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九州量子涉死亡威胁科学家

九州量子涉死亡威胁科学家

澎湃新闻

关注

摘要:从量子通信第一股到“死亡威胁”彭承志,九州量子如何走到这一步?

9月28日深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彭承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公开信,指责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量子”)董事长郑某(郑韶辉)伙同他人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多次对彭承志及所在团队进行侮辱、恐吓,威胁要锤杀其子女,并精准报出其家庭住址和小孩信息。

目前,彭承志已将事件付诸法律途径。根据合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9月30日凌晨披露的信息,警方已查明相关情况,下一步将对涉案人员进行依法处理。

9月29日,股市迅速作出了回应:九州量子(837638)股价一度腰斩,从9月28日的27.4元直线下跌到13.7元。在收盘前夕,股价又被拉升至31.05元。

9月29日晚间,九州量子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董事会声明》,称“针对近期流传的不实言论,公司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澎湃新闻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九州量子注册于2012年7月12日,注册资金4.2亿元,曾用名“桐乡都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6月,九州量子挂牌新三板,号称中国资本市场的“量子通信第一股”。

2017年4月28日,九州量子发布《关于无法按期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风险提示性公告》;5月23日,九州量子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截止目前,暂未看到审计报告公布。

而公司管理层在6月自行公布了年度报告:2016年营业收入为1.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24.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87%。截止2016年,九州量子资产总计为7.79亿元。

谁建了“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

彭承志在公开信中透露,九州量子和郑韶辉对其家人通过电话、短信进行骚扰、侮辱、威胁是源于所谓的“沪杭干线”。

2017年7月初,由于多个网站上出现了以《九州量子成行业探路者揭开量子通信产业化帷幕》为题的新闻报道文章,称“由九州量子承建的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浙江段)正式开通”,“‘沪杭干线’利用已有的光纤管道资源,铺设量子光纤,中间设置彭埠、桐乡、嘉兴、大港、漕河泾、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六个中继站,上海端的接入位于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上海枢纽点”。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在7月18日发表官网声明:“从未设置所谓‘沪杭干线’的中继站”,从未与所谓“沪杭干线”发生业务往来与合作。

然而,根据彭承志透露,“郑某等人不仅不终止侵权行为,反而恼羞成怒,将矛头指向我和所在的研究团队。”

澎湃新闻发现,“九州量子承建的‘沪杭干线’(浙江段)正式开通”的新闻其实最早出现在2016年10月18日。在当时的大量报道中,已经出现未来“沪杭干线”会与“京沪干线”接通的说明。

此后的2017年3月初,九州量子又集中报道其“全线开通”了“沪杭干线”。事实上,由中科大主导建设的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是在2017年9月29日才全线开通的。

将中科大取得的进展与九州量子进行“捆绑宣传”,贯穿了九州量子自2016年以来的新闻稿。除了“京沪干线”以外,九州量子还频频提及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的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该卫星同样是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主导研制的。

九州量子号称与多家机构“建立合作”

除了捆绑中科大的“京沪干线”和“墨子号”外,九州量子不断与不同机构达成合作,用一块“敲门砖”敲开下一块,其中不乏一些官方机构。

比如,清华大学新闻网上有一则2016年9月14日的消息:“9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九州量子量子网络联合实验室在清华大学举行揭牌仪式。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九州量子总裁曹文钊、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段路明教授、九州量子董事杨义先教授等出席仪式并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该量子网络联合实验室由段路明出任首期主任,姚期智和九州量子郑韶辉董事长出任管委会主任和副主任。

段路明和这个量子网络联合实验室成为了九州量子打开后续合作的铺垫。

比如,2017年9月20日一篇题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与浙江九州量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新闻稿中,“新疆十二师国资公司与浙江九州量子在杭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确立了双方将在量子通信产业化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合作。”

此时,九州量子首次详细地介绍了“科研实力”:其在北京、杭州、武汉设立了三大研发中心,核心科研力量包括“核心科研力量包括全球量子通信科学的泰斗级人物、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Nicolas Gisin团队,与清华大学段路明教授实验组共建的联合实验室,以及九州量子副总裁赵义博所带领的中科大研究团队。”

九州量子“首席科学家”和“全球最著名量子通信企业IDQ”

网络资料显示,赵义博是中科大著名量子通信专家郭光灿的学生。不过,中科大官网上查询不到任何与九州量子存在合作的研究团队。

那么,瑞士专家尼古拉斯·吉辛(Nicolas Gisin)又是如何与九州量子联系起来的?

瑞士日内瓦大学官网显示,吉辛为该校理论物理学教授,最近在从事量子加密和远距离量子纠缠领域的研究。

而吉辛最新的中文信息出现在2017年7月。在这批新闻稿里,吉辛成为了九州量子“首席科学家”,赴南京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在九州量子萧山产业园区对公司研发人员进行了培训。

此外,吉辛创办的“全球最著名量子通信企业IDQ”与九州量子“共同出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科易理想量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与量子通信相关的设备及产品。通过双方合作,九州量子取得了IDQ在量子密钥领域全部相关专利在中国的唯一使用授权”。

澎湃新闻查阅IDQ公司官网发现,该初创企业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为包括吉辛在内的四名日内瓦大学学者,从事量子保密、单光子系统和随机数生产方面的业务。

公司网站上有一则2016年12月14日的新闻稿提到,IDQ与九州量子成立合资子公司,为IDQ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和量子密钥分发方案打开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英文新闻稿中,九州量子的英文名为“China Quantum Technologies”,字面意思为“中国量子技术”。新闻稿附有一段关于“中国量子技术”公司的介绍:“2016年9月,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由‘中国量子技术’公司的子公司建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量子保密通信产业时代。”

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量子通信团队核心成员彭承志公开信

《我的一封公开信》

致启者:

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某伙同他人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多次对我及所在团队进行侮辱、恐吓。郑某等人威胁要锤杀我的子女,并精准报出我家庭住址和小孩信息,对本人和家人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损害,导致团队成员人人自危、无心工作,严重影响了团队承担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现为维护本人合法权利,揭露郑某等人的不法行为,特致此公开信,并向广大投资者发出善意提醒。2017年7月初,多个网站上出现了以“九州量子成行业探路者 揭开量子通信产业化帷幕”为题的新闻报道文章。2017年7月10日,郑某实际控制并担任董事长的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九州量子”中发布文章,宣称“‘沪杭干线’利用已有的光纤管道资源,铺设量子光纤,中间设置彭埠、桐乡、嘉兴、大港、漕河泾、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等六个中继站,上海端的接入位于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上海枢纽点”。2017年7月18日,为避免误导和以正视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发布声明进行了澄清:“从未设置所谓‘沪杭干线’的中继站”,从未与所谓“沪杭干线”发生业务往来与合作。

郑某等人不仅不终止侵权行为,反而恼羞成怒,将矛头指向我和所在的研究团队。2017年9月,我多次接到电话和短信,对我本人及近亲属进行骚扰、侮辱、威胁。因郑某等人的行为不仅涉嫌刑事犯罪,也严重侵害了我的人身权,我不得不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目前,我已正式委托律师向郑某等人发送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

作为工作在世界量子科技领域前沿的科研工作者,我深知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但更加需要警惕打着量子旗号、在资本市场上恶意炒作和欺诈的行为。在这里,我提醒广大投资者在投资量子通信产业过程中,要选择真正拥有核心技术、守法诚信的企业,谨防陷入“庞氏骗局”,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这里,我也愿意用一些数据提醒广大投资者。世界上最先进、范围最大、用户数最多的量子通信网络是在我们中国——“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投资5.6个亿。京沪干线是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目的是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的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总长度2000多公里,连通了北京、济南、合肥、南京、上海多个大城市,服务于各地政务网和银行客户。在某些吸引投资者的宣传里面,动不动就要投资数亿来建一个小镇或一个区的量子通信网络,可信度有多高,在这样的小范围内,保密通信的用户需求有多大,具不具备应用价值,建网的目的是为了实用还是资本运作,请广大投资者慎重判断。

最后,我要阐述下我对量子通信产业的理解。量子通信的核心功能是保密通信,服务的目标是信息安全,它是在国家支持下发展起来并领先于全世界,未来最重要的用途也将是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二十年来,量子通信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从无到有把量子通信做到了国际上最好,把量子通信带到了产业化的门槛前。未来量子通信能不能够真的形成一个产业,关键还在于要踏踏实实地满足好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好用户,要踏踏实实地改进技术和产品,发展跟信息行业的融合应用,让信息的传递、数据的存储更安全更好用。浮夸的概念炒作、业绩包装下的资本运作、各种侵权、甚至是黑社会般的人身威胁,都只会破坏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最终受损的将不仅仅是投资者,还有国家的战略需求。

衷心祝愿中国的量子科技,不仅仅能在科研上做到最好,也能在产业上做到最有用,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有益于我们每一个人。衷心感谢所有真正关心和支持量子科技发展的人!

彭承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

2017年9月28日

本文著作权归澎湃新闻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嗨-小刁(媒体人):

秀才遇到流氓……愁! 为了资本圈钱,还真是无恶不作。

@金融大鰐(财经博主):

我不知晓彭和郑的实际情况,所以无法驳斥任何一方。但法律武器,很多时候都是无赖之徒逃脱制裁的手段!持续关注事件进展!愿彭教授家人平安。

@孙瑞璋(网友):

事情详情不知。但光看这个,科学家如果这么被威胁,那么这个国家还提什么科技兴国?

@虚线杨红星(网友):

等郑总亮出量子宝剑来“辟谣”!别怂,敢在科学前沿领域吹牛皮,敢对国宝级科学家发出死亡威胁的,不会没有任何背景。

@阿夜的地盘(网友):

总师被威胁第一件事90%应该向单位反应,第二向有关保密部门反应,这两个部门在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事态应该会很快就被平息,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总师不得不以公开信的方式发布信息呢?流氓是真的,大小就难说了。

延伸阅读

潘建伟回应彭承志遭威胁公开信:是真的

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彭承志是我们团队成员,他写的那个东西都是真实的,但是更多的我们不去评论了。

查看详情

关于国家科学专家被威胁“锤杀子女”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