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喜剧综艺井喷 缺乏人才前路难

喜剧综艺井喷 缺乏人才前路难

新京报

关注

摘要:喜剧人迎来好时代,但井喷之下资源被过分开采,恐怕繁荣之景又仅是昙花一现。

作者|公元1874

喜剧综艺这两年呈井喷之势,其衍生的喜剧大电影也往往有不错票房。与之相对应的,是喜剧类公司源源不断的资本召唤能力。喜剧产业看似蒸蒸日上,但要把这个蛋糕做好做大,目前看来阻碍重重。

热钱大量涌入有盲目嫌疑

喜剧综艺这两年呈井喷之势,其衍生的喜剧大电影也往往有不错票房。与之相对应的,是喜剧类公司源源不断的资本召唤能力。据新闻报道称,4月,德云社的关联公司通过申请挂牌新三板进驻资本市场;5月,运转9年的嘻哈包袱铺宣布完成A+轮融资;同月,《跨界喜剧王》背后的千秋岁文化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吐槽大会》背后的笑果文化15个月完成四轮融资;6月15日,A股上市公司华录百纳宣布收购上海嘉娱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欢乐传媒)股权,后者即《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笑傲江湖》等喜剧综艺背后的制作公司……喜剧产业看似蒸蒸日上,但要把这个蛋糕做好做大,目前看来阻碍重重。

《欢乐喜剧人》的综艺节目是前年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而《欢乐喜剧人》的电影是2017上半年我看过最烂的华语电影。这种极端不是我刻意而为之,其实从豆瓣的评分就看得出——欢乐喜剧人的第一季曾经到了8.1分的佳绩,而《欢乐喜剧人》的大电影只有2.5分。

这种巨大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喜剧节目跨界引起了水土不适上,就连这个节目本身做到第三季都出现了问题——最直观的感受:作为忠实看了三季的观众,我觉得好笑程度一季不如一季。

造成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喜剧人的断档。前几季齐聚了国内顶尖的相声、小品演员,比如沈腾,比如郭德纲,比如岳云鹏,比如宋小宝;到了最后一季,这些之前参加过的喜剧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是常驻人员——比如沈腾,拍完《夏洛特烦恼》之后今非昔比,也不可能一直出演了;于是就只能往二三线找,于是过去几季里只能当助演的,纷纷成为了主角,这虽然有种鼓励配角和新人扛大旗的积极意义,但实践证明他们还离绝对的主角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假以时日去锻炼。

不光是《欢乐喜剧人》遇到了瓶颈,《跨界喜剧王》《笑声传奇》等各种各样的喜剧节目无一例外地遇到这个问题。平时很多在影视剧里耳熟能详的喜剧明星,到了这个舞台上就不好笑了,有着严重的水土不服;挖掘民间的艺人又总是挖出资质平平的素人,例如《笑傲江湖》出一个周云鹏,硬是被称为“三季总冠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保证创作和演员才是喜剧产业的根本

人民群众是爱看喜剧的,周星驰的电影往往有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惊人票房,排名前列的高票房电影里,喜剧电影也总能占很大的份额。这说明很多人都喜欢没心没肺地在电影院笑90分钟。但是过去几十年了,周星驰只有一个,就连他自己培养的接班人比如葛民辉、张家辉等,最后都难以成为新的喜剧之王——张家辉转型做演技派之后,反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同样的例子还有相声和小品。郭德纲甚至对记者说出“我想让谁红谁就能红,甚至我能掌握他红的时间,精确到哪个月”。但实际我们也能看到,在德云社的几千个弟子里,真正可以说是红起来的,其实只有岳云鹏一个人,不管是当年自立门户的曹云金,还是他一手扶持的亲儿子少班主郭麒麟,离他的这种“红”还有很远的距离。

这深刻地说明了,不管是相声、小品还是电影,想真正地把“喜剧”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喜剧的这块蛋糕很大,但如何分,怎么去做蛋糕,都是一门技术活。

现在扎堆投资喜剧项目的热钱非常多,比如周星驰的项目就从来不缺钱,各种综艺和影视剧更是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做成功的喜剧项目屈指可数。比如闹分家之后的《欢乐喜剧人》,即便是它本尊,想做好第四季,我都觉得非常艰难——最简单直接的问题是:你能请谁呢?还有谁可以请呢?

倒是,如果回归原点,像过去的那些相声小品大赛一样,真正地抛离一些意识形态,做起这门艺术里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讽刺,那或许能给喜剧节目带来更好的发展,就像当年春晚上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那样,犀利的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只是,现在的市场一味求快,还容不容得慢慢打磨的巧妙讽刺,恐怕又是另一个问题。

本文著作权归新京报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新浪科技:

[微博&欢乐传媒 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就幽默搞笑领域内容、喜剧节目的网台联动展开全方位合作,联合推出#段造英雄# 微博段子影响力价值榜,挖掘优质喜剧人才及内容,联合投资出品,共同孵化喜剧IP。未来还将共同研发更多网生节目形态,出品微博原生短视频节目,打造喜剧IP矩阵。

@紫凌冰雨(网友):

创作不易~其实录制周期压缩太短对喜剧人真的是一种折磨~也希望类似喜剧竞技类节目以后在筹备时可以考虑这些问题,多给喜剧人一些创作时间。向开心麻花笔芯~致敬~鞠躬~

@Neways谭(网友):

很不幸,腊鸡电影这几年简直井喷,无意听见有个影评人说希望中国喜剧电影制作者拿出诚意来,我脑海浮现出一万部演员转型和综艺改编的腊鸡喜剧电影和一百万部拍出来就是个笑话的国产电影。喜剧,如果你认为是搞笑,就认真不了,只有当它是艺术,才可以认真。

延伸阅读

上海国际喜剧节开幕:陈佩斯对人才忧心

喜剧节形象大使徐峥表达了对喜剧产业前景的乐观态度。而相比之下,喜剧节艺术委员会主席陈佩斯却对国内喜剧人才的现状忧心忡忡。

查看详情

你对喜剧综艺的未来有什么看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