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外卖满25减21 商家们是怎么挣钱的?

外卖满25减21 商家们是怎么挣钱的?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如果你也经常点外卖,难免会和我有同样的疑问:外卖天天满25减21,商家们都是怎么挣钱的?

划重点:

1、比起自己下厨和外出就餐,外卖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下的最好选择!

2、单档满减和多档满减设计没有哪个更精明,商家根据情况而定才是王道。

3、商家如此热衷满减,除了能提升商铺排名外,提高客单价,提高销售额,从而实现盈利才是终极目标。

你也许还想看这些↓↓↓

春节外卖难背后的平台大战 重金补贴外卖小哥

这个春节点份外卖有点贵,行业加收服务费成普遍现象

外卖年夜饭成新宠,90后冲在红包大战最前面

下面文章约3673字,你可以花5分钟进行阅读↓↓↓

今天中午又点外卖了,依旧是我最爱的33元烤肉双拼饭,半肥瘦叉烧搭配煎炸过的火腿,犹如鳗鱼汁的拌饭酱浸入软糯的米饭中,酥脆的花生米作为点睛之笔,妙哉妙哉!

猜猜看,这顿饭我花了多少钱?

菜品价格38元,店铺有满30减25的优惠,再加上2元包装费和3元配送费,总计18元。

比起自己下厨和外出就餐,外卖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下的最好选择,不仅可选择品类多、方便、节约时间,最关键的是便宜啊!

比起外出就餐人均50+的北上广物价,外卖拯救了穷鬼、懒癌,还有单身狗(一个人去吃饭很尴尬的,好嘛)。

如果你也经常点外卖,难免会和我有同样的疑问:外卖天天满25减21,商家们都是怎么挣钱的?

满减金额多≠满减折扣力度大

在各个外卖平台上,满减优惠都是平台排名规则的一个重要计算因子,往往商家折扣力度越大,排名靠前的可能性越大。

那么问题来了:满减金额多=满减折扣力度大吗?

比如某A外卖商家和某B外卖商家:

多数人会觉得35减15力度更大些,但笔者咨询了在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开商铺的朋友,得到确切回复如下:

折扣力度大小=满减金额/满减门槛,所以上图两个商家的折扣力度分别是0.5(10/20)和0.42(15/35),前者折扣力度更大。

A、B商家在销量、评价、客单价等影响因素上差不多的前提下,商铺A在外卖平台上的排名会高于B。

单档满减VS多档满减

在外卖app(这里以大众点评为例),我们会看到有的商家只有一个满减活动,而有的商家有好几个,前者称为“单档满减”,后者即为“多档满减”。

单档满减 VS 多档满减: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两个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哪个设计看上去更划算呢?

根据我多年点外卖的经验,发现了如下规律:

单档满减商铺特点:客单价比较集中。

和合谷单人商务套餐集中在40~50元,品牌具有黏性。

对KFC的死忠来说,价格往往不是问题。

多档满减商铺特点:菜品种类多,且价格分散。

 

秦门外卖菜品多达五十几种,价格从9.9的肉夹馍到68的大盘鸡不等。

只做外卖,品牌识别度不高。

再如二十五块半、优粮生活、台资味等外卖品牌。

总结一句话,单档满减和多档满减设计没有哪个更精明,商家根据情况而定才是王道。

满减会设档,利润少不了

在多档满减的外卖商铺中,我们会看到呈现递增态势的满减门槛和满减金额,比如:满20减10,满40减17,满70减29,满100减40……这些折扣档位可不是商家拍脑袋决定的,每个档位设置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消费心理洞察”。

第一档位:引流档位

在外卖筛选“满减优惠”条件后,会发现大多数商铺的第一个档位最为吸引人,比如:“满25减12”“满25减13”,顾客稍微看一眼,就会很容易被吸引,这个档位起到的是引流并刺激用户快速下单的作用。

但站在商家角度看,如果按“满25减12”“满25减13”销售的话,毛利只有13和12,虽然成本价可以继续压缩,但盈利空间非常小。

这里,以我最常购买的烤肉饭商铺为例,就能发现:店铺里的主餐价格都比第一档位的满减门槛高出不少,减去满减金额,商家仍有利润空间。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第一档位虚设,以呷哺为例:它的引流档位设置的是“满30减12”,但下单必须要点锅底,锅底最低就要13,再点1份肉菜+1份素菜+1份主食就轻松超50,而且吃火锅一般是群体行为,多人点单会很容易直接到达第二档位。

还有更极端的情况,比如某些商家把“满25减25”“满10减10”设置为引流档位,疯狂让利的背后,商家们又是怎么赚钱的?下面具体分析两种情况:

(1)高门槛满减高金额(默认包装费1元,配送费5元)

如满25减25,一般商家会把主推餐品设置成两个价格,一个为原价,一个为限时5折的活动价,顾客购买原价餐品和活动餐品费用相差不大,商家仍有利润空间。

注:在美团和饿了么,折扣商品不能与满减共享。

(2)低门槛满减高金额(默认包装费1元,配送费5元)

如“满10减10”,商家会将店铺的起送价定为20元,这样顾客不得不凑单,凑单的单品一般为饮料和小菜等毛利润高的菜品,虽然满10减10,但客单价提高了,商家的毛利润也得到了保证。

注:在美团和饿了么,折扣商品不能与满减共享。

第二档位:凑单档位

有时候我们在点完主餐后,底部的tab会提醒我们“再买3.2可减少22”,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去小菜区或饮料区凑个单,争取更高的满减金额。这就是第二个满减档位设置的神奇之处:刺激消费者花比预计更多的钱。

有一天我特别想吃馄饨,在外卖上看中一家“满30减12,满50减22,满60减28”的商铺,心里想着可以18元吃顿馄饨,结果进入店铺后发现馄饨的价格在27~35元之间,最终我点了份鸡肉香菇馄饨(27.8元),一份海藻丝(10元),一杯酸梅汤(8元),满减后加上包装费和配送费共花了40.8元。

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遇到过,不知不觉就多点了小菜和饮料,而且还比预计花了更多的钱。

比如:这次,我就比预计多花了差不多22元,心痛……通常一人食顾客,为了获得更多的满减金额,不会买两份主餐,而是会购买小菜或饮料作为凑单,不仅丰富了菜品,还避免造成浪费。

只要店家在主餐价格和满减金额上设置合理,顾客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第二档位。

第三档位:拼单档位

我们还会看到的满减档有“100减35”“满130减50”等,通常在商铺的第三、四、五档处,满减的门槛很高,起步就超百,这个档位针对的是两人及以上的多人食场景。

为什么办公室里大家经常拼着点外卖?

就是这个道理呀——拼单更优惠。

神助攻:满减门槛&满减力度

商家如此热衷满减,除了能提升商铺排名外,提高客单价,提高销售额,从而实现盈利才是终极目标。

除了上面我们讲的满减分类(单档和多档)、满减档位设计外,商家们在满减门槛和满减金额上的设计上堪称“玄学”,值得深扒。

Q1:满减门槛,是设计成20元起减,还是50元起减?

如果用平均客单价来定坐标的话,就很尴尬了!举个栗子,某商铺客单价分布较散,50%顾客客单价为80元,50%顾客客单价为20元,那么平均客单价就是50元。

如果把50元设置成满减门槛,对客单价低的顾客来说门槛太高,可能就放弃下单了;对客单价高的顾客来说,“我都买了那么多,你才给我优惠这么点”,也极有可能放弃下单。

A1:正确的做法是,把客单价最集中的区间设为满减门槛。

Q2:满减力度,究竟要减多少,在我看来简直是定价玄学中的“神学”。

按正常逻辑说,应该先给菜品定价,然后再决定满减力度,但实际上,这限制了满减力度的设计,高了会亏本,低了又没有吸引力。

A2:不妨我们倒过来推算,先根据区域内的竞争情况决定满减力度,然后再用成本计算法,反算菜品定价,这样既保证了利润,优惠吸引力也在。

本文介绍了外卖商家在满减设计中的定价策略。

在设计满减活动时,平台会围绕满减金额、满减力度、满减档位展开设计,满减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客单价,提高销售额,从而提高商家利润。

天天点外卖,你以为占了便宜?

记住那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来源:青年文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