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天堂里不再有吞人的枯井”

“天堂里不再有吞人的枯井”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这是令人心急如焚的107个小时。在10日晚,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失去生命体征的6岁男孩聪聪。

每年,都有儿童坠井,有的获救,有的则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但是,聪聪还是坠井了。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并没有从此前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没有举一反三,彻底消灭那些隐患。

在至高的生命价值面前,为营救一个生命,种种努力都是值得的。永远没有完美的社会,我们可能还会经历残缺与不足,但我们拥有人性的光辉,就拥有社会的希望。

坠井儿童被救出 爷爷下跪磕头致谢

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6岁男童聪聪坠井107小时后,被救援人员从井里抱出。11日凌晨,记者从亲属及现场医生处确认,聪聪已死亡。

这场救援自11月6日上午11时展开。当时,聪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落40米深的枯井中,家属立即报警。当地随即开展救援工作,先后启用百余辆挖掘设备,期间救援队伍曾多次更改救援方案。

由于天气寒冷,土质松软,现场挖掘拓展难度加大,枯井破拆工作也越来越艰难。

10日上午,救援仍在进行,河北直隶救援队长王小冬告诉媒体,该队12名队员凌晨4点已全部撤回。

10时许,一位救援人员身体突发不适,被现场医护人员紧急处理后送医。“至少下了三次井,连续作业劳累,有些缺氧,换班后上井喝水时发生不适。”现场救援人士透露。

10日晚9时40分许,蓝天救援队通报救援进展称,距男童坠井已超过100小时,井壁距离泥面尚有1.5米左右深度,“泥面上没有发现坠井孩子,只发现了小孩的玩具,家属已带走了。”救援专家表示。

昨晚11时许,被困井底107小时后,救援人员在40多米深的井底发现聪聪。现场医务人员描述,聪聪被发现时已停止呼吸,确认死亡。蠡县政府发布《关于营救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落井儿童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称其无生命体征。

随后,聪聪的父亲表示,孩子在救护车上时仍有呼吸,心电图显示也有生命体征。昨晚11点半,聪聪的亲属来到蠡县人民医院,希望医生继续进行抢救。记者在现场看到,医生在为其做心肺复苏。

今日凌晨1点50分许,记者从亲属及现场医生处确认,聪聪已经死亡。

为何救援时间长达100多个小时?

由于采用挖坑掘进的方式进行救援,造成救援现场的救援面扩大。由于现场土质十分松软,因此救援面积一再扩大。据参与救援的保定直隶救援队队长王小冬表示,现场曾经出现过3次塌方危险,在救援第二天,已经威胁到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所以救援进度一度放缓,再次扩大救援面减小塌方危险,并采取沉管挖掘的救援方式,用护壁管阻挡周围存在塌方威胁的土壤。

而据救援人员介绍,在挖掘到最后阶段,由于井底地质复杂,特别是由机械挖掘改为人工挖掘,井底出现缺氧情况,现场塌方危险不断,因此挖掘速度减缓。

救援方法有问题吗?

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井下救援方法分为以下几种,1、通过绳索深入井下,让被困者自行顺绳索爬升。2、由救援人员身绑绳索,倒悬下井,将受困者拉升上井。3、在与被困者所处井的平行方向,打一个同样深度的井,在被困人员所困深度,横向打通至被困者位置,再将受困者救出。4、采用深井救援器,对井下人员进行施救。但深井救援器对场地要求相对苛刻。

中国地质大学技术工程学院马孝春副教授从理论上分析了儿童落井事件的救援方案,一般情况,救援的先期处理应是第一时间与落井孩子取得联系,在保持通话的基础上,持续输送氧气、照明,并安慰情绪、输送食物。同时尽量避免对井体结构的干扰,或物体掉落。专家表示,由于井口过于狭小,成年人无法进洞,而且上述四种救援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确认受困者的具体位置和身体状况,但此次救援都没有探查到被困者的确切受困信息,所以只能进行挖坑掘进的方式进行救援。

近两年至少31人意外坠井 8成系儿童

长时间以来,各地窨井、枯井“吃人”的现象频频发生。新京报梳理发现,除刚刚发生的蠡县男童坠井事件,2015年至今各地媒体公开报道的意外坠井事件就达到29起,31名坠井者中,近8成是儿童,近4成生命最终未能抢救过来。

营救坠井儿童,种种努力都是值得的 

10日深夜,不幸的消息传来。河北保定坠井男童聪聪已被救援人员找到,但经过医疗专家确诊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现场所有救援车辆集体鸣笛。

聪聪被找到了,却永远失去了生命体征。这对他的家庭来说是无比深刻的疼痛,一直揪着心关注此事的民众也深感遗憾。我们同情这一家人的悲惨遭际,但生活总要继续,希望聪聪的家人能及早走出阴影。

这些天,关于营救聪聪的努力从未中断:一百多台机器,数百人力,不分昼夜奋战数天全力救援,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哪怕是一线的希望。在至高的生命价值面前,为营救一个生命,种种努力都是值得的。

就像2013年3月8日失联的马航MH370一样,虽然不知道因何失踪,也不知道航班上的乘客到底去了哪里,但国际社会却在辽阔的南太平洋展开了拉网式搜救。

在失踪的生命面前,“不管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都要救你”,这不只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类社会对个人,对同类基本的关爱与责任。生命至上、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这些基本的价值驱使着我们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希望,也要拼尽全力。

去年热映的电影《火星救援》,彰显的就是这样一种理念和价值观。如果,我们不去这样倾尽全力去营救,就会遭受良心的谴责。

而我们全力救援坠井的聪聪,也是为了让良心受到的谴责更少一些。儿童不只是父母和家庭的,而且也是国家的。儿童横遭不幸,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和社会没有尽到保护儿童的职责。

聪聪被找到,救援停止了。如果,我们就此感到心安了,感到不再愧疚了,那可能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样就会让我们在道德感的满足中,对身边各种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隐患麻木不仁,也就难以阻止新的悲剧发生。

检索新闻报道,每年我们都会发现,有儿童坠井的新闻发生,有的儿童获救了,有的儿童则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但是,聪聪还是坠井了。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并没有从此前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没有举一反三,彻底消灭那些隐患。

这个世界是大人们建造的,但未来是属于孩子的。我们不能为了眼下的便利,就牺牲掉我们的未来。儿童坠井需要全力救援,在庸常的日子中,儿童更需要全力保护。

这是一场发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死大救援,网络直播抵达新闻现场,让我们真实看到了救援现场的细节。孩子的父亲在镜头面前下跪,感恩社会救援;孩子的爷爷彻夜不眠守望着井口,手中拿着聪聪曾经玩过的积木;社会各界捐赠了2200斤鸡蛋、2100箱方便面等等,这样的捐赠清单,也让我们动容;乡邻第一时间自发驾驶挖掘机赶去救援,山西、石家庄等地的公益组织也不辞辛劳赶来救援……大家不计成本,不计回报。

一个孩子的生命牵挂了几乎所有的人,一场空前的生死救援展现出人性的纯真与善良,令人永远难以忘怀。永远没有完美的社会,我们可能还会经历残缺与不足,但我们拥有人性的光辉,就是拥有社会的希望。

  • 解救坠井男童彰显了社会大爱

    灾难无情人有情,绝非简单的煽情。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