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井男童”家属首发声明

新浪热点
摘要:13日,保定坠井男童的亲属发表声明称,未曾授权任何人发布消息,家属从未提出任何赔偿,也没想过用逝者获取任何东西。对坠井男童的家属,我们怜其不幸、悲其失控。他们从下跪到情绪过激,无关人性陡变,皆是出于怜犊情深的悲切,但这也造成悲剧连着悲剧。
河北蠡县“坠井男童”赵梓聪被救出井宣告死亡后,事件仍在网络发酵。13日上午,赵梓聪父亲赵向阳及亲属联系新京报记者,发布书面声明,称未授权任何人发布消息,家属从未提出任何赔偿,也没想过用逝者获取任何东西。以下为声明原文:

聪聪家属声明原图
连日来,对保定蠡县坠井男童的生命大营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其解决让人扼腕:历经107小时的救援后,男童最终不治。而男童爷爷向救援人员的那一跪,也让无数人动容。就在很多人以为此事行将收尾之际,事件再起波澜:据多家媒体报道,男童家属在医院闹事,还殴打了120司机。
下跪之后成“医闹”,个中从感激到滋事的态度转折,让很多人直呼“事态反转”。在医疗圈,此事引发的反响尤烈。不少医疗方面自媒体甚至用上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现实版农夫与蛇”等标题。

不得不说,在扣“医闹”的帽子已成某种舆论战攻略的背景下,对于那些动辄斥患者为“医闹”的做法,我们当抱以谨慎:“医闹”在法理道义上都是破产的一方,可“医闹”应该有着严格的定义,而不能成想贴就贴的标签——它主要是指患者方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等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并从中牟利的行为。很多医患间冲突,就跟普通人间的争执无异,它与“医闹”无关,只是冲突中一方是医疗工作者而已。是故“医闹”的帽子要慎扣,以免没化解矛盾,反而二度刺激。
在此事中,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在救援现场医生宣布男童死亡,救护车要将其送到火葬场后,家属方面发现后阻止,坚称孩子仍有呼吸,要拉到医院抢救,之后抢救仍无效后对医院、120司机打骂。家属有过激行为,是不争事实。
这事上,有两点常识应秉持:一者,对家属方而言,遭遇不幸,也不应暴力行事,就算有问题,也该诉诸第三方医疗调解委员会之类。虽说人值悲痛之极情绪难以克制,可“不暴力”是底线。二者,罔顾事件具体情形,给男童家属扣“医闹”的帽子,不合适。欲将孩子尸体拉到火葬场却未告知,本就是种刺激;在男童被找到后仍认为孩子可抢救,更像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情绪失控。
很多人在亲属死亡后短时间内都难以接受,情绪会有波动。在网上,已有医生表示,考虑到患者难接受亲人死亡的情况,医院方面在告知家属的同时,还会对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拉心电图,对家属进行安抚。
对坠井男童的家属,我们该怜其不幸、悲其失控。他们从下跪到情绪过激,无关人性陡变,皆是出于怜犊情深的悲切,但这也造成悲剧连着悲剧,他们也难免失去些许舆论道义资源支持。而对舆论而言,不必给他们扣上“医闹”的帽子,少用些“无耻”类字眼,尽量不去激化矛盾,也是应有的修为。
网友热议——
@求是小老虎(微博自媒体):都是快手的直播搞得事,孩子明明不行了说还活着,煽动家属闹事
@来去之间(微博CEO):晕……
@检查日报:“深井吃人”,这是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懂的道理。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坠井这类事件发生,只靠家长提醒和照顾好孩子,显然是不够的。比如,家长可以提醒孩子远离井口,但却没有法定义务也没有能力填埋废井或者为深井配设足够的安全措施。
@北京厨子新号(微博自媒体):加强公共安全意识,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别只操心自己家院墙以内。
@隔夜碧螺春(微博达人):记得当时孩子爷爷跪在地上给救援车辆磕头,就觉得这家人没有那么难缠。
@神鸟V大侠(微博网友):这次给当地的政府点个赞,不管你们做好事还是坏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做好事我们会不吝啬的赞美。
@朱佑土ZSX(微博网友):看了施工图,感觉人类真伟大,转念一想,觉得人类真渺小。
本文著作权归新京报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