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新歌声》热度还能持续多久?

《新歌声》热度还能持续多久?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首季即巅峰”的《中国新歌声》决赛似乎被人遗忘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作者|江宇琦

“今天绝对被鹿晗刷屏。”

一位朋友在10月8日晚《中国新歌声》(以下称“《新歌声》”)的决赛现场发朋友圈说道。

刘欢战队的扎西平措最终战胜了那英战队的郭沁,夺得了年度总冠军。只可惜,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微博、知乎上都难寻相关讨论,相关微指数不满8万,甚至比不上此前几期的数据。新科冠军扎西平措,在夺冠后最新一条微博的评论数还不到1000,可以说是该节目历史上“最寒酸”的总冠军了。

鹿晗恋情公布对节目热度自然有影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已经走过6年的节目,“自身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似乎才是这档昔日的现象级综艺落得一个如此难堪的下场的重要原因。

首季即巅峰,《好声音》影响力步步下滑

2012年,《中国新歌声》的前身《中国好声音》(以下称“《好声音》”)第一季横空出世,首期节目的CSM44城市网收视率就达到了1.4%,排在了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榜的第二位。伴随着节目口碑的发酵,从第二期开始,《好声音》的热度就开始不断飙升,收视率一路从2.7%窜至4.8%,第一季决赛夜的巅峰时刻环节更是达到惊人的6%,始终稳居收视榜第一的位置,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其全民关注的火爆程度,丝毫不夸张。

作为一档选秀类节目,《好声音》第一季的造星成绩也十分不错,梁博、吴莫愁、吉克隽逸、金志文、袁娅维等从中走出来的明星选手,都在近几年的华语乐坛表现活跃。

巨大的影响力也让节目背后的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成为了大赢家。据了解,第一季总决赛广告位招标中,冠军产生前的12条15秒广告共拍得1090万元,单价最高者居然拍到了116万元/条,创造了当时省级卫视最贵广告的记录。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的冠名费、广告费也水涨船高,据传第二季开播前一个月广告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0亿元,而第四季不光拿下了3亿冠名费,决赛夜的一条广告更是直接拍出了3000万高价,是此前中国电视史上最高广告费的近3倍。

遗憾的是,随着观众逐渐出现审美上的疲劳,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的热度便不断下降。尽管此后几季《好声音》平均收视率仍高居同时段节目的收视榜首,但单期节目的收视率都呈现下降趋势,多期节目仅排在同时段第三的位置。对比节目播出期间的百度指数,就能看到节目热度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滑落。

《好声音》节目选手的人气也是一季不如一季,第四季的冠军张磊,如今微博粉丝量不足20万,大多数时间里甚至难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2016年,节目再遭受重创,由于灿星制作无法和节目版权方Talpa公司就版权费达成共识,双方在一年多时间里十多次对簿公堂也未能将问题解决。Talpa最终决将“TheVoiceof…”的版权交给唐德影视,这就使得灿星制作失去了继续使用这一名字与商标的权利,连续播出四季的节目被迫以原创节目“《中国新歌声》”的形式重新与观众见面。

这一改变,给了节目组以变革的机会,赛制上有了不少调整,但节目的影响力却也进一步衰减。第一季《新歌声》的全网收视率相较于《好声音》第四季有较大跌落,单期之间甚至相差近2%。而在豆瓣上,该季节目的评论人数仅为3551,评分也才5.1,和《好声音》第一季两万余人评出的7.8分,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刚刚结束的第二季虽然仍然是同档期综艺节目中电视收视率的第一名,但是在网络上,其热度显然已经被同为音乐类综艺的《中国有嘻哈》和《明日之子》全面压制:《中国有嘻哈》决赛结束后,#中国有嘻哈#相关话题微博总阅读量超过69.9亿,《明日之子》决赛后相关阅读数为82.2亿,而两季《新歌声》相关话题微博的阅读量加起来也不过43亿。

是谁杀死了昔日爆款?

那么,一档曾经引发全民热议的综艺,为何在几年之后变得如此“落魄”,究竟是谁杀死了昔日的爆款呢?乐正传媒副总裁彭侃告诉壹娱观察,节目自身创新性上的不足、与其他节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是导致该节目热度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好声音》第一季出现在一个很微妙的时间节点上。那一时期,传统的选秀类节目时代已基本结束,网络综艺时代还没有开启,《好声音》模式的新颖和选手们实力的强劲,让它顺势成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的关键角色。

但受版权限制,《好声音》从第二季开始就只是第一季的复制,极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上的疲劳。彭侃认为,尽管《新歌声》在赛制方面有过一些创新,但是节目模式的核心没有太大改变,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彭侃看来,国内对选手的培养速度还赶不上市场的需求,在经过了多年的歌唱节目选秀热后,音乐人才出现了被挖掘殆尽的危机,从而导致后几季的《好声音》系列难出较为有影响力的选手。著名乐评人耳帝也曾说过:“节目已经办到第六年了,中国会唱歌的人才哪经得起这样挖?”

选手挖掘上所存在的问题,将节目形式单一化的问题进一步放大,从而给观众造成“《好声音》越来越不好看”的印象。尽管从第四季开始,节目组请来周杰伦让节目一度焕发了生机,本季《新歌声》又拉来陈奕迅助阵,这却又很容易使观众的注意力从节目和选手身上转移到了导师身上,收视率虽然仍旧保持在同时段第一,可通过百度指数、微指数来看,总体热度还是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节目培养出的歌手,多数都签约到了制作方灿星旗下的梦响强音,但这些艺人的后续开发却难称有多少亮点,比如第二季冠军李琦如今甚至几乎销声匿迹——没有艺人的培养,也导致了节目的影响力难以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无法打响。相较之下,同款移植节目《美国之声》,人气选手都能签约环球唱片,从而保障其后续运作。现如今《美国之声》已经播到了第十三季,不光选手都有着不错的影响力,节目本身也于近日收获了艾美奖最佳竞技类真人秀的殊荣。

“没有培养艺人的能力并非《新歌声》一档节目所要面对的问题,中国整个流行音乐工业还不够成熟,艺人运作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选手的后续发展成了大多数选秀节目的困扰。”彭侃说道。

与《好声音》的“不变”相对的,是2014年开始急速发展的网络综艺、网络选秀,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于综艺节目的限制,创造了很多传统媒体人所想象不到的节目形式,例如《中国有嘻哈》着力打造小众地下文化、《明日之子》引入虚拟选手荷兹等,这些创新元素的出现,既能不断给予观众新的刺激,又能通过快速迭代来解决某一领域人才匮乏所带来的危机,同时也为这些网综孵化出的艺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以上种种变化,使得大量喜爱新鲜感、热衷于刺激的年轻的受众开始由电视综艺向网络综艺转移,对节目口碑、热度影响更大的网络舆论也更青睐这些节目,故哪怕《新歌声》做了赛制上的更新,也很难再将更多的年轻观众拉回到电视机前。《明日之子》总监制马昊就曾坦言:“电视上做选秀,越来越难了,未来的选秀只在互联网,因为年轻人都在这。“

本文著作权归所有壹娱观察,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陈立强(传播学教授):

从《超级女声》开始,音乐类选秀节目在国内综艺界的热度持续不减,迄今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在节目的爆发式增长背景下,观众也走过了新鲜体验期,并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作为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凭借此前所积累的行业资源和经验,《中国新歌声》仍然会拥有相对稳定的观众群和品牌吸金力,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新的节目形式来吸引观众关注。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琦(网友):

以前每期都会好好看,最早的时候都是提前准备看电视直播,后来慢慢的喜欢看录像回放,上一季开始觉得这个节目变得很一般了,这一季开始我甚至都没有听完一个学员唱完完整的歌。大概是那么多选修节目,把我泱泱大国的音乐才子都给挖完了。

@tangMM520___(网友):

不是说现在的中国新歌声让人记不住,而是现在同一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太多了。比如中国之前模仿韩国做的听见你的声音中国节目,2016年播了几期就没有再播了。第二季的导师是刘欢周杰伦陈奕迅和那英,看得人仍然很多。我就是冲着陈奕迅和周杰伦去看的。

@emptyemptyemptyempyt(网友):

还没提到一点,那个battle环节取消以后真是魅力大减,我觉得以前赛制中最精彩的就是两个竞争对手唱同一首歌那个环节,往往能激发出很棒的表现,旧的歌曲也因此焕发新光彩。

延伸阅读

击败"好声音"后,"有嘻哈"如何超越自己

如今,音乐类选秀节目越来越多,观众要求越来越高,老节目长青不易,新节目成为现象级也越来越难,“造星难”如何才能避免呢?

查看详情

这一季“新歌声”你看了吗?你认为“新歌声”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