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影游联动”已经不流行了?

“影游联动”已经不流行了?

新浪看点

关注

摘要:游戏改编影视的最大困局,是如何在讨好玩家与讨好观众之间取得平衡。

Chinajoy的热闹掩不住倦怠,就像影游联动的概念虽然被每个人挂在嘴边,却闭口不谈个体作品的接连失败。

最近一年多来,开始有人质疑影游联动是个伪命题。《花千骨》手游之后再难见爆款。事实上,就连最具代表性的《花千骨》手游,也曾多次被业内爆料“自充”。

但影游联动真是个伪命题吗?在我们还不曾拥有“影游联动”这种时髦概念时,其实我们早已有了最好的影游联动作品。

2005年,由同名游戏改编,胡歌、刘亦菲、安以轩、彭于晏主演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1》登陆荧屏,不止在当时掀起收视狂潮,即便12年过去了,仍然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如花美眷,奈何情深缘浅;童话开头,却终于悲剧内核。更兼从服化道到配乐再到特效都是一时之选。尤其是配乐,硬糖君印象最深是插曲《一直很安静》。“明明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在表现“红白玫瑰”方面,“仙剑”无可取代。“月如党”和“灵儿党”至今能够随时掐上两百回合。

可以说《仙剑奇侠传1》不止是国内最早的游戏IP改编电视剧,甚至为此后枝繁叶茂的国产仙侠剧开宗立派。其后不管是《古剑奇谭》还是《花千骨》,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仙剑”系列的美学风格。

如果当时可以,为什么现在反倒不行了?

源头论:不是所有ip都能联动

不同于拥有《生化危机》、《古墓丽影》、《波斯王子》等大量游改电影的好莱坞,中国特色的游改之路,一直是从小屏入手。

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游戏改编电视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仙剑》系列、《轩辕剑》系列和《古剑奇谭》。包括胡歌、刘亦菲、杨幂、唐嫣、刘诗诗、霍建华、李易峰、陈伟霆、郑爽等在内的当下一线小花、小生,当年都是通过游戏改编剧一炮而红。

现在看这阵容,强大到可怕

如此看来,游戏改编电视剧的成功率,还真是高的吓人,易出爆款。究其原因,还是这些游戏IP本身在年轻观众中群众基础好。粉丝众多且有情怀加成,题材相对新鲜,再由帅哥美女演绎,时甜时虐,立刻引爆话题和观剧热情。

粉丝基础和情怀加成,目前一线游戏如《阴阳师》、《王者荣耀》、《梦幻西游》其实都能做到。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功影视改编,大多来自单机游戏IP。理由也很明显,单机游戏有更加完整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让玩家沉浸在剧情中。而在网游中,玩家更多沉浸在和其他玩家的关系中,对游戏本身的npc很少真爱。

同时游戏本身的世界观设定也很重要。而大量一线游戏本身就是改编自传统文学,以《三国》、《西游》为最。这些游戏再进行影视化,一方面受限于原本IP架构的剧情框架,另一方面如何与原著IP相区分,就提出了很高的改编要求,很难把握戏说与还原的尺度。

因此,像盛大、腾讯、网易这样拥有大量网游IP储备的公司,尽管都志在游戏IP的泛娱乐开发,步子却相对谨慎。

泛娱乐是真金实银的资本注入,如果影视产品仅仅是讨好游戏粉丝的作品,根本不能获得主流受众的认可。其结果无非是影视本身难以盈利,更别提企图通过影视化拓宽原IP 的游戏受众;但是如果原IP受众不满意,那将对影视产品的初期口碑将造成致命影响,连粉丝都不满意何况路人?

所以游戏玩家和观剧群体的不重合,常常是游改最尴尬之处。游戏的主流用户是男性,影视的主流用户是女性。网易选取游戏里的女性为主角寻求游改突破,既不得罪游戏粉丝,又能拥抱女性受众,这是一条可以大胆尝试的路。

这也许能破解游改的最大困局:游戏改编影视,如何在讨好玩家与讨好观众之间取得平衡?

粉丝论:始于情怀,殇于情怀

尽管中国玩家纷纷“为情怀买单”,但2016年上映的《魔兽》电影版最终亏损1500万美元。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当《魔兽》在宣传中大谈“情怀”和“青春”,“80后”宅男纷纷组团朝圣的时候,也许就注定了将那些无此情怀、不玩游戏的观影者拒之门外。

也许是游戏的次元壁太厚,始终没有找到突破次元壁的安利方式。你如何像一个非玩家推荐这部电影呢?吴彦祖参演?可吴彦祖连个脸都没露啊。不少魔兽粉丝观影后亦表示,非玩家理解一些剧情恐有难度。

当《魔兽》观影变成了一场游戏玩家的聚会,他们越high,路人越觉得这事儿与我无关。

而对于游戏粉丝而言,《魔兽》就是部青春片,社交片,为了情怀去看,为了相聚去看,包场看,反复看。在这个意义上,《魔兽》和《小时代》是同一种粉丝电影。

当《魔兽》在北美口碑不佳,国内魔兽玩家的普遍反应是“就是去聚会的”、“就是去怀念青春的”、“就是光放游戏cg都去看”……

既然粉丝无论如何都会去观影,那么随便拍拍的《小时代》,还真比《魔兽》看起来划算的多。

电影《魔兽》为此后的游改作品提供了两个宝贵经验:

一是在宣发上,到底要多大程度强调“粉丝情怀”。二是在制作上。玩游戏是个交互过程,玩家本身也是“创作者”。影视却是单方面输出,玩家无需参与“创作”,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这样游戏玩家难以容忍自己变成电影的旁观者,而非玩家压根不知你们在热血什么。这些问题,即使想明白了,也很难做明白。

目前看来,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恐怕都不容易。至今为止在电影领域,国内的成功游改案例,还是《洛克王国》这样的低幼作品。其余项目腾讯公布已久的《QQ飞车》大电影项目,一直还在难产中,网易的《阴阳师》目前还未敲定选角。

作品论:跨次元联动成潮流?

“仙剑”模式后最成功的国产剧影游联动,首推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

虽然并非传统意义的游戏改编剧,但《倩女幽魂》手游和《微微一笑》的无缝契合、完美联动,绝对是影游联动的新标杆。事实上,硬糖君起码已经听说两家知名公司上马“同款”线上线下结合的游戏改编剧。

《微微一笑》的成功,贵乎植入“自然”。《微微一笑》本身就是以游戏贯穿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从游戏恋爱到现实转正,大量游戏内容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剧情之中。观众既可以享用游戏的丰富幻想,现实基调又确保了剧集“接地气”,不会太“飘”,太“尬”。

而霸道总裁男主还是游戏公司ceo,即便在现实剧情中,仍然保证了游戏的“出镜率”。

游改影视是一种突破次元壁的产品,如何在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找到平衡点,游戏里的炫酷剧情如何让真人演绎也不嫌尴尬,如何兼顾死忠玩家和主流观剧群体的不同需求,《微微一笑》的处理确实巧妙,不是跨次元转化,而是二者兼收,我们就叫它O2O游改剧吧。

可以预见,一批以游戏制作人、游戏玩家为主角的游改作品正向我们走来。像《剑网3》层出不穷的“扒一扒”,完全可以拍一轮嘛。

而以往这一类国产剧最常被指责的是“五毛特效”,但如果有真游戏圈参与,特效我是完全不担心。市面上大量古装剧的特效,还停留在5年前的页游水平,根本不是一个维度。

目前看来,游戏IP在影视改编中占的比例还很小。但随着一线小说IP被挖掘殆尽,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从去年开始动漫IP的崛起。而下一个被娱乐资本追逐的,很可能就是游戏IP,那么这些宝贵的游戏IP后续将花落谁家,又会怎么走向大众,值得期待!

本文著作权归娱乐硬糖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游竺(漫画作者):

大家都熟悉漫改影视、漫改游戏、主题公园等等这些对IP经营变现的路径,但这有时候跟作者没关系,是平台和公司机构要操心的事。

@专硕王诚(教育博主):

一带一路的经济投资后大多是文化的输出了,游戏、影视IP 都是好的话题……要积极顺应形势变化,国产片一定要多看几部。

@张书乐(TMT名博):

对于游戏营收来说,影视造就的爆款只是看上去很美,营收其实很少。因此游戏公司的“影游联动”大多提不起太多的兴趣,加上游戏周边衍生品并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因此推进的速度在十余年中大多是口号而非行动。

延伸阅读

游戏改编影视困局:国内外的日子都不好过

国内在游戏改编电影方面来说确实存在起步较晚、探索较少、推进缓慢的现状。好的IP需要用户积累、情感积累,都需要时间。

查看详情

你有涉猎过游戏和动漫么?你怎么看待游戏IP改编为影视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