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一把章丘铁锅吗?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铁锅成为“网红”很多人始料未及。跟风消费者有之,囤集居奇者亦有之。
自从《舌尖3》播出后,章丘铁锅一夜爆红。
在济南市内的“同盛永”手工锅体验店,不大的店面挤满了前来“寻锅”的人。武汉的、北京的……全国各地都有慕名而来的人。
在网购平台上,章丘铁锅也卖断货
根据天猫官方公布的数据,自《舌尖3》开播以来至2月22日仅四天时间,章丘铁锅在天猫上的销量已经同比增长近6千倍。2月22日晚,“臻三环”章丘铁锅天猫旗舰店发布声明称“手工铁锅完全不可能快速走量”,“章丘无锅,请大家理性消费”。

2月23日晚8点“同盛永”“臻三环”官方旗舰店以及“同盛永”淘宝店都清空了铁制商品。记者致电章丘铁锅“同盛永”传承人之一的刘紫木求证,他只是声音疲惫地说“希望大家都能冷静一下”。


不仅是锅,连炒勺和菜刀也都下架了

你真的需要一把“章丘铁锅”吗?
一把铁锅成为“网红”,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跟风消费者有之,囤集居奇者亦有之。网购买家留言里问得最多的就是“是不是同款铁锅”。

甚至出现了“黄牛党”屯锅的情况

还有的买到了“假锅”

这些疯狂下单的人,可能是因为节目的宣传效应,也可能是朋友圈的推荐。然而,其实很多人对于手工铁锅的使用知之甚少。例如,铁锅比一般家里的重一些;铁都会生锈,需要掌握合理的使用方法等等。忙着抢锅之前,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口“章丘铁锅”。

与消费者的盲从热潮相比,章丘铁锅的传承人则要冷静得多。面对突然砸来的数十万口铁锅订单,章丘铁锅传承人之一的刘紫木——济南宽厚里铁锅体验店的店主,竟然一单未接。“手工的锅,都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我都没见过1万口手工铁锅长什么样,不能因为赚钱,就以次充好。

一口好的铁锅需要经过铁匠3万余次锻打才能成形 郭尧摄
爆红之下的章丘铁锅,不仅是厨具,也是传统手艺载体,通过节目让更多人的人为手工艺人的匠人精神点赞,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如果过分追捧盲目消费,将普通的铁锅炒到天价,或是逐利者炮制山寨...则与匠人的初心背道而驰。
舌尖上的“蝴蝶效应”
《舌尖上中国》作为一档美食节目,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也被封为“带货王”。前2季的时候就将许多不为人知的美食变成了“网红”爆款,甚至让一些淘宝的零食特产店销量猛涨。
去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不到一周的时间,天猫食品的四川腊肉累计卖出1万份,西藏林芝地区的蜂蜜被卖出3400瓶,大米卖了1.2万斤。

《舌尖》不但带动一些美食在网络电商上的热销,片中提及的餐饮店也成为受人追捧的“网红”。例如,这次和章丘铁锅一起走红的还有张迎芸的胡辣汤,天津的红姐煎饼等。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早上,天津的红姐煎饼摊前面就已经排成这个样子了…
随着互联网社交的发展,现在许多电视节目的“蝴蝶效益”越来越明显。这两年,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为代表的户外真人秀红透半边天,不但捧出了明星、翻拍了电影,连带节目的拍摄地也跟着沾光,摇身变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

游客暴增、收入翻番的同时,许多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在外来者的打扰中逐渐改变。对游客来说,拥挤、价格不透明的综艺游,也让许多人败兴而归。
商家和消费者都需要冷静
通过电视、社交网络的宣传,现在许多“网红”产品受到过度追捧。
对消费者来说,不知何时,在朋友圈晒网红店铺的食品已经成了一种“潮流”,为了能够炫耀自己紧跟时代,许多消费者不惜花费数小时去排队购买网红食品。很多人排长队买到“网红美食”后的标准动作,就是拍照、发朋友圈,得到朋友们的关注点赞。

跟风消费导致供不应求,奇货可居,导致出现专门加价替消费者购买的“黄牛党”,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商家来说,很多产品爆红之后,就开始过度注重营销,注重包装,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于是,一些商家在成功成为网红后,很快被曝出产品在质量、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遭到消费者的抛弃。例如,之前上海的一家“网红面包店”,被爆出大量使用进口的过期面粉,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一时舆论哗然。
从“爆红”到人气渐失,逐渐被淡忘,往往都是很短的时间。
章丘铁锅的传承人或许早已深谙这样的规律,所以他们对蜂拥而至的订单淡然处之。而我们消费者也需要在“网红产品”的潮流中,少些浮躁与盲从,理性消费。
本文著作权归中国之声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