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崩溃!家长群已成拍马屁现场

崩溃!家长群已成拍马屁现场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我孩子聪明,成绩下滑是老师问题。没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划重点: 

1、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家长群,已成为老师的隐形负担

2、有不少家长在家长群里发广告或者各类点赞、转发抽奖等信息;

3、文字留在微信群里,就成了证据,每个老师都知道要谨言慎行

这些看点你不容错过:

1、有老师觉得自己得了手机恐惧症,微信一直蹦,家长轰炸式回复;

2、有老师几乎是跟踪拍摄孩子,发短视频,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情况;

3、有学校特别做出了规定,切忌在群中出现大量的奉承拍马的行为

你也许还想看这些:

家长群成负担 异化成攀比群 马屁群 广告群

“变味”家长群频出,能否回归家校共育?

助教群 攀比群…家校关系异化家长群成负担群

下面2000多字文章,你可以花4分钟进行阅读↓↓↓

昨天是第34个教师节!不少学生和家长们都在当天向老师们道了声“辛苦”。可如今,老师们的辛苦程度似乎又增加了不少。

现在,家长微信群已经成为老师课外工作的重要阵地。不过,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渠道,已成为老师的隐形负担,不少老师感叹:“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班主任吐槽:家长群信息一直在刷屏

在北京一所中学当初中班主任的刘明,觉得自己最近得了“手机恐惧症”。这是因为,他的微信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

原来,这些成指数上升的聊天记录,都来自刘明所在的班级家长群。“有时候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一会儿一条,微信一直蹦。”刘明感慨。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在甘肃平凉某幼儿园做老师的赵娟。她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要在群里把小朋友吃饭的照片、学校通知等内容发送到家长群里。

家长们看到消息后,就会在下面跟风回复“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客套话。

“我很感谢家长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但每个家长都发一句,反而让后来的家长看不到重要信息了,所以我希望家长们少发。”赵娟说。

当然,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更让赵娟郁闷的是,不少家长会在群里发广告或者各类点赞、转发抽奖等信息。

赵娟说,有时候十多分钟没看手机,再一看微信,未读消息就过百了。结果点开看,全是家长们在群里聊些琐事,或者发些广告宣传

如何还手机清净呢?在广州一所中学做班主任的黄伊老师,就和年级其他班主任老师一起,商议出一份群规。这份群规明确要求:

“群内不得发任何与班级和孩子无关的信息,如广告、投票、红包等。”

此外,群规还专门规定,班主任发送消息后,如无特殊注明收到回复,则不必回复。

每天数十次为家长直播“校园生活”

闲聊的微信轰炸着老师的手机,但他们的家长群负担还远不止这些。

“家长放心,宝贝们开始上课啦”、“孩子进入午睡时间啦”、“我们在室外玩游戏啦”……这些在幼儿园里平凡不过的日常,陈宏每天都要录制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群里。

陈宏是江西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班主任,上课之余,她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短视频。

“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陈宏说。

但这些工作,很多家长们觉得还不够。“没有在视频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长最经常给出的反馈。无奈之下,陈宏得专门去找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再拍一个视频发给家长看。

“若是忙的顾不上,有些家长就私聊我,说没看到孩子着急。”陈宏说,这样刻意提醒她“现场直播”的微信,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波。

相比于陈宏,在广州的黄老师稍微轻松点。她在群里被“赦免”拍视频,只用不时发点学生照片就行。

于是,和陈宏一样,黄老师也得在上课前、学生午睡时、做课间操的时候拍照片,实时发送给家长看。“有时候学生去上体育课,我也要跟着去一趟,给家长拍孩子上体育的场景。”

家长群里的沟通 老师说话也要谨言慎行

相比于为孩子拍照片和视频的任务,更让老师头疼的,是在群里和家长沟通得“语言平和,拿捏准确”。

刘明老师,就常为聊天问题感到头疼。他说,文字留在微信群里,就成了证据,每个老师都知道要谨言慎行。

他讲起班里数学老师在群聊时被“怒怼”的经历。

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退步,数学老师在群里@了孩子家长,提醒家长孩子数学下滑,要多注意点。

本是一句善意提醒,可谁曾想,孩子的爸爸来了气,在群里回应数学老师:“我孩子那么聪明,成绩下滑是老师的问题。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面对家长的“玻璃心”,刘明说,老师们不得不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在群聊时把握分寸,照顾到每位家长的面子,谨言慎行很重要。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黄老师的聊天群规里也写明:“家长不得在群内咨询孩子的表现,有需要请电话或到校交流。”几位班主任私下也约定好,只在群里发学校的公告和班级事物,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

幼儿园出聊天规则 还家长群本来模样

家长微信群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要营造良好的聊天环境,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在网络世界做“戏精”。

这不,辽宁大连一所幼儿园就专门为微信家长群立了9条规矩。据媒体公开报道,这9条规定中写着:

教师在上班期间专注于带孩子进行活动,无法随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家长请尽量选择中午或教师有空的时间交流,若有事请私信留言,等等。

这份规定还特别说明,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现大量奉承拍马的行为,不仅会引起他人的不适,也会让老师觉得比较尴尬。

网友炸开了锅

对于家长群,老师有压力,家长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有家长认为,老师没必要花精力在群里发孩子照片和视频给家长,建议学校安装摄像头直播,解放老师双手专心教导孩子。

有人直指,一些家长过分干扰,喜欢在家长群问自家孩子情况。

也有家长觉得,家长群是一种负担,被要求每天群里“打卡”。

还有家长抱怨,自己也不想在群里发言,但奈何群里总有几个爱表现的“戏精”家长,家长群已沦为大型拍马屁现场。

以致于“爬楼”才能看到老师发的信息。

有家长举例,今天教师节,就有“戏精”家长使劲刷屏,形势所逼,也只能跟风回复。

有人支招,要不微信改良聊天群设置,要不把家长群转移到qq,直接发通知禁言。

其实,家长和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忙于三尺讲台已经不易。

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妨多一份谅解、多一份支持;家长与老师并肩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家校联盟,让孩子学有所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