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学生被骗19000元学费
 
					澎湃新闻
摘要:山东“徐玉玉”案刚审结完毕,但“徐玉玉”式的电信诈骗悲剧何时才能终结?
日前,河南周口店学生小张就因为诈骗分子的一条航班取消短信,被骗19000多元学费。比徐玉玉幸运的是,在小张反复打诈骗者电话哀求后,对方最终返还了15000多元。民警分析,骗子可能担心小张在极端崩溃的状态下走上和徐玉玉同样的道路,才选择退钱。
追回被骗的大部分钱,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无论出于何种心理,诈骗依然发生,伤害和恶劣影响已经造成,诈骗者的“良心发现”也不能改变触犯法律的事实。等待骗子们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除了追查诈骗分子外,依然绕不开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出卖了小张的个人信息?乘客个人订票信息的泄漏,往往是“航班取消”骗局的源头。因为能准确报出乘客的姓名、联系方式与航班信息等,导致很多人不小心“中招”。
梳理小张被骗的过程,其信息泄露可能出自两处:一是航空公司。虽然航空公司否认发布取过消航班的信息,但并不能据此排除嫌疑。外部黑客入侵或航空公司内部人员倒卖,都有可能导致乘客信息泄露。二是小张通过第三方平台“飞猪App”购票时,信息在多个环节流转导致泄露。而据平台客服称:“乘客通过平台购买机票时,乘机人的信息会经手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泄露信息的可能性。”
2015年,山东破获的一起特大民航旅客乘机信息泄露案就查明,信息泄漏的源头包括负责管理乘客信息的航空公司职工,以及10余个泄露在外的“中航信”账号。此案的18名被告中,有3人供职于航空公司。
“航班取消”类骗局已出现多年,却仍在频繁上演,看来除了要加大对诈骗者的打击力度外,信息安全的篱笆还要再扎扎紧。有关部门应把每一起个案都当成“徐玉玉”案来办,就算没出人命,也要有“必破”的决心;不能因案子小、损失不重或社会影响不大,就轻轻放过。拿此次小张的案子来说,既要查骗子,也要查信息泄露环节,看看到底是“内鬼”还是“黑客”在捣鬼。
近些年,“准大学生”正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之一,加之“航班取消”类骗局的迷惑性,其危害更值得警惕。尤其是在各高校开学季,不能让骗子再制造“徐玉玉”式悲剧。
本文著作权归澎湃新闻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收到短信航班取消?三招防范航班信息诈骗
“航班因机械故障已取消,请拨打航班改签退票专线联系。”
网友热议——
@Captainbobobo(评论人):
骗子的良心还未泯灭,但我们不能寄托于良心,如何保护公民信息安全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wangzhenx(评论人):
问题的解决不能总是以生命为代价。
@少卿-网络直播顾问(互联网博主):
app读取通话、短信,xx手机上传数据,购票app后门泄露,云服务器盗取信息,第三方通讯服务商泄露信息,自己无意间填写中奖信息泄露,邮箱不安全登录,浏览不良网页cookies未清除,公共wifi的dns劫持……太多途径了,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即便流程复杂也不要乱用其他软件或者方法,出事被骗迟早的事。
@李成东(电商博主):
唯一一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也是在飞猪上买了机票。但电话中,被我识破了,并质问他是不是骗子,当时对方就被问蒙了,尴尬。从此再未用过飞猪!!
你觉得谁应该为个人信息泄露负责?航班公司?订票网站?民航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