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这些企业高校要搬到雄安

新华网
摘要:阿里巴巴等48家企业落户雄安,清华大学等十余所学校将积极参与新区建设。
作者|张静、万宏蕾
中央已经明确规定,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从4月1日宣布成立雄安新区至今,一大批央企、国企和各类民营企业纷纷落地雄安。
严控入区产业 已有48家企业获批落户雄安
在雄安新区管委会所在地容城县奥威路上,超过30家央企、国企在这里设立办公室。

雄安新区管委会一直严控入区产业,经过管委会的审核,中船重工、中国建筑、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等48家企业落户雄安。这48家企业中,中央企业有19家,民营企业有21家;来自北京的企业24家,来自深圳的企业13家。截至12月10日,还有13家企业在雄安新注册落户。

据了解,获批落户的48家企业全部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14家,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15家,高端技术研究院7家,绿色生态企业5家,其他高端服务企业7家。雄安新区管委会表示,高端、高新产业将是新区产业的主流,随着这些企业的进入将会极大地带动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清华、北大等十余所高校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此外,教育部也在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高等院校的疏解力度。截至目前,近百所在京高校中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十余所学校相继表态,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此外,未来雄安新区不仅纳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还将和全国高铁网紧密衔接,将有五条高铁在雄安交汇,京雄铁路从雄安引出后,到阜阳分两支,分别到香港九龙和福建。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今天的中国,看雄安。
雄安的身上,承载着中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打造一座未来之城
既要在一片开发程度较低的土地上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又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雄安的建设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期待雄安这座未来之城能够成为中国改革的样板。
本文著作权归新华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Kulash匈牙利(网友):
大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是怎么个意思?国家给了你们政策和资金支持,数不尽的政商资源,不疼不痒的就这么支持?说好的搬迁部分校区和研究所呢?
@雪后的心14953(网友):
总公司和分公司,校本部和分部,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看成效的四五年之后,这会可不是当初深圳。
@ukdce(网友):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中船重工、中国建筑等48家企业?前四名都是民营企业,中船重工、中国建筑是二级央企。顶级央企比如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等,都没表态吧?
延伸阅读
雄安激荡:央企和创业者们涌来
如今的雄安想要逆袭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商业地标,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