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高考生的几句话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去远方的发达城市吧,这可能是一生中你唯一一次父母支持你出远门。
文/连岳
其实有点迟了,不过还不算太迟。
至少对高二、高一学生来说,刚刚好。
因为高中读得很辛苦,几乎没什么高中生喜欢高考。高考有很多毛病,不喜欢它确实也能找到原因。
但是既然读了高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是考上一所大学,其中起起伏伏,进进退退,都是正常的,你可能还谈了恋爱,成为某个明星的粉丝,但这不应妨碍你的高考。
高考表面上是进入某所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它最大的力量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生你唯一一次父母支持你出远门,无论你离好大学多远,考上了父母都欢欣鼓舞。
这支持,将至少在大学时光持续。
绝大多数人一生的生活半径,不超过出生地100公里,即使穷乡僻壤,你也会依赖它,产生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爱,所谓的狗不嫌家贫。这是出生带来的不公平,若非外力干扰,人的内在驱动往往不足以让他投奔陌生的他乡。
绝大多数故乡,是不值得呆,不值得爱的。
高考提供了机会,将你从故乡抽离整整至少4年,让你合法背叛。
这4年,可能是你长得最快的4年,你的眼界打开了,你在大学未必能找到相伴一生的恋人,但是一定有终生信任的密友。你爱上了大学所在的城市,4年时间让你慢慢熟悉此地,或者将此地当成跳板,出发到更美更远的下一站。
你的力量长出之后,刚好可以对抗故乡的招呼。大山沟,小县城,经济凋敝的故乡,此时收回了对你外出的支持,不少父母认为你该回家了,在当地考个公务员,次之则进国企,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安度一生。这是当地人羡慕的生活,考大学不就图这个吗?
庆幸的是,你长成了逆子。大学已经告诉你,你这一生,不能退缩,你不属于无聊琐碎的生活,你得一直学习,一直征服,谁都不能拉扯你,父母也不能。
落后地区的大学,即使名头大,也不容易完成策反,你在当地呆得很烦,故乡就显出了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才是首选,当地的纸醉金迷,当地的野心勃勃,当地的财富传奇,它们才是最好的辅导员,告诉你:留下来,这里才有你的机会,逃回家乡,不是大丈夫所为。
中国人的城市化,中国人的代际跃升,很多都是通过高考,孩子进入发达城市的大学,留在发达城市工作,就是老老实实买房供房,不知不觉,财富就是留在非发达地区发小的几倍十几倍,他们说不定还更勤奋。因为你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当然,也有不少哭闹着把孩子拉回身边的父母,那挺可惜的,高中辛苦3年,大学放飞4年,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我最想对高考生说的话就是:填一所发达城市的大学,读完后留在发达城市。这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大学读什么专业,老实说,并不是特别重要,你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多半是要改行的。知道学习方法就行。
祝高考顺利。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连岳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让毛坦厂回到1977,会发生啥?
在高考恢复40周年之际,审视“高考工厂”的现状和争论,有助于更清醒地理解高考和教育的意义。
网友热议——
@沐戊昂(网友):
本科在家乡,读研一意孤行来了广州,越来越觉得,成长过程中,见识和知识同等重要。
@易楚仑(网友):
连叔道出了我们这一代小县城平民子弟改变阶级命运的方法。人性本就是图安稳,喜欢确定性的,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父母辈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否则不会远离家乡投奔他处的,可我们这一辈必须折腾不止,因为我们碰上了最好的时代,也是比父辈更残酷的时代,连叔正是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鼓励我们去大城市当自由人。
@李大米Lidami(时尚博主):
快高考了,只有一个建议:
以后填志愿,有机会在多个选项里选择的话,要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学校在那个城市略微发达的地方。
如果在某经济还算不错但是校址位于无敌偏僻交通极不方便的早稻田大学你们还是考虑考虑再确认。
其他么有了~~~
@桃子学姐(教育博主):
具体是这样的,如果学校在北京上海,那么通地铁或者车程1个半小时在市中心就行,如果是发达地区省会城市(杭州>南京),那么通地铁或者车程1小时之内在市中心即可。我没写深圳,广州,武汉,重庆,成都,是因为我不了解,不是因为不好!以上9个城市都非常推荐,都是前景非常好的!
@次又的喵喵(网友):
在上师大奉贤校区读了三年,周末在校外晃悠公车售票阿姨会问“小姑娘去上海伐?”
你觉得大学在什么样的城市读,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TA日后的发展?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