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播完了 你打几分

新浪娱乐
摘要:自播出以来话题不断的《深夜食堂》收官了,回溯过往,其反响如起伏的波浪。
作者 | 叶子
《深夜食堂》播出前,由于汇聚强大演员阵容,以及日本IP自带的粉丝基础,观众曾对这部剧有更高的期待。结果开头两集“泡面三姐妹”单元的硬广植入、浮夸演技,却使得这部剧刚出起跑线就栽了大跟头,观众们也发起了浩浩汤汤的“为《深夜食堂》写故事”的民间运动,挑剔着剧里不够本土化的布景、美食和服装。

不过,随着后续单元的播出,该剧口碑也出现转机,比如《马克的女儿》、《红烧肉》等原创故事的走心与演员的演技在线,使得不少观众惊呼“若调整故事顺序口碑将是另一番天地”。

一曲歌毕、筵席散场,再去打翻那一碗泡面已经无太大意义,那是艺术创作与商业资本之间的一次失衡。

其实无论是日本IP改编,还是在单元剧的创新方面,《深夜食堂》都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去总结。豆瓣评分不能全然代表一部剧的真实水准,我们也不应该忽略剧中所呈现引发共鸣的人生故事,难得的人文关怀,以及几位真演员的出色表现。
国情不同空间有限 日本IP本土化真挺难的
作为一部改编自日本漫画IP的电视剧,中国版《深夜食堂》自开播以来,不仅菜品和人设被网友质疑“照搬日版”,就连布景和整个基调都似在往日版方向上靠,引起网友质疑,难道日本IP本土化就那么难?
答案或许是肯定的。在《深夜食堂》之前,内地对日本IP的引进改编还有电视剧《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问题餐厅》、电影《麻烦家族》《嫌疑人X的献身》等。
有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已公布的翻拍日剧已达十五部左右。这与近几年国产剧原创匮乏,大量涌入的商业资本紧盯IP的大环境有关,再加上“限韩令”之下韩剧改编的受阻,而日剧的低价版权、知名度和看似简单易懂的情节,使得近两年的日剧IP引进形成了井喷。
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成功翻拍者几乎没有。
中国版《求婚大作战》共32集,将日版一集的故事用三集来演完,注水严重。剧中还出现了日本特色的花火大会、棒球大赛等经典场景,但棒球术语令中国观众一头雾水,主角们身穿汉服看花火大会更是违和。

中国版《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也被观众戏称为“cosplay剧”,连女主角把花戴在头上、爱嘟“鸭子嘴”卖萌,男主角畏畏缩缩、出门永远都要戴帽子这些小细节都一一照搬。

由此看来,《深夜食堂》所出现的不足,其实也是目前日本IP改编的通病。
再往深处探究,刨除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问题餐厅》照搬日本职场严重的男尊女卑、在一个公司干到老的潜规则,既不适应中国国情,也让中国观众看得很尴尬。

其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形态、文化心理与日本大不相同,甚至某些方面背道而驰,改编便难免水土不服。
另一方面,日本版权方对于改编的要求也颇为严苛。
例如漫画原著作者安倍夜郎就曾提出一些决定性的要求:所有的故事必须要发生在底层,不要去拍上流社会的事情;老板脸上这条疤不能变,连位置都不能动;菜色不要是餐厅的大菜,希望是在家随手打开冰箱、拿东西出来就可以做的。

在有限的框架内,满足严苛的要求,《深夜食堂》的中国本土化改编无异于是带着镣铐在跳舞,无论怎么做都可能是个两难——照本宣科地拍摄,被质疑“本土化失败”,但若有过多的原创和创新,又可能得罪版权方和IP粉。
其实,蔡岳勋有日本题材本土化经验,出自他手的台版《流星花园》、《白色巨塔》、《战神》都是台剧的经典。但这些剧都是偶像剧色彩浓厚,不似《深夜食堂》植根于地方色彩浓厚的美食与社会故事,也便不太涉及“本土化的难度”。

而且,《深夜食堂》漫画原著已经经历过日剧、日影、韩剧等多次改编,留给中国制片方的空间更小,加之各个版本的粉丝众多,自然而然对中国版报以高标准的期待,这也无形增加了《深夜食堂》相对于优秀成绩的距离。

原创故事扎实引共鸣 难得人文关怀应点赞
相比于本土化改编的“带着镣铐跳舞”,几个原创故事就更显创作者们的制作水准了。

《深夜食堂》 的原创部分故事扎实。《马克的女儿》和《红烧肉》都书写着亲情与陪伴。其中,前者关照被拐卖者的人生重建这种很具有中国社会意义的命题。而后者描摹老龄化社会中老人走进黄昏之时的人生困境,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日本,都很具有普遍意义。

此外,《彼岸花开》单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时而清醒时而失忆的交错人生,也让观众感受到:对于爱情,遗忘可能是最大的恐惧,但对于遗忘,爱情或许是最好的治愈。

几个原创故事中有人生的无奈,也有温情与救赎,但并不刻意煽情。就像那一碗打开苏老头儿笑颜的红烧肉,火候把握地刚刚好。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原创故事体现了如今集体专注于偶像剧式爱情的国产剧所少有的,对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人文关怀。
实际上,日版《深夜食堂》食堂里的食客们也大多都是边缘人物,讲述的是市井的温情故事。国产版《深夜食堂》的原创故事,对这一点的继承还是值得点赞的。
演员演技参差不齐 试水单元剧模式有破立
由于改编故事和原创故事相间而行,《深夜食堂》不同单元里的故事水准可谓是参差不齐。同样参差不齐的还有演员。
不少观众对开篇对泡面三姊妹们的演技耿耿于怀,但当拥有“整容式演技”的赵又廷一出场,观众们又跟着他与小萝莉动人的互动哭得稀里哗啦。

随后,老戏骨金士杰所演绎的傲娇毒舌小老头与梁静所演绎的土气保姆,又被网友点赞为“王牌对王牌式演技”。

此外,海清扮演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也展现了“毁容般的演技”,病发不同阶段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处理地火候精准。

故事和演员参差不齐,这是单元剧模式所独有的。
中国版《深夜食堂》延续了日版电视剧的模式,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的,即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每一单元本身自成体系,体现不同的主演和主题,但与其它各单元又能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保留相同且相联系的核心元素。

单元剧在国外是一种成熟的影视剧模式,比如日本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奥特曼》、英国著名搞笑题材影视作品《憨豆先生》。当然,国产单元剧也有优秀的开拓者,例如《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但多为主演较为固定、故事相对集中的情景式喜剧。
相对于以连续剧和系列剧模式为主的国产剧,《深夜食堂》做到了每个单元都有新主题、新主演,在每个单元后给观众提供新的期待。也因为主题的多样化,其承载和传递出来的信息价值也就更多。

而且,相对于情景式喜剧,它的故事也是工整的。虽然呈现的结果是各单元的故事、演员参差不齐,但这无疑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试水”。
结语
《深夜食堂》的口碑虽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不少经验,比如:IP不是万能灵药,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用心的故事与表演才是立身之本;电视剧属于大众文化,不应是不求商业收益的阳春白雪,但艺术与资本之间的平衡,仍然需要制作者们来把好关。
网友热议——
@forever_your_little_girl(微博网友):
果然不能一昧听信网友说的。自己看了深夜食堂,觉得故事,场景布局,演员都很用心,挺良心的剧。前几集吴昕演技也挺好,有几个片段真的算是演技炸裂了,很真的感觉。挑着看了四个故事,最喜欢的是张钧甯的那个,喜欢她和老板之间微妙的感情戏。最后,去黄磊微博转了一圈发现评论都是骂深夜食堂的,偶尔有几个说深夜食堂不错的还会被骂,我想说批评深夜食堂不是一种政治正确,不要跟风,理智看剧,文明回复。
@俺是一位河南人(微博网友):
最近微博上一直骂吴昕在《深夜食堂》的演技,我今天专门去看了一下,并没有觉得她的演技很尬啊!她的人设就这样,表现得中规中矩吧,没那么糟糕啊!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她?
@素墨平生(微博网友):
《深夜食堂》就这样结束了?总结下这部剧吧,一开始看这部剧觉得吴昕演技太浮夸,这是公认的,还有其实想吐槽一下老板的演技,感觉有些木纳,没有日版的小林薰那么有故事有江湖的范,但塑造了一个温暖的角色,很舒服。最爱的是张钧甯的那集,比较喜欢的是舞者,可能跟自身经历有关系吧。最后的一篇心灵鸡汤,有点摸不着头脑,剧情太仓促了,还没来得及感受鸡汤就已经被老板翻牌成全剧终,也是醉了。不过还是挺喜欢这部剧的,陪我度过睡觉前的两小时。
@羊咸咸Y(摄影师):
刚才才跟小伙伴讨论了深夜食堂,我觉得中国深夜食堂不成功的原因大概就是
1 并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鱼松饭是什么?你吃过?煎饼果子拍的也不追忆青春!)
2 你们说吴昕演技夸张?拜托日剧里面也很夸张的,她演技是略尴尬,主要还是不适合中国的剧!
3 日本的东西不适合生搬硬套的来到中国,日版很多集里面说的故事都是深刻而感人,而中国版显然差很多!关于这种人人都吐槽的广告植入就不说了,我以后都不敢吃老坛酸菜面了,为什么,没有蟹腿不好吃啊!!
延伸阅读
《深夜食堂》扑街:该坍塌是人设而非黄磊
为什么会存在人设?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身份的绑定。
你认为国产版《深夜食堂》好看吗?日剧IP本土化屡屡失败,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