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举牌险资,未来路在何方?

举牌险资,未来路在何方?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险资举牌的政策风向变了,巨量万能险资金如何处理是激进型险企面临的挑战。

2016年,保险资本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搅动着实体产业。尊重市场还是企业家精神;资本与管理者如何共存;政府对险资举牌是鼓励支持还是加强监管。这些观点的激烈讨论贯穿整个2016年。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应对市场新问题,险资新规出台在即

来自同花顺的统计数据显示,保险机构从2015年开始举牌A股上市公司,在2015年股灾之后的两个季度,险资举牌的规模大幅增长,2015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险资举牌规模分别达到693亿元和805亿元;受监管收紧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险资举牌规模大幅下降,2016年第二季度险资举牌规模下滑到2.9亿元;但从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险资举牌规模再度出现明显的扩张。截至目前,2016年下半年险资举牌规模累计达到310.4亿元。

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团队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阳光保险、国华人寿、前海人寿、生命人寿、安邦集团、华夏人寿、人保集团所举牌的上市公司,共计32家。

从被举牌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来看,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和银行股上,其中房地产公司10家,银行4家,其他主要是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

一向低调的保险公司为何在近两年变得如此疯狂?答案要从万能险中寻找。万能险是近几年众多保险公司都在热卖的险种。投保人的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保险,而另一部分资金被用于理财。通过几年的售卖,万能险已经为保险公司储备了充足的弹药。而用万能险的钱投实体产业,被业界质疑为短债长投,用高杠杆的钱来搅乱实体产业。

根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保费收入数据,2016年上半年,保险行业万能险的保费收入达8103.24亿元,同比增长147.3%。这个数据意味着,若以每张万能险保单1000元计算,那么2016年上半年保险业约卖出了8亿张万能险保单。其中,安邦人寿和华夏人寿在2016年前5个月,万能险保费占规模保费的比例分别高达78.0%和94.4%,而两大险企2016年前5个月的规模保费排名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举牌动作频频且激进的前海人寿也同样如此,其今年前5个月的规模保费为555.1亿元,万能险保费占规模保费的比例则为74.8%。

“其实,万能险就是理财。你会发现,这一波举牌的保险公司大都是中小民营保险公司,很少有国资保险公司举牌。通过万能险,这些中小民营保险公司迅速成长,并累积大量资金,在国内连续两年资产荒,海外投资限额的情况下,险资要找到出口,自然就选择了成长业绩良好的蓝筹股。”华融证券副总经理张建军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

举牌收购是我国《证券法》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而规定的,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并且履行有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保险公司举牌实体产业,不仅支持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也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而且,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近20年期间早已有之,为什么在2016年会引起社会舆论、企业家以及监管层的关注?这缘起于2015年7月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宝万之争”。

2015年7月,市值百亿的民营资本宝能发起了对市值2000亿元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举牌行动。2015年12月下旬,宝能旗下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在资本市场总计约用了300亿元,连续七次举牌万科后,宝能超越国企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这家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只做房地产的企业在半年之内易主。在此期间,万科创始人王石同入侵的“野蛮人”开战。公开表示,万科不欢迎宝能入主,而宝能也发动了“血洗”万科管理层的行动。可以说,“宝万之争”打响了此轮中国实体企业抵制险资恶意举牌的第一枪。2016年年末,万科创始人王石和其带领的高管团队与宝能在争夺企业控制权一事上,已经开战了一年半,至今未果。其后险资的凶猛举牌,就算诚意十足的表示只是股权投资,也很难得到被举牌企业的信任。

2016年11月17日至28日的8个交易日内,“宝能系”前海人寿在A股市场大举买入格力电器股票,所持股份由第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逼近5%举牌线。11月28日,格力电器宣布,其股价在2016年11月17日至11月28日期间涨幅累计达到27%,换手率达到32%。深交所在当日要求格力对相关事项进行核查。格力电器随即停牌。随后,“董明珠自媒体”发布题为《资本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的文章。她表示:“格力电器作为一家制造企业,不会因为别人的资本变化而影响到自己。”早在今年5月,董明珠就曾表示:“如果一个人通过搞资本运作,带有野心去发不义之财,社会也不会允许他们这样去做。”

目前,前海人寿的万能险已经被保监会叫停,前海人寿也发布声明表示,不再增持格力股份,未来会逐步卖出格力股份,格力暂时躲过了资本的围猎。

延伸阅读

项俊波:绝不让险资成泥石流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要坚持保险业姓保,正确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查看详情

9月18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阳光保险持股触及举牌线,随后伊利股份紧急停牌。时隔两个月后,11月21日,阳光产险持股吉林敖东5%,达到举牌线。

险资并不可怕,真正让企业家担心的是险资谋求企业控制权的举动。卖保险的会比卖空调的更好地管理一家空调制造企业吗?更深一层的原因还在于,一家优秀的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是否应该得到资本的尊重和认同?

2016年初,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保险资金的可用余额达到11.4万亿。而来自东吴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行业总资产已达14万亿元。迫于万能险高额回报的压力,未来险资还会不断举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监管应该如何规范?

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针对险资高杠杆举牌蓝筹股发表讲话:“这里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在这个发言中,刘士余两次提到了“底线”。业界纷纷猜测是否有关险资举牌的政策风向变了?

延伸阅读

刘士余痛批野蛮收购

“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查看详情

12月5日,保监会宣布处罚前海人寿,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表示密切关注恒大人寿的相关情况;12月9日,保监会又发布一则消息称,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开展委托股票投资业务时,资产配置计划不明确,资金运作不规范,因而暂停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进行整改;12月13日,项俊波表示,要坚决刹住保险资金运用的歪风邪气。将加强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的部门协作,在规范和约束保险公司一致行动人行为、跨市场类资管产品监管、规范杠杆收购行为等方面,强化监管协调。

从监管风向来看,未来,险资恶意举牌强行争夺企业控制权现象应该会有所改观,但是险资投资优质的A股上市公司也是资本市场的趋势。保险公司举牌的资金,可能来自于银行借贷、万能险或一致行动人。从举牌到控股,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如何平衡各方监管细则,并及时颁布适应市场化经济发展规律的调控与监管措施是一行三会面临的考验。

微博热议——

@LifeTime(北美投资人):

同意一个判断:刘士余公开辱骂一些投资机构,是得到上峰旨意。按理刘一个技术官僚,不会在之前一直不敢管的情况下突然发飙,何况恒大、前海背后也是有一定背景的。

@傅峙峰WSJ (财经自媒体):

zt 昨晚博物馆工作的师兄问:“为啥保险公司举牌蓝筹股会被处罚?”。

答:“呃…有像几个考古系童鞋成立了一个基金,报备时说用于文物修复,实际用途是盗墓,你们还把资管计划命名为“马王堆1号”“海昏侯2号”……当产品发到“乾陵6号”的时候,国家博物馆馆长怒了……然后旅游局局长连夜把你们的洛阳铲给缴了……

沉默了一会,师兄小心翼翼地问:“怎样成立一个基金?”

@经济观察报:

万科、格力电器,王石、郁亮、董明珠,这些中国优秀企业及其领军人物的命运,可能因为险资进入和金融监管风暴而被改写。在监管新规之下,宝能系或将无法实质享有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有消息称宝能系正在寻找接盘方,退出万科。

@StockGo(股评人):

有人说国外也有杠杆收购企业为什么中国不行?就说一点简单的,国外借钱收购你越借信誉越低到后来没人借钱给你,中国是越借钱越有人借钱给你二哈险资兴风作浪若监管层不制止势必会在短短3年内出现2次股灾。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去年以来的收购争议中,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资本的收购,是资本的力量。我认为这不是资本的力量,不是资本。大家知道,资本是股东权益,是与负债相对的概念。可无论是险资还是与他们一致行动的控股集团的收购资金都不是他们的资本,而是负债。

本文著作权归中国企业家杂志(公众号:iceo-com-cn)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