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这家共享宝马公司“解散”了

这家共享宝马公司“解散”了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摘要:高额开支和不能破解的盈利难题是EZZY短期内便停止运营的主要原因。

当你明天早上起来到公司的时候,这个事业不复存在了,如果这是你们最后一天在EZZY,你会做什么?

这是共享汽车平台EZZY创始人兼CEO付强在今年5月全新EZZY战略发布会上说的话。5个月后,这句话在EZZY变成现实。

不上班了,10月23日晚上公司通知我们休假。

10月24日,一位EZZY内部员工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说,什么时候再开始上班,公司也没有通知。

10月25日,对于“解散”一事,EZZY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终止EZZY平台的服务,并正在积极处理后续事宜,成立清算组,开展清算及清偿工作。

找不到的“140371号”

公开信息显示,EZZY的主体公司为北京大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大梦科技),注册资本30万元。其创始人付强,此前曾在银河证券投行部工作,2014年离职创业,2016年转型切入汽车分时租赁领域,2016年3月EZZY正式上线运营,车型以宝马i3、奥迪A3等高端车型为主。

今年5月,EZZY在北京希尔顿酒店的发布会上宣布启用新的品牌形象,并宣称将把运营区域从北京扩展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预计今年实现全国5000辆车的布局。彼时,有媒体报道称,自2016年3月上线以来,EZZY已累计近10万用户。

10月24日,“共享汽车平台EZZY团队解散”的消息迅速刷爆汽车圈。

当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来到北京大梦科技工商资料标注的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北路33号院1号楼14层140371号。在现场,记者发现33号院为一栋写字楼,而据该写字楼物业公司的员工称,“14层并没有140371号,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

对此,上述EZZY内部员工向记者表示,

我不太清楚位于海淀区的这个地址,就算现在找到我们的办公地点也没有意义,因为员工都不在公司了,其他还在上班的员工,他们有一个独立的地方办公,但我不知道在哪里。

该EZZY内部员工透露,目前,他们并未与EZZY解除劳动合同。

记者了解到,EZZY的官方APP目前已处于“无车可用”状态。10月24~25日,记者使用该APP分别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等地查找车辆,但均显示“附近没有可用车辆”。记者拨打EZZY客服询问原因,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EZZY的运营模式与其他几家汽车分时租赁公司有所不同,最大的特点是旗下采用车辆均为中高端车型。2016年初刚刚上线运营之时,EZZY就选择了指导价在40万元的纯电动版宝马i3作为租赁用车。今年5月品牌升级之后,再次上线一批指导价在20万元左右的燃油车奥迪A3。

此外,与其他分时租赁公司在网点取还不同的是,EZZY宣布“随时随地取还”,用户可以在合法车位或停车场随意停放。另一家汽车分时租赁玩家途歌也采取这样的模式,但用户停放车辆不是在途歌的合作停车场,下次用车的用户需缴纳停车费用(补助少量费用)。而EZZY则表示将会全额报销车辆停车费用。

业内:目前只有1家共享汽车账面盈利

有分析认为,高额开支和不能破解的盈利难题是EZZY短期内便停止运营的主要原因。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合伙人彭波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称,“现阶段,尚处于培养阶段的汽车分时租赁,因融资不到位而造成资金紧张的情况,在创业公司中并不少见。”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大梦科技曾在2015年4月获得策源创投的4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此后,在今年4月,EZZY又宣布一笔A轮融资,但并未透露投资方,也没有透露投资金额。

今年以来,共享汽车已成为新风口,备受各方青睐,包括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和经销商集团等各类玩家纷纷进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70家共享汽车平台,投入运营的逾100家。

而资本市场对共享汽车的关注也日益高涨。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6年,进入共享汽车领域的资本从1000万元增长到1.5亿元,平均每年涨5000万元人民币;而在今年1~6月,数家共享汽车企业融资总额已近4亿元,今年全年融资增速预计将超800%。

虽然玩家热情高涨,但如何实现盈利仍是当前阻碍共享汽车平台发展的首要难题。“国内30余家分时租赁企业,目前只有1家账面上盈利”,彭波向记者透露。

据普华永道统计,目前,分时租赁汽车企业平均单车亏损每天在50元~120元。如按此计算,EZZY在市场投放的500辆新能源汽车,每天的亏损额接近2.5万~6万元。

“如果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分时租赁盈利就非常困难;如果平台车辆价格再低一些,质量再好一些,可能盈利的机会就更大一些。”庞大汽贸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在10月24日“庞大集团与东风风神签署新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的发布会上对记者说,即便尚未盈利,庞大集团也不会放弃共享汽车项目的尝试,未来还将不断匹配和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

对此,彭波认为共享汽车在短期内靠较低的单价实现盈利比较困难,未来必须提高单车的使用率,而这又受用户数量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分时租赁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各家企业还处于摸索阶段。“共享汽车真正实现盈利恐怕还需要一两年时间。”彭波说。

本文著作权归每日经济新闻(公众号:nbdnews)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网友热议——

@wangzhenx(时评人):

只有个车企合作才行得通。而且现在市面上的共享汽车价格都比较贵。共享汽车面临管理难停车难等问题。

@Yellow-黄(评论员):

租赁和共享完全是两回事,打着共享的旗号干着租赁的活,成本能吃得消不?

@冇岸Cindy(网友):

如果要用户付停车费,为什么不直接打出租车。

延伸阅读

共享奥迪,宝马横空出世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能发生什么。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