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关于月亮你不知道的15件事

关于月亮你不知道的15件事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月饼吃了那么多年,关于月亮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划重点:

1、 广寒宫是个大“豪宅”,月球的直径差不多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哦。

2、 水冰月:月球上有水。月球南北极附近有大量的水以冰的形式存在

3、 月球表面大多的“痘坑”是在39亿年前一场密集的轰炸里形成的

下面文章1300字,你可以花3分钟进行阅读↓↓↓

月亮上是不是住了神仙?月亮上有没有外星人基地?月亮的背面是什么?

千百年来,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可能在每个“举头望明月”的夜晚,都会有类似的疑惑。

在你和家人朋友吃着月饼唱着歌聊着天的时候,本文旨在为你提供一些有趣而有内涵的谈资

      曾经,很多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引起的……毕竟,那些坑这么圆,附近也没见到陨石什么的。

      但后来,科学家们慢慢发现,火山不可能形成那么巨大的坑,不会有辐射状的溅射物堆积痕迹,更重要的是,在目睹了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的例子后,大家终于相信小天体的撞击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

      1959年10月6日,苏联的月球3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长什么样子。

不同于正面的大量暗色月海,月球背面几乎全是明亮的高地,这些高地上的陨石坑密度也比正面的月海高得多。而且,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暗色月海其实都是撞出来的大型盆地被暗色的熔岩充填的结果,但背面就几乎没有大型撞击盆地——所以同样都是被小天体随机撞的,怎么正面和背面差别这么大呢?

      有人认为,因为正面的月壳比较薄,所以暗色的岩浆更容易涌出;也有人认为,因为正面有更多的放射性岩石富集,所以温度更高,同样的撞击可以让最后形成的盆地更大…

      但这些都没有解决月球正背面差异的本质,比如为什么正面的月壳更薄,为什么放射性岩石更多地富集在正面?至今我们也还不知道。

c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已经完全了解了月球,这个离地球最近的邻居仿佛永远都裹着一层层的“神秘面纱”——了解到的越多,不懂的也越多。还有无数的谜题,等待科学家们去发现和解答。

      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月亮的想象。古往今来,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国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就要举行迎寒祭月,在庭院里设下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绝对不能少,而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因此在中秋佳节,螃蟹正肥,是家宴中必不可少的大菜。民间以吃蟹为中秋一大乐趣。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中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姚府蟹宴庆中秋”的场景。主客都落座之后,一个上面放满螃蟹的大绿盘子,被端到桌子上来。全桌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啊”,随后便纷纷卷起袖子,准备开吃。

       吃蟹的时候,桌子上摆着温过的酒,每人面前还有一小盘姜醋酱油调好的作料儿,这些热性的作料正好能和螃蟹的寒性互相抵消。

      中秋佳节恰逢桂花飘香,因此中秋节也离不开赏桂花、品桂浆。江南一带桂花开得极好,例如,南京人在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中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中秋佳节,不同地方有它们独具特色的地方习俗,在这里无法一一呈现。中秋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各地的中秋习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你的家乡又有哪些独具特色的中秋习俗呢?一起来分享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学探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