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一年级暑假作业难倒天文学家

一年级暑假作业难倒天文学家

新民周刊

关注

摘要:“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

新民晚报7月31日报道,“从现在开始,请你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这是上海小学一年级《暑假生活》的一项作业,看上去是否简单又有趣?

然而,这道题目却把上海市天文学会秘书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工作室高级主管汤海明难住了。原来,根据天文规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约一半时间,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孩子无法按照题目要求,在晚上7点至9点找到月亮的踪影。

“要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还需出题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严谨细致。”汤海明呼吁。

月亮也会白天升起

翻开《暑假生活》,记者看到,题目中补充说明,“如果那天下雨或者多云看不到月亮,可以先空着那一天不画。28天后,请你猜一猜,如果空着不画的那几天都能看到月亮,月亮可能是什么形状?把你猜测到的月亮形状补画上去,并在下面做一个记号。”

汤海明提醒,这样的表述很容易造成误导。如果孩子认为无法看见月亮,只是因为下雨或者多云等天气原因,那就错了。事实上,每个月有段时间,从晚上7时到9时,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无法看见月球。由于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都推迟50分钟左右,以今年7月的上海为例,从7月12日开始,月亮升起的时间都要在21时以后,其中,7月12日的月出时间为21时04分,月落时间为第二天7时32分;7月13日月出时间为21时42分,月落时间为第二天8时28分;7月14日月出时间为22时19分,月落时间为第二天9时26分……以此类推,直至7月23日,月出和月落时间分别为上午4时36分和18时43分,人们才能在大气能见度高的情况下,瞥见即将和太阳同时“回家”的月亮。

科学作业莫留漏洞

“如果孩子真的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去完成月相图,恐怕只能熬夜不睡觉了。”汤海明笑着说道。他坦言,借助搜索引擎或者自然课本,“猜”出月相变化图并不难。但科学探究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是过程,从而引导孩子掌握实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科学作业本身存在科学常识漏洞,难免让人遗憾。他建议,这份作业不妨加一小题,就会变得很有意思。“当你没有在晚上7时到9时的天空中看到月亮,想一想是究竟什么原因?”如此一来,也能让孩子定时定点仰望星空,做好记录和观测,而不是凭空想象。

汤海明说,这种常识漏洞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在文学作品乃至课文中出现。在日常科普活动中,经常有孩子最关心“天空中最亮的那颗北极星”在哪。这让科普工作者们哭笑不得——放眼星空,北极星的亮度只有二等,远比不上在上海夜空时常用肉眼就能轻松看到的织女星、牛郎星等。在帮儿子复习功课时,汤海明发现,在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有一篇描述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童年故事的课文《数星星的孩子》,课文中写到“离它们(北斗星)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

“文学作品中为了体现主题,进行适度的强调或夸张无可厚非,但是编者不妨在注释中标明科学的真相,避免误读。”汤海明说。

评论:出题者该反思什么?

这是一个人人都热衷于教育孩子的时代。从王者荣耀到“熊孩子”,都是用来数落小学生的称手兵器。长辈们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去去去,小孩子懂什么!于是乎,我们似乎拥有足够的底气,在小学生面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上海小学一年级《暑假生活》中的一项作业,就狠狠地打了大人的脸。“从现在开始,请你每晚7点至9点之间观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状画下来,坚持28天。”乍看之下,此题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一位上海天文学家指出,根据天文规律,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约一半时间,月亮要到在第二天凌晨甚至一早才升起,又在白天悄悄落下。总而言之,在每天晚上7点至9点找到月亮的踪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被吐槽自然是难免的,但诸位看官先别忙着对出题人落井下石。可以想见,一眼未能看出蹊跷来的不是我一个人。正因如此,与其嘲笑这道闹了笑话的习题,不如反思我们对于教育的态度。其实,出题人的初衷或许不错,可惜,一个常识漏洞就使其满盘皆输。可见,教育者想要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首先要做的是拷问自身。

这绝非危言耸听。此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被指不合史实的争议课文,早已为我们敲响警钟。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出现在1886年,但根据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的描述,1854年,时年7岁的爱迪生已经能用镜子聚光帮母亲进行阑尾炎手术。作者的动机很明显:为了突出少年爱迪生的英明神武,也就顾不上历史事实了。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指望经不起推敲的故事传递给孩子真善美,无疑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说到底,教育者必须拥有真诚、严谨的态度。拿观月题来说,如果孩子真的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去完成月相图,恐怕只能熬夜不睡觉一途。显然,出题者本人也没有试着去完成该项任务,其态度之敷衍可见一斑。正如天文学家所言,各类课文的“编者不妨在注释中标明科学的真相,避免误读。”此事并不难办到,可天底下最怕的永远是“认真”二字。

编写教材、试题虽不能保证见善尽美,但尽量减少常识性错误,应是最重要的原则。这样做不仅是对科学与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孩子的负责。观月作业的出题者也太想当然了,如此神题虽然“难倒”了天文学家,震惊了一众网友,但终究还是打了自己的脸。

本文综合自新民晚报及澎湃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友热议——

@John谯华(互联网博主):

一年级作业难倒天文学家,要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还需出题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严谨细致,至少不要为难家长啊!这种连家长都不会的,以后怎么在家里混?尊严都没了。

@娱九爷(自媒体):

一年级作业难倒天文学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试教育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教育不严谨,追求的不是知识传输、教书育人,而是升学率、名校率?这些教育改革的怪胎,恐怕再也不会回到正轨!

@多-欢-乐(网友):

题目没问题啊,让孩子观察,孩子会发现有时没有月亮啊,孩子也会好奇为什么没有月亮。题目是为了让孩子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wangzhenx(评论人):

我觉得这个题目是老师故意设的套儿,有些孩子没有观察直接画上去了,每天都有月亮,就露馅了。

@村上蔬菜(网友):

理论可以背,但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观察发现不是更好么。

你如何看待汤海明对出题者的批评?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