共享单车没有错,错在你不去了解新事物;一带一路没有错,错在你不关心国家发展;贫穷落后不是借口,谁也没有拦着你致富进步。

@只因故事细腻(网友):

我就不懂了,为什么农村的就非要把自己放在弱势一方呢,那么多人都在讲少了一个选择不公平,难道城市的孩子就所有名词都懂嘛,就是为了照顾考生才出了那么多关键词。

@地瓜熊老六(漫画家):

【中学老师谈高考:写共享单车对农村考生不公平】我觉得这个问题,老师提的对。高考作文题,还是应该尽量照顾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毕竟中国实在是太大了,高考出题老师,应该尽量选一个绝大部分考生都熟悉的题目。

延伸阅读

2017年高考作文题全在这啦!

看完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你觉得哪里的作文题最难写?

查看详情

“共享单车”对于农村考生来说,缺乏亲身体验,这对他们极为不公。你支持这一观点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