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政策加码 民间投资比重超六成

政策加码 民间投资比重超六成

经济日报

关注

摘要:要为民间投资营造一个界限清晰、规则明确、前景可测的市场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4%,虽仍低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并与宏观经济增速大体保持了一致性。而被称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发动机”的民间投资,也将依靠改革的力度和政策的扶持,继续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作为反映市场经济活力最直观的指标之一,民间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多年来,我国民间投资一直保持着高水平增长,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民间投资目前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超过六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去年,民间投资增速滑落至个位数并一度在3%左右徘徊,引发了市场人士的担忧。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密集开展多部门联合调研、督查,对民间投资下滑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了民间投资信心。

“降门槛”“清壁垒”打开更多大门

今年前8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4%,虽仍低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并与宏观经济增速大体保持了一致性。下半年,随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民间投资增速有望保持良好势头,但从长远来看,激发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仍须继续努力。

今年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运行中的亮点不断增加,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为民间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对民间投资增长形成了有效支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民间投资累计达23.9万亿元,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与前7个月持平。民间投资增速虽较前7个月回落了0.5个百分点,但基本维持合理的波动范围之内。从民间投资增速变化趋势看,民间投资摆脱持续下滑、步入平稳复苏期的态势初步确立。

“从目前情况看,民间投资回稳态势是有一定基础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认为,市场供求关系的总体趋好、市场活力的有所改善等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为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放管服”改革推进、市场准入限制减少、PPP项目加快推进等举措,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回升。

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实体经济生产平稳,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回升,企业投资信心不断加强,投资意愿也较以往大幅提高。

随着相关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民企投资信心还将进一步增强。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等在内的多个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广大民企形成了实质性的利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民间投资增速变化与市场预期有关,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的出台,给广大市场主体带来了良好的市场预期,必将对民间投资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深耕细作”解决老矛盾新问题

“扩大民间投资、增强民营经济实力,是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阶段,民间投资发展的一些老矛盾、新问题相互交织,提振民间投资须做好“深耕细作”。

据悉,目前我国民间投资中约有50%是制造业投资,因受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而在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又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因素影响。

“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低,正是影响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孟玮表示,找到了症结,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出的“药方”就是“精简手续、引导方向、授信评级、守信履约”——

精简手续,就是要抓紧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逐项梳理核查已报审的民间投资项目,做到限时办结。

引导方向,就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回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授信评级,就是要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授信管理,丰富循环贷款等金融产品,严禁金融机构贷款附加条件;鼓励各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

守信履约,就是要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确保企业投得放心、安心。

此外,中央财政今年还安排了7亿元中央预算资金支持地方开展PPP项目前期工作,有关部门公布了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以更好推动PPP项目落地实施。除国家层面连续出台政策举措促进民间投资外,各地方政府新一轮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也在密集酝酿出台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院许召元表示,当前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为民间投资创造新空间,同时继续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着力点。更重要的是,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作为推动民间投资最重要的环节,为民间投资长期可持续发展构建制度基础。

让“发动机”澎湃有力

以全社会投资60%的比重,创造了80%的社会就业,民间投资被称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发动机”。专家表示,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依靠改革的力度,促升民间投资的“温度”,让民间投资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大多数民企来说,当前最需要的已不再是政府的特殊政策支持,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市场环境就是最好的支持。今年上半年,重庆、福建、天津、上海、广东等11个省份民间投资增速超过10%。综合上述地区情况看,当地在降低投资门槛、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精准施策,对民间投资增长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以广东省为例,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数量占企业投资项目总数约九成,90%以上的项目办理均可在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完成。由此可见,当务之急仍是要加快推进国家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改革的好举措落地生根。

在近日开展的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不是手中没钱,而是不知钱往哪里投”的现象,引起督查组的关注。许召元表示,民间投资活跃程度已成为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但简政放权并不是“一放了之”,鼓励民间投资不能只看投资规模和速度,更要看质量,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消费升级、绿色环保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专家表示,要为民间投资营造一个界限清晰、规则明确、前景可测的市场环境,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民间投资的市场意愿,提升民间投资的活力和信心。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创新发展领域。

“总体看,提振民间投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国家层面现有的政策法规及改革举措已涵盖了民间投资的方方面面,要避免出现以文件贯彻文件、政策悬空等现象,尽快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新闻深一度

国办印发指导意见

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民间有效投资的活力,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十方面激发民间有效投资,这也将让民间投资这个“发动机”运转的更有力。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情况清理核查。要通过全面细致的清理核查,对已报审的民间投资项目,明确办理时限,加快办理进度。

三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支持民间投资创新发展。

四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立PPP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投资规模较大的PPP项目。

五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和中介服务收费监管,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收费等。

六是努力破解融资难题。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优化授信管理和服务流程,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

七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专项治理,对地方政府拒不履行合法合规承诺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惩戒到人。

八是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政策出台时机和力度,有关部门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明确政策导向,正确引导投资预期。

九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

十是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本文著作权归经济日报(公众号:jjrbwx)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微博热议——

@财新网:

作者何杰认为,“减政”要求政府坚守“守夜人”,制定经济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竞争公平。宏观上,采取“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制度,容忍新事物和新形态,给予一定试错纠偏空间。

@珍惜拥有(网友):

利用好民间投资,能很好地解决若干个棘手的问题,其作用不可小觑。

@刘祖刚(时评人):

激活撬动民资还大有潜力可挖,这政策可是及时雨啊。

延伸阅读

证监会:投资教育纳入教育试点

从推广落实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投资教育。

查看详情

你看好民间投资吗?你会把钱投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