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家长群里每天被这些刷屏咋办?

家长群里每天被这些刷屏咋办?

极目新闻

关注

摘要:老师心累家长心烦?给你支个大招!

划重点:

1、关于微信群,家长、老师、校方都有怎样的苦恼?

2、近日,疑老师被踢出群、禁止家长建群外群…家长群带来的各种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3、解决家长群问题,约定聊天规则,还家长群本来模样。

你也许还想看这些:

市民的朋友圈被一条名为“一起灌溉平安树,赢万元话费”的链接刷爆了…

家长为孩子该做的,不是秀官职

下面文章约3000字,你可以花7分钟进行阅读↓↓↓

最近有人这样调侃“时下当爸妈的新标准”

陪得了作业;改得了作文;教得了奥数;编得了小报;

如今要再加一条:

聊得了班级群!

为什么呢?

因为开学了,沉寂了两个月的家长微信群,又再度活跃起来!

千万别小看了这个群,还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也许生活中是普普通通的爸妈

一进家长群

瞬间就变了……

小诗歌、小作文分分钟上线,走心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简直比工作报告都写得666啊!

群里的“马屁群”、“客套群”、“攀比群”、“辩论群”、“广告群”......

这年头,加过家校沟通微信群

才知道什么叫“一入‘校门’深似海,从此‘清静’是路人!”

于是,家长微信群正在成为大家又爱又恨的存在:

“爱”是因为它的方便,

“恨”是因为它太方便了。

有老师说:

“有了微信群,每天都像是在开家长会。”

有家长表示:

“每天看沟通群的时候提心吊胆,消息太多,头都炸了。”

难道,这个便捷的沟通工具真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隐形负担”吗?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老师苦恼:客套话刷屏淹没了重要通知◆◆

武汉市江汉区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蔡玲,觉得自己要得“手机恐惧症”了,每天看不完的信息,都来自班级家长群。

“学校填表通知得很详细,仍有不少家长不停问怎么填。其实只要认真阅读通知就行,刷屏反而会耽误其他家长看通知。”

武汉市武昌区一所幼儿园的老师柳娟也感同身受。她说除了学校的通知,老师每天还要把小朋友吃饭、游戏等照片发送家长群。家长们看到后都会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

“我很感谢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但每个家长都发一句客套话,后来的家长反而看不到重要信息了。”

更让柳娟郁闷的是,有些家长会在群里发广告或各类点赞、为孩子拉选票、转发抽奖等信息,有时候十多分钟后拿起手机,未读消息就过百了,点开一看不少都是家长们聊琐事或无效信息。

“有些家长怕错过重要通知,只好一条条翻回去看,很麻烦。”

武汉市江岸区一所初中英语老师李璇目前是班主任,常有家长在班级群留言“老师,请让某某放学后到外婆那去”“老师,请告诉某某回家自己热饭”等。李璇说,类似琐事多了,很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一般看到会回复,遇到不礼貌的家长时,心里也不舒服。”

事实上,如何在家长群中“一碗水端平”,也让老师们绞尽脑汁。

“以前我会随手发点孩子上课的照片或视频,后来发现我做错了。”蔡玲说,有家长没在画面中看到自家孩子就会问,其他家长也会跟着问。如果不理,家长会连续追问甚至私聊她,她只得专门去拍这些家长的孩子。

渐渐地,蔡玲琢磨出了窍门,要发就发集体照,或多角度拍摄。家长频繁在群里咨询,有次我晚上11点半还在回复孩子在校情况,一次两次倒没事,若家长都这样,我怕连备课、写教案的时间都没了。

◆◆家长吐槽:时刻盯群太累◆◆

“明年儿子读小学了,家长群肯定会更多。”武昌区长城嘉苑的郑女士说,目前她手机里有9个家长群,除了幼儿园班级群,还有校外兴趣班群,如围棋、美术、钢琴等。“最烦家长在群里发恭维话,但我不跟着说,又怕老师不高兴。”

“最烦家长在群里发恭维话,但我不跟着说,又怕老师不高兴。”

◆◆校方无奈:处理不当易失控◆◆

上个月,一则《小学生家长深夜问老师“睡了吗”,家长群瞬间炸锅》的新闻上了热搜,据说这位质疑的爸爸最后被踢出了家长群。

而因质疑老师被踢出群的事,本报也曾报道过。去年11月,黄石的杨先生看到班主任在家长群里推广一款软件,认为价格过高,就在群里多说了几句,结果被班主任踢出群。杨先生气愤地找学校理论,校长说他在群里“传播负能量”。

近几年,武汉中小学大多收紧了对家长群的管理,甚至禁止家长建群外群。

“家长群确实带来了方便,但沟通似乎更难了,管理上也带来了一些难处。”汉口一所小学的校领导告诉记者,家长群一旦管理不力很容易失控,产生一些难以控制的局面

比如前几年,学校按规定暂停收取托管费,家长们感觉不方便,在群里议论纷纷。有家长听说区里另一所小学收托管费,就在群里说了,一时间家长们群情激愤,质问老师“为什么我们学校不能交”。新来的班主任经验不足,没法核实消息并在群里正面回应,一些家长便相约次日集体去学校讨说法。

校方发现后,连夜叫班主任发信息澄清,才将矛盾提前化解。“学校欢迎正面沟通,一旦矛盾升级,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还有一些家长的过度敏感,也让学校“如临大敌”。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有些负责任的老师会在群里布置一些自主作业,公布哪些学生做得好,希望推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没想到,有家长把老师几年来布置的作业全部截图,打印出来并告到上级主管部门,说这个老师布置作业太多。“我们现在尽量在群里不多事。”

汉口一所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杨先生说,去年10月,班级群里有位家长的孩子上课时脚踝扭伤有点红肿,回家说是老师打的,这个家长拍照发到群里找老师讨说法。

“很多家长感到后怕,纷纷询问自家孩子是否也被打,还集体找园方质问。”老师哭着发誓说没打孩子,却无人相信。后来事情澄清了,老师再不敢带这个班。“其实她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双方的信任崩塌了,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 

 ◆◆共同努力才能双赢◆◆

老师在家长群里说话会注意分寸,以学校或班级通知为主,兼顾作业布置,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开表扬,但点名批评要一对一私聊……楚天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长群逐渐形成了不成文规定,老师和家长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合理地使用家长群。

老师妙招

有需要就沟通 老师注意谨言慎行

“文字留在群里就成了证据,所以每个老师都要谨言慎行。”武汉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柳敏说,如何和家长沟通,拿捏准确就是技术活儿。

柳敏班上的数学老师,曾在群聊时被家长怒怼。一名学生成绩有所下滑,数学老师在群里@了孩子家长,提醒家长多注意点。本是善意的一句话,却激怒了孩子爸爸,直接在群里说“我孩子那么聪明,成绩下滑是老师的问题。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数学老师很无奈。

为避免该问题,武汉市百优班主任、北湖小学蔡艳玲老师的聊天群规里也写明:“家长不得在群内咨询孩子的表现,有需要请电话或到校交流。”几位班主任私下也约定好,只在群里发学校的公告和班级通知,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

老师妙招

约定聊天规则 还家长群本来模样

武昌水岸星城思桥国际幼儿园,园方专门为微信家长群立了7条规矩,包括教师在上班期间无法随时与家长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等。其中还特别说明,切忌在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不适,也会让老师尴尬。

园方负责人陈世雄说,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妨多一份谅解和支持。家长与老师并肩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家校联盟。每个家庭对老师的尊重,才是家长们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武昌实验中学沙湖分校一年级(四)班班主任尹晟,为防重要信息被“淹没”,开学时就专门告知家长不用回复她在群内发布的信息,还跟家长约法三章:群内不闲聊、不点赞、不跟风。每天放学时,尹晟会站在校门口与家长当面交流,家长们如释重负。

江汉区清芬路小学五(1)班班主任吴君,则和年级其他班主任一起商议了一份群规: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此外,班主任发送消息后,如无特殊注明收到回复,则不必回复。

家长:群有序让人很舒服

李先生的孩子在武汉市育才二小读五年级,他说班级家长群非常有序,让人感觉很舒服。“有两个家长群,一个是老师在里面的QQ群,一个是家委会建的纯家长微信群,各司其职互为补充。”

李先生介绍,班级QQ群方便老师布置作业,及传达学校的通知和安排。“QQ群设置全员禁言,家长不需要在里面刷屏式回复,有一两位家委会成员可在里面发言,也只是贴出作业和示范样本。”

在家委会负责人另外建立的微信群,里面只有家长没有老师,会转发并强调老师在QQ群里的通知,提醒家长注意,也会组织家长买作业本、征集家长和孩子意见排劳动值日表,督促交伙食费。“我们有不明白的就在微信群里问,一般的问题家委会就可以解答,有些会反馈到老师那里,得到及时解释,感觉沟通很通畅。”

武汉中学高二(6)班班主任成文方说,他的班上有三个家长群,一个家长群、一个消息群、一个沟通群,三个群各司其职。家长群里没老师,方便家长交流;信息群用于发布班级信息,群内不用回复;而沟通群里,家长和老师可以畅所欲言。

记者采访了多位武汉中小学资深班主任,她们均表示只要注意沟通方法、以情动人,班级群会越来越和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