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当小学生遇到苏轼”引争议

“当小学生遇到苏轼”引争议

央视新闻

关注

摘要:针对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遭到网友质疑。

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啥?苏轼在景区中有多大的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是啥样的?……近日,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一篇微信文章“火”了。这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展示了该班六年级小学生所做的几份有关苏轼的小课题报告。

小学生研究苏轼 完成23份报告

该文章称,针对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了解苏轼生平、吟诵苏轼的诗词、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等,并在老师推荐下观看了纪录片《苏东坡》。

文章介绍,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利用假期时间,学生们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他们自愿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小组讨论、分工,最终共完成了23份课题研究报告,他们研究主题各有不同:《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vs李白》等。

这些报告虽然不似正规论文前有导语、关键词,后有尾注、参考文献,但这些文章中大量的图表、表格以及统计数据,还是能感受到孩子们在十分认真地进行一项“学术活动”。

质疑:小学生搞研究 家长是否参与?

“没有清华爸爸,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研究走红网络后,有网友质疑,孩子们的表现其实是家长的功劳。

家长到底参与了多少?该班数学老师易博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家长只在一些细节上给予帮助,比如寻找计算软件,绘制折线统计图等,剩下的数学分析都是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经过三年的锻炼,已经做了十几次课题研究,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现在写上一篇调查报告已问题不大。他认为,探究式学习让课程更加严谨,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班主任连洁说,上学期开始,老师便开始指导学生精读苏轼诗词。本学期,学生们综合各学科知识,并通过查资料、做问卷做了不少关于苏轼的调查。整个国庆节假期,连洁都在陪孩子们完成调研报告,“在报告成文的过程中,每个文字确实都是孩子们自己一个键一个键敲出来的。”

三年级就开始做研究 已“习以为常”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表示,该校六年级的小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各种课题研究。“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学校提倡老师带领学生做课题研究”,班主任连洁介绍,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们先后做过十几次课题研究,包括“种子生长日记”、“地铁雾霾影响”等。

△ 各小组同学将老师们加入微信群中,展开师生讨论。

窦桂梅介绍,课题研究强调学科整合,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招聘环节,学校就非常注重老师的综合素质。组建课题组时,由语文、数学、科学的老师合作,老师为学生寻找有意义的选题,熟练后,再由学生自主选题。

通常,学生初次自主选题,都难以避免“大而空”。因此,老师会先设置七到八个研究方向,再细分下来,就能形成几十个小课题。接下来,就是查资料、问卷调查、分析、答辩等环节。

专家:小学生做研究不必“高大上”

“推进中小学探究式教育,需要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的,重在体验研究过程本身,也应相信孩子的创新潜力”,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小学生课题研究等探究式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中十分普遍,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我国近年来也在倡导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践行的学校不多。

熊丙奇指出,探究式学习也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能力,课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如农村孩子也可以调查研究本村庄有多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每年能不能见到父母,父母与他们的联系方式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扶等等。小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不必“高大上”,赶热点和时髦。

本文著作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cctvnewscenter)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微博热议——

@wangzhenx(时评人):

只觉得很无聊而且很气愤,文学之所以区别于科学而成其为文学的地方,就在于其不可言明的意境,想象和韵味。。。我实在不理解这种不顾文学性本身,硬着头皮的量化研究的意义在哪,这叫不按规律办事,让文学最后都变成了一张张量表??在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领悟理解文学和语言最重要的阶段,这样的研究能起到什么正向的,指向文学意义本身的作用?

@pw384(评论员):

有的所谓“研究”结果完全能够借助正常的阅读来得出,所谓借助大数据怕只是一个噱头。让没有学过大量前置大学课程的小学生做这些,我只能看到“揠苗助长”四字。

@逸景(网友):

不少普通学校的孩子们完全有这个能力,然而最主要在于家长连引导孩子都不愿意,至于说拔苗助长的,只能说是不了解现在的孩子们,亦或仅仅是嫉妒而气急败坏。

@疏影清风(网友):

孩子们很棒!这样的老师也很棒!孩子们的创造力其实是非常好的,却大部分被扼杀!墨守陈规、书山题海、死记硬背应试式教育早就该真正彻底改了!

现在小学动不动就搞个“高大上”的课外作业,辛苦的都是家长,你觉得有必要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