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31年后你会重看英雄本色吗?

31年后你会重看英雄本色吗?

头条文章

关注

摘要:那个时候是真兄弟情年代,而现在是硬凑基情年代,很多东西被涤荡殆尽。

近日《英雄本色》4K修复版在内地重映了。31年前,也就是1986年,40岁的吴宇森和40岁的狄龙,36岁的徐克和31岁的周润发,四个很丧的人,推出了这部在香港电影、华语电影乃至西方电影界都被奉为经典的作品。

关于《英雄本色》,需要划重点重新陈述的地方太多太多。《英雄本色》之前,周润发是香港电影圈的“票房毒药”。这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尽管有点言过其实。

狄龙被邵氏辞退倒是事实。那时候他的发际线,已经显示出这位“过气大侠”的中年困境。《英雄本色》之前,许鞍华、严浩等香港导演,拍了一些破格(创新)的“新浪潮”电影。徐克也在著名香港电影人吴思远的支持下拍了《蝶变》,技惊四座,尽管不算卖座。而那时候,一直在炮制许冠文式喜剧的吴宇森导演,后来因电影票房惨淡,负债累累,被调去台湾。事业低潮期的吴宇森,决定与徐克联合,重拍龙刚导演1967年的经典《英雄本色》。

1986版《英雄本色》上映后,观影人次约为173.25万(当时香港人口500万),拿奖拿到手软,影片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镜头,经典台词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电影创作上,吴宇森开创了“英雄片”的热潮,尽管按照电影类型的严格意义上,《英雄本色》属于警匪片。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整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大量的警匪、黑帮题材电影。连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1988),都是黑帮犯罪题材。一部最不王家卫的王家卫作品。艺术呈现上,《英雄本色》开辟了“暴力美学”风格,很多西方电影人都对它津津乐道,就是因为这种“开宗立派”的原因。后来的一些导演,杜琪峰、北野武、昆汀·塔伦蒂诺、奥利佛·斯通、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各自发展出不同风格的“暴力美学”。

在对一众影迷们的影响上,更是意味深长。《英雄本色》象征了60后、70后、80后们的录像厅青春,这是90后、95后、00后无法想象的独特青春记忆。其中有一位影迷,后来自己成为了导演。嗯,就是贾樟柯。2006年,贾樟柯导演捧得威尼斯金狮奖的《三峡好人》中,去奉节找老婆的煤矿工人韩三明,跟骑摩托车的小混混交上了朋友,这个小混混的偶像就是小马哥。

2017年,贾樟柯创办了第一届平遥电影展,把吴宇森请来,重映《英雄本色》,举办了大师班论坛,还给他颁了一个“卧虎藏龙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大奖”。

在社会文化上,《英雄本色》等香港电影带动了一圈时尚潮流,波及到台湾、韩国,甚至整个亚洲各地的青年都争相仿效周润发,影响深远。

那时候,整个香港电影工业很辉煌,周边国家都是它的电影市场。高口碑的爆款韩剧《请回答1988》,都有很多地方致敬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从方方面面而言,《英雄本色》与早它4年的《少林寺》(1982)一样,都是影史地位不可撼动的“现象级”作品,现在的《战狼2》在文化影响力上与之无法比拟、不可同日而语。

那个时候是真的兄弟情的年代,而现在是硬凑基情的年代,很多东西已经被全然颠覆、改写,被过分浅薄的娱乐化的东西涤荡殆尽了。

说说导演吴宇森。

吴宇森导演是支持娱乐化的导演,无论是前期模仿许冠文导演拍的喜剧片,还是后期拍的英雄片,满足观众的娱乐、宣泄心理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初衷。但是,尽管一直在拍商业片,他的作品依然打上了明显的作者烙印。

无论主题还是技巧,他都有明显的作者风格。英雄人物的主人公,张扬兄弟情义的故事,激烈、别致的枪战场面,慢镜头,紧凑纵深的构图,在枪战中突然停顿让男人们互相倾吐心事,教堂的场景,风衣墨镜的人物造型等等。在《英雄本色》里,豪哥去教堂里找Jackie,那时候吴宇森还没想到用白鸽。而到了《喋血双雄》(1989)中,耶稣像、十字架、白鸽、白纱,教堂的环境成为展开血淋淋暴力的关键场景。

1990年代初吴宇森更受西方观众欢迎,他去了好莱坞以后,《变脸》(1997)中作者风格更加“自我膨胀”,高潮处尼古拉斯凯奇与约翰屈伏塔的对决始于教堂,两人从教堂打到游艇上,再回到沙滩肉搏。有了好莱坞资金、技术的加持,《变脸》中有了更大规模的爆破效果,更激烈的枪战场面。

吴宇森出身于香港片场体系,从片场助理,做到张彻的副导演。因此,他电影中延续了老师张彻导演武侠片中的阳刚之气,极尽张扬的男性情谊。但是他又更新了以张彻为代表的香港1960年代既浪漫又暴力的武侠片传统。

张彻的武侠片中主人公们打到肠子外流,现在看来有些恶趣味。但吴宇森的英雄片改造得极具动作美感。导演林岭东曾表示,“他的东西英雄感较强,我的较写实,拍摄时,我的角色从来不会边凌空翻腾边开枪。”而吴宇森则认为,“中国电影一向的表现就是太含蓄了,也太没风格……中国人要更奔放些,显出自己的真,再把这些性格放在电影中,就好了。”所以他一直有国际视野,不断学习世界影坛大师的作品,对借镜外国电影十分自觉。最明显的也是他自己承认的,就是学习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周润发的风衣造型与阿兰·德龙如出一辙。

而周润发嘴叼火柴棍,像《邦尼与克莱德》中的沃伦·比蒂,也像黑泽明电影中的三船敏郎。更加浪漫的《纵横四海》(1996),故事上实质是脱胎于吴宇森超级喜欢的特吕弗电影《朱尔与吉姆》。他的电影拍给1980年代中“迷失”的年轻人,内容都是男人道义,描写亲情与友情等传统中国价值观。《英雄本色》中最经典的小马哥开着游艇返回,就是最典型的“亚洲英雄”。《英雄本色2》尽管故事混乱,但张国荣码头出场,和最后五人冲进黑帮大本营的段落,还是着实帅了我们一脸。

吴宇森电影最有意味的,就是将犯罪角色描摹成这样迷人的英雄,他通过旧式的、讲道义的黑帮老大,与新派无道义只认钱的黑帮形成明显的对比,让观众对昔日的英雄投射同情。

《变脸》之后,《赤壁》(上)(下)到《太平轮》(上)(下),再到眼下的《追捕》,吴宇森的作品渐渐呈现颓势,整体口碑较低。重谈《英雄本色》的初衷,是想谈及吴宇森导演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困境,但是在重看了《英雄本色》前两部之后,还是被那种纯粹的、真挚的东西所打动。暂时不想去批判吴宇森导演现在的困境,毕竟一个时代早就过去了,待11月24日《追捕》内地上映,再谈。最后,用《英雄本色》中的一句对话结尾。豪哥问小马哥“信不信有神?”,小马哥说:“我就是神,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神。”

本文著作权归影视独舌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风间隼(影评人):

复映重温,枪战戏早已过时,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人情和义气。吴宇森对苦情戏的把握显然直接来自粤语老片,这是强大的儒家电影传统,与专讲杆棒故事的水浒传统糅合,才有了如此鲜活的人物和情感。现在的导演好像没有谁具备这些东西,因此相当不看好未来的翻拍版。

@谢小虎(网友):

30年前的经典港剧,现在看来依然很经典!这片儿其实我都看过十几二十遍了,但还没有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看过。

@程子建(网友):

这部电影都31年了,这样的话,那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已经是电影上映10年左右的事情了,当时依然很火。那时的我,只是觉得打斗场面很过瘾,慢慢长大后,还经常听人谈起这电影,觉得自己没有落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