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群名 80%都脸红心跳

新浪热点
摘要:微信群聊名称,是现代人才华与脑洞的集大成产物。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堪比当代唐诗宋词:虽然只有寥寥数字,细细品味,不仅能知道这个微信群的人员组成,还能窥见这群人的关系结构、焦虑烦恼、期许心愿…

划重点:
1,部门群的名称,是整个部门的门面,既要体现部门特色,又要凸显团队凝聚力。伴随着不同的工作需要,部门群会有各种裂变衍生。
2,如果群里是四个人且都阅读过疼痛系青春文学作品,那这个群的名字一定叫…
3,是的,你没看错。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直男群,哪怕组建一年之久却依然没有起过群名。
你也许还想看这些↓↓↓
下面文章约2117字,你可以花4分钟进行阅读↓↓↓

微信群聊名称,是现代人才华与脑洞的集大成产物。
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堪比当代唐诗宋词:虽然只有寥寥数字,细细品味,不仅能知道这个微信群的人员组成,还能窥见这群人的关系结构、焦虑烦恼、期许心愿……
大家都在一个群,谁也别想把自己撇干净。
1
部门群
部门群的名称,是整个部门的门面,既要体现部门特色,又要凸显团队凝聚力。
1、基础版
“Team”、“大”和“小分队”,是部门群名中最稳妥、也最高频的关键词。
公关部——

《PR Team》:克制中带着一丝洋气,但主要用于吐槽市面上其他公关案例。
市场部——

《大市场》:干练中透着几分霸气,但主要用于吐槽公司其他部门。
技术部——

《技术攻坚小分队》:勤恳中彰显着团结的力量,但聊天内容主要以彰显个人的牛X技术为主。
偶尔也会在此基础上活泼一些,变成《行政大家族》、《运营之家》、《人力天团》、《总办军机处》……

当然,无论群名看起来多么活泼亲民,通常只有老板拥有修改群名的权力。

另一种基础版部门群,是直接把团队精神当作名字,最大限度起到警示员工的作用。

《正能量团队》:因为大老板曾说,“年轻人不要总做丧了吧唧的东西”。

《石油新青年》:常见于想要做年轻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改一个带“青年”俩字的群名,40岁的新青年们踊跃传阅着各类中老年表情包。

《十万+写作俱乐部》: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新媒体人都曾加入过一个名叫“十万+写作俱乐部”的微信群,无论他们是否真的写出过十万+。
2、升级版
伴随着不同的工作需要,部门群会有各种裂变衍生。
因此,它也是在群名中使用括号最多的一类群。
小括号,表注意事项。因为微信功能所限,小括号常被群主用来手动禁言。

大括号,则表工作项目的类别。

3、民间版
所有的部门群都分两种版本,一种是有老板的,一种是没有老板的。
后者通常以一系列灵魂拷问作为群名——


被拷问得多了,有时也会把群名改得积极向上些。比如——
不过,每个公司最神秘的部门群依然是——离职员工群。
2
姐妹群
如果在工作中受了伤,人们通常选择到姐妹群互诉苦水。
但哪怕是姐妹群,也要看是哪种姐妹。毕竟姐妹群的命名规律是:群成员关系越好,群名看起来就越惨不忍睹(一个观察,不一定对)。

又或是一些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望。

《内定中奖选手交流群》:显然,并没有一个人中过奖。
1、塑料姐妹花
这类姐妹群的名字往往极尽温馨,且十有八九会使用👸的 emoji。
《超级死党》
《一声姐妹大过天》
《小公主们👸》
《我们是闺蜜👸》
如果群里是四个人且都阅读过疼痛系青春文学作品,那这个群的名字一定叫——

《时代姐妹花》:甚至群昵称都会改成顾里和林萧也不一定。
2、另一种姐妹
另一种姐妹,往往把需求写在群名里。

《名媛大趴》:群里是一个直女和她的两位男性姐妹,保留节目是每日一问“今天我有腹肌了吗?”

《让风吹进我的》:蔡依林、麻辣鸡、Lady Gaga、碧局全网最全表情包聚集地,今年新多了王菊。
嗯,你们懂的。
3
直男群
比起丰富多彩的姐妹群,直男群的群名形态就显得简单到有些匮乏。
形态一:争做爸爸
这是几个直男死党能玩一辈子的游戏。微信群名同样受到这场纷争的波及。

《爸爸和他的儿子们》:一般叫这个名字的群的数量,与群内人数相等。
总之,谁也别吃亏,谁也别想赢。
形态二:亘古不变的游戏和3C话题

形态三:没有群名
是的,你没看错。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直男群,哪怕组建一年之久却依然没有起过群名。

不过,倒也不必担心直男们找起这样的群来太困难。毕竟,直男的微信里,真的没有几个群。
4
同学群
一种只在每年毕业季和春节时定期活跃,平时根本没人说话的群。
1、院系派

2、痛点派

毕业临近,有至少一半的同学群把名字改成了《苟富贵 勿相忘》。
大家是否勿相忘,无从考证;但毕业三个月之后,同学群就几乎再也没人说话了。
5
家族群
混得再好,也逃不出家族群里长辈的教导。
1、全国通用版
家族群名通用模板使用频率排名:

2、姓氏特征版

3、硬核家族版

《好好说话别急眼》:东北家庭群,家里三个人都是暴脾气,相互提醒。

《三巨头》:一家三口都头大,遗传。

《红红火火过大年》:过年期间小辈起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一觉醒来被强行改成了这个。
6
功能群
1、拼单群
群名是直白的呼唤。毕竟,“在占便宜这样的人生小事上,不要谈自尊。”

《帮我砍一刀》:此类群收到的信息通常为非手机客户端不可查看类型,比如小程序(帮我砍一刀、0元购火龙果……)
当然,不少公司也有内部拼单群,专门用来共享外卖红包、优惠券等链接。(别看大家表面上穿着大牌,其实背地里,外卖红包群的链接一次也没落下。)
《今天喝奶茶吗?》:跨部门奶茶大群,群里的人可能一多半都相互不认识,平时也不讲话。唯一的情谊就是下午三四点总有不认识的人率先发起“订奶茶吗”的邀请。
《外卖红包分享群》:分享红包链接后,通常会有人跳出来@你:“你今天点了啥?”
2、当代解压群
每个都市白领,都至少拥有一个没什么用、专门共享沙雕段子的解压群。

《哈哈哈哈哈哈哈》:光看名字就很欢乐的群,可以分享好笑的一切和“哈哈哈哈哈”,唯独不许聊天。
另一方面,这类群也是新媒体创作者每天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

《全是沙雕》:“沙雕”已经成为2018年度网络词汇,而散落人间的沙雕微信群,也成为当代青年高压生活下难得的放松场所。
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人。任它是什么群我都没(时间)在乎,我只在乎我的——
《开白群》:群黑话是“单勾还是双钩”“需要带二维码吗”。
《投稿群》:群里全是推送链接,基本没人说话。
《互推群》:主要起心理安慰的作用,实际并没什么用。
《读者交流群》:潜台词是为了防止你们没看到推送所以我在群里再发一遍。
此类群承载的终极功能一般只有一个:
是亲生朋友的,麻烦点赞并转发。
来源:综合GQ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