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2017年高考作文题全在这啦!

2017年高考作文题全在这啦!

新浪教育

关注

摘要:北京:“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天津:重读长辈这部书。

2017年各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新浪高考第一时间发布了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延伸阅读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成高考作文题关键词

2017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关注了多个互联网热点,其中就包括了对“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话题的探讨。

查看详情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预测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刚刚权威发布了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北京卷:2017北京高考作文:“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世界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会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 有记叙,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专家解析201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作文题议论文考查的是“说纽带”,也就是谈人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考生应当抓住纽带指向的“联系”这一关键点,找准一个主题切入自己的论述。考生可以分层次整理自己的论述过程,按照分论点逐一展开,从时间或空间线索上安排文章设计。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子,对有联系和没有联系两方面作用进行论述,最终归结到自己的结论上来。整篇文章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观点明确,论证过程清晰,并且能够注意到首尾呼应,纽带的话题天然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线索,考生要注意将立意点落脚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不要就“事”论“事”,要始终把“人”作为作文立意的落脚点。

考题2要求考生写“共和国我为你照相”,实际上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类型。考生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搜索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迅速整理出自己的叙事逻辑,确定文章各部分的安排。作为高考要求的记叙文,叙事不能过于简单粗糙,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设计,比如情节起伏的安排,对时间和空间轴线的设计,情感线的埋设。另一方面,也不要将文章写得过于曲折,要照顾到读者的感受,不能将作文变成自己的内心独白。最终主题要落脚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热爱,体现出对共和国真挚的情感。

微作文题目: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的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做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能需要通过这样的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今年三篇微写作都与名著联系,充分说明了名著的重要性,想要逃脱名著或者只读梗概就能混过高考,已经成为梦幻泡影。

第一篇

这篇微写作是少见的叙事类,写《平凡的世界》中从原有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这部名著考试之前已经重点讲解,孙少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叙述完故事后稍加一两句议论式点评做升华即可。

第二篇

第二篇考察的是《红楼梦》的相关内容,难度也不大,用一种花来比喻一个人,并说明理由。这道题目属于议论类。选取的都是相当典型人物,林黛玉可以和芙蓉,薛宝钗可以和牡丹搭配。《红楼梦》里有占花名这个情节可以参考。

第三篇

第三篇属于描述类。要求抓住六部名著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用描述的手法表现出来。重点要求用侧面间接的方法,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写白了就没有意味了。

看完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你觉得哪里的作文题最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