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杠精”是怎样炼成的?

“杠精”是怎样炼成的?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他们为抬杠而抬杠,并且常用耍无赖和故意挑衅的方式,在话语上压过你,显示自己的“举世混浊我独清”,完成虚拟精神世界里“灭霸”的自我设定。

划重点:

1、杠精就是如此“神奇”的群体,他们擅长用一句话“噎”死你。

2、杠精第一个典型特征是:抬杠成精,抬杠成瘾;杠精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拒绝说理。

3、杠精除了有社会层次的原因,它也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

你也许还想看这些↓↓↓

是什么把影迷逼成了“杠精”?

他是“杠精”!上杠皇帝,下杠蜀王

一个“杠精”的自我修养:长城吉利“黑公关”达成和解

下面文章约2434字,你可以花3分钟进行阅读↓↓↓

时下,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杠精的概率越来越大了。

就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评价两极分化。如果你说,“我觉得《流浪地球》很好看”。可能就会有杠精怼你,“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电影很难看吗?”

杠精就是如此“神奇”的群体,他们擅长用一句话“噎”死你,以此来撩拨你烦躁不安的坏情绪,为达目的他们不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断章取义。

杠精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杠精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心理机制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杠精?

杠精:拒绝说理,专门添堵

杠精第一个典型特征是:抬杠成精,抬杠成瘾。

他们为抬杠而抬杠,并且常用耍无赖和故意挑衅的方式,在话语上压过你,显示自己的“举世混浊我独清”,完成虚拟精神世界里“灭霸”的自我设定。

杠精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拒绝说理

他们不是在进行观点交锋,不是为了明晓事理、辨知是非,也没有提供敞亮、清晰、恰当的理由。恰恰相反,杠精是反对说理的,他们只是一逞口舌,他们存在只为两个字——“添堵”。

杠精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才诞生的,古往今来都不乏杠精的身影

唐人王维诗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宋人陈刚中却抬杠说:“若非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苏轼有句诗“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清朝诗人毛奇龄抬杠称:“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鲁迅在《论辩的魂灵》中,也罗列了种种杠精语录: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当然,批评杠精并不意味着反对讨论,我们也不能将杠精泛化,仿佛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在抬杠。

杠精和讨论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主体性、理性、批判性、建设意识。就像古人所云,“辩论之道,在自启,在明理,在止于至善”,讨论为的是让真理明晰,也可以达成共识。

但杠精的目的无他——让自己爽了,让别人添堵去吧

被戾气裹挟的杠精,堕落得更快  

杠精为什么乐于给人添堵?为什么他们屡屡以言语刺激他人、伤害他人?

杠精的现实生活中可能也够“堵”,他们很可能是失败者,面对生活中的强者唯唯诺诺,满心的怒火和戾气只能撒给他人——互联网的匿名性,让他们愈发有恃无恐。

杠精心中有不满,但他们不是自省或者努力改变,而是将戾气转化为抬杠——以达到某种“情绪泄愤”和“精神胜利”的目的。

如果我们对杠精以一种“理解的同情”态度观之,他们有戾气或许是因为遭遇某种不公。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无条件地忍受杠精、原谅杠精?

当然不是。我们该给弱者更多关怀,纾解他们的困境,但这绝非意味着“你弱你有理”。

作家刀尔登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居为弱者的人,堕落最快。起初只是忿激不平,下一步就允许自己做各样的坏事,因为他觉得,反正自己是受了委屈的一方,做什么都有情可原。”

缺乏共情能力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杠精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loser”,但这并不是说,杠精只来自于“弱者”,更不能在杠精和弱势群体之间划等号。

杠精除了有社会层次的原因,它也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病因是,“零度共情”。

剑桥大学精神病理学教授西蒙·巴伦-科恩在《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一书中,分析了“零度共情”这一精神障碍。

“零度共情意味着你不知道自己给别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也不知道如何预测别人的感受或者反应。你的共情机制在0级上运作。你总是困惑自己为什么无法和别人建立关系,共情的缺乏在你的身上创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被你彻底忽视。”

“你只能做自己的事、困守在自己的小泡泡里,你不单是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想法,甚至压根就不知道别人竟也有他们自己的角度。于是你坚信自己的想法和信念百分百正确,只要有人不同意你的信念,那他们不是错了就是蠢货。”

零度共情,即一种完全的自我中心主义,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不懂换位思考,也不懂理解他人的感受。

小情侣成“杠精”,看情感导师如何犀利点评

杠精与零度共情者高度相似。杠精以自我为中心,老是一副真理在我的姿态;他们不懂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抬杠时从不考虑你的感受;“对于零度共情的人来说,所有交往都不是真正的交往,因为它们都是单向的”,杠精的抬杠也不是为了交流,他只是为了单方面爽而已。

因此,杠精与零度共情导致的结果也是一致的:让他人遭受言语攻击,让他人受到伤害。

杠精看似所向披靡,但他们往往是孤独的人——一个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很难会有真心的朋友、知心的爱人、温馨的家庭。

西蒙·巴伦-科恩最后总结道,“共情是我们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资源之一。而共情腐蚀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和我们生活环境的健康息息相关……家庭会因为共情腐蚀而分裂:兄弟不再交谈,夫妻互相猜忌,孩子和父母误解对方的意图。”

在一个愈发强调个人主义的时代里,我们常常忽略了极端个人主义可能带来的弊端——个体的原子化;个体的中心主义;个体丢失了“社会共同体”意识,失去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避免沦为杠精,避免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因为杠精而分裂,或者可以从与他人建立联系、重建共情能力做起。

不与杠精论短长  

林子大了,不免遇到杠精。很多人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杠回去?

杠回去吧,但与以抬杠为职业的杠精抬杠,往往是杠不赢的,而且杠精会越杠越起劲;可不杠回去,又觉得憋屈——凭什么让杠精得一时之快?

但以笔者多年来与杠精打交道的经验,应对杠精的最好方式是——忽略他,假装他不存在,不与他论短长,他自己觉得没劲就会从你的生活远离。

诚如前文所言,杠精很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Loser”,他们之所以有大把精力在互联网上抬杠,是因为他们现实生活“无事”“无聊”“无能”——他们没有更有意义的事可以做了,只能到处乱喷,对他人各种冷嘲热讽;他们也无力应对困境,只能把戾气撒向别人。

珍爱生命,远离杠精

很难说,是抬杠导致他们无能,还是无能让他们热爱抬杠。我们为什么要与他们“一样”?为什么要把时间、精力花费在毫无意义的抬杠上?

如果你输给了杠精,你内心只会越来越堵;哪怕你真的赢过了杠精,你所赢得的那些快感也是虚无缥缈的——就如同杠精们抬杠获得的那样。

而对于那些缺乏共情能力的“患者”,回击并不会让他们清醒,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医生。

在不同平台上发布文章,常有不少网友评论。那些有理有据有启发的发言,值得认真倾听。但如果是有人抬杠,我都是不删除、不回复、不较劲,任由杠精们扑腾、表演、声嘶力竭,却没人回应——对于刷存在感的杠精来说,这才是“致命”的。

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杠精就像没烧透的炭,碰碰,就会燃烧;晾着,自然就熄了。

来源:南风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