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家族内斗有何隐情?

新浪看点
摘要:民意的转变以及李显龙身体不断恶化都表明,新加坡正在逐渐走向衰败。
文/二十四时区
6月14日凌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和二儿子李显扬发布一份长达六页的联合声明,称已经对哥哥也就是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失去信心,并对新加坡的未来感到担心。在声明中,李玮玲和李显扬指责李显龙滥用职权,不顾李光耀生前的意愿,设法挽留李光耀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并认为李显龙正试图利用李光耀的政治影响力为自己及子孙谋利,也对李显龙妻子位居高位“干政”表示不满。

李玮玲和李显扬是李光耀的遗嘱执行人,他们曾于2015年公开李光耀遗嘱中有关处置故居的内容,并强调父亲在晚年时曾数次要求新加坡政府保证在他去世后拆除故居,以免成为“供人崇拜的遗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兄弟阋墙”的事情了,早在一年前李光耀逝世一周年之际,李玮玲就曾撰文指责李显龙“滥用权力建立王朝”,反对新加坡举办的多项“英雄膜拜”式的纪念活动,引发一时的关注。此次,李显龙妹妹和弟弟选择将之公诸天下,更是一个震撼全球的举动。
李氏兄弟之间的矛盾不仅是李家豪门恩怨的问题,也反应了李显龙妹妹和弟弟对李显龙施政理念的不满,实际上是新加坡政治矛盾的总爆发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新加坡走向衰败的非常明显的重要信号之一,李显龙妹妹和弟弟的诉求不仅代表他们二人,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新加坡民间和反对党的声音,是新加坡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从经济上看,近两年来新加坡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2016年,新加坡前三季度均出现环比萎缩,虽然第四季度实现了一个大爆发,但是,全年整体2%的增速,仍然让曾经的经济辉煌越来越遥远。即使在增长高达的2.9%的第四季度,新加坡的失业率升至2.2%,达到六年以来的高点,房价则环比下跌0.4%,已是连续第13个季度下跌,创1975年公布数据以来最长下跌纪录。新加坡两大国家投资公司也亏损惨重,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业绩在2015-2016财年出现了下滑,20年业绩收益率由4.9%跌至4%,2017年仅在对瑞银集团的投资上,GIC就损失了50亿美元;淡马锡去年则出现了240亿新元的巨额亏损,2016年财年的一年期股东回报率则为-9.02%,与成立以来15%的总回报率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加坡航空集团的收益率更是连续下滑了多年。
虽然今年以来,新加坡经济出现了增速上涨的迹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加坡经济目前存在“硬伤”。首先,新加坡自身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畸形。新加坡以第三产业为主,近两年来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下滑直接带来了整个经济的崩盘。其次,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与不稳定仍在持续,作为贸易为主的国家,新加坡的经济脆弱性与敏感性更为显著。当下,世界政局动荡,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后更是加剧了政治的不确定性,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也严重冲击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最后,新加坡面临的外部竞争加剧。上海港口的崛起直接对新加坡的吞吐业务量造成巨大冲击,世界第一大港口的殊荣拱手让人,荣光不再。
而在政治上,新加坡在国际外交地位上也江河日下,其力推的TPP遭到美国抛弃,联美制中的外交政策也被特朗普政府推翻,新加坡插手南海问题也未能如愿。相反,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正如火如荼,虽然新加坡也象征性地“入了伙儿”,但是,不妨碍其“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果。
除了经济与政治、外交方面的因素,新加坡民意的转变以及李显龙身体健康的不断恶化都表明,新加坡正在逐渐走向衰败。
2015年李光耀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此后,李显龙式风格越来越明显。李显龙与其父在执政上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李光耀在中美之间的平衡上把握得比较好,虽然他骨子里亲美,但在表现上不那么露骨,表面上也很重视中国。但李显龙在政治钢丝上的表现与父亲差距悬殊,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以及TPP问题上,公开选择与美日站队,甚至还曾到访台湾,不惜引发外交纠纷。其次,李光耀在处理家庭内部问题上很得当,妻子不曾“干政”,儿女关系处理有序,而李显龙甚至快将其弟弟“逼出”新加坡,在处理李光耀房产问题上也曾借助内阁对生前的李光耀施压,这说明了其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的能力不行。
当然,李显龙妹妹和弟弟所言“李显龙完全站在个人私利的立场”也不完全客观,作为政府首脑,李显龙肯定也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是,李显龙显然不如其父的政治根基深厚,其社会声望也相差遥远,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强化权力打击反对派、异见者的欲望就越强烈。加上自己身体恶化,李显龙急于安顿好接班人的愿望也就越急迫。
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媒体披露过李显龙想让儿子李鸿毅接替政权,但是,因为反对声音颇大而搁浅。去年以来由于身体原因,李显龙正在加强这方面的进度,他内心还是期待李氏家庭继续控制新加坡。可以说,李显龙建立李家王朝的迹象是比较明显的,而且,不会放弃扶植李鸿毅作为接班人的决心,新加坡政府内阁和议会都控制在李显龙手中,他的这个政治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此次事件的公开化,尤其是在其休假这个时间节点上,给了李显龙更小的处理空间和更大的舆论发酵空间,对李显龙的政治威望和国际形象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作者是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航油集团前副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微博热议——
@股道热肠也(时评人):
华人不团结啊!应该保留李光耀故居,他是全球华人的旗帜,保留他的故居有利于彰显华人领袖对新加坡的伟大贡献。
@terasaforever(网友):
李玮玲单身,医学博士院长,父母的晚年基本她陪伴。她要真正践行她爸的last will :拆除父母的房子,不要供人参观、搞个人崇拜。
@zjmo2010(网友):
李光耀真心要拆除故居,应该在他在世最后几个月里决定拆掉。李光耀感到他的写信和所谓遗嘱一定会被官方理解为谦逊的姿态,实际是进一步突出自己。
@安然的蓝(读书类作者):
从贤人到强人只有半步。
@阎学通(清华学者):
15日,李显龙发声明:李光耀遗嘱有七个版本,最后一版是在“极度令人不安的情况下拟定”,质疑其中“拆除房子”条款是李光耀的意愿。问题:1、这和电视上子女争房产的性质相同还是不同?2、领导人和普通人在本能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决策者与兄弟姐妹关系尚如此,对外决策的首要利益考虑是什么?
有观点认为,李家兄妹反目其实背后有对贤人政治模式的争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