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教育部:不鼓励高校人才东引

教育部:不鼓励高校人才东引

新浪综合

关注

摘要:教育部提出坚持正确人才流动导向,鼓励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流动。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提出,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输出人才,帮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输血”“造血”。

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作用。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方针,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参与专业决策、领衔重大项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及课题,深度参与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适度放开外籍高层次人才参与教学科研奖项评选限制。高校要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完善支持配套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鼓励高校建立改革试验区,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组织和管理模式。

在促进高层次人才顺畅有序流动方面,《意见》要求,支持高层次人才流动共享。鼓励高校在与科研机构、企业签署人才流动共享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创新、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攻关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教学科研人员在学校同意的前提下,按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到科研机构、企业兼职。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部门和其他组织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

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范化管理。强化高校与人才的契约关系和法治意识,落实聘用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应重诺守信,模范遵守聘任合同,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变更工作单位。发挥高校人才工作联盟作用,鼓励高校逐步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和人才流动协商沟通机制,探索建立人才成果合理共享机制,探索人才流动中对前期培养投入的补偿机制,推动高层次人才诚信体系建设。

鼓励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在薪酬、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突出重大人才项目政策导向,通过设立专项计划、适度放宽年龄限制、加大支持力度等方式进行倾斜。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发掘特色资源,搭建特色平台,发展特色学科,增强人才集聚优势。

中西部大学为何难留人才?

中西部地区高校因为受基础环境、历史传承、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师资质量与东部高校相比,其差异可想而知。假若东部高校再从中西部高校挖走一些有较高知名度和发展潜力的教师,甚至是一些特殊专业的重点教师,那么中西部一些高校的办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一所高校的发展,一个专业尤其是重点专业的支撑,有时靠的就是那些学科带头人和重点教师。例如当年的燕京大学,正因为有外籍教授如埃德加·斯诺、赖普吾、高厚德、班威廉、谢迪克、林迈可等,还有一批留学载誉归来的,以及在国内很著名的学者教授,如胡适、吴宓、闻一多、冯友兰、许地山、熊佛西、陆志韦、郑振铎、吴雷川、周作人、郭绍虞、钱穆、钱玄同、俞平伯、朱自清、顾颉刚、金岳霖、高名凯、徐献瑜等一大批教授学者的加盟,才使燕京大学的办学质量享誉海内外。假如没有这些名教授、名学者,燕京大学恐怕很难如此辉煌吧?

从一定程度上说,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因为中西部高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当地毕业的大学生的质量。没有人才的质量和支撑,中西部经济社会怎么可能得到全面振兴和繁荣?因此,教育部理应对东部高校千方百计挖走中西部高校人才的行为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可能动摇专业基础、危及学校办学整体质量的重点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西部高校留住人才。

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东部高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环境和生活待遇,整体上比中西部高校更有优势。面对为挖人才而定制的特殊优惠政策,中西部高校教师很难不动心跳槽。面对这种情况,事业留人应该是中西部高校的第一选项。绝大多数教师都把事业发展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否则,离开了事业发展,自己就会无用武之地、无立足之地。因此,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并从实际出发,尽可能为教师量身打造符合其专业特长和个性需求的平台。

待遇留人,也当是中西部高校的不二选择。良好的待遇符合中西部教师的利益,客观上也有利于留住人才。中西部高校教师一旦获得比东部高校更容易出成绩,也更有利于自己日后发展的条件、待遇和平台,那么,谁愿意轻易离开呢?

环境留人也必不可少。民主、宽容的人文环境,有时比一些优越的硬件环境、优厚的经济待遇更能打动教师,更能留住教师的心。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大门,而在于大家、大师。尤其对于中西部高校而言,教育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为学校留住人才提供方方面面的照顾和帮助。中西部高校自己,则更应该把教师当宝贝,把他们放在心上,多做得教师心、暖教师心的工作。做好了这些工作,相信就会有更多教师愿意扎根在中西部高校,安心于科研教学工作了。

本文著作权归新浪综合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天山刀郎(新疆石河子大学教师):

中西部高校靠什么留住人才呢?

@懒惰的小猫(幽默博主):

禁止学校挖人,还能禁止了别人辞职吗?凭啥教师就要忍受清贫,就凭给的工资低?

@梁晓刚(心理咨询师):

这样的不鼓励和禁止,不如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社会经济环境,这样优秀人才就没有理由去东南部。西部大开发提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做起来却大打折扣。

@陈宝生(教育部部长):

人才竞争是遏制不了的,遏制恶性竞争是可以加以管理的。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地区高校人才外流的趋势总是遏制不住,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高潮。这实际上对西部和东北地区来说是在“抽血”。

延伸阅读

高校“挖人”禁而不绝?伤害教育体制

标签人才成为挖人大战的核心是因为他们可以被利用。而挖人过程中标签含金量大于标签持有人学术能力含金量。

查看详情

你觉得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