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中产阶级为何“最焦虑”?

中产阶级为何“最焦虑”?

扬子晚报

关注

摘要: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之间,他们却在担心随时可能破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康”一词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而“中产”成为新时代的潮流词汇。对于“中产”,不同国家、不同机构有不同的界定,但大部分以年收入界定,总结而言,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之间的群体属于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各类报告显示,他们有着不菲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却又活在不安与焦虑之中。

扬子晚报5月30日报道,记者了解到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于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以及财富增值等多个方面。苏宁金融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中最焦虑的一群人,而焦虑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必对这种焦虑过分恐慌。

“中产阶级”如何界定?

“焦虑”已成为他们的集体表情

年收入多少算是中产阶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调查结论显示,6万元-50万元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

在更广泛的认识中,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也有人有不同看法,智联招聘发布了一篇《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将年薪10万-50万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瑞士信贷研究所公布的最新2016《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到2021年,全球中产阶级——即拥有净资产在1万美元-10万美元的人数预计将新增2亿人(而其中一半将来自中国),总人数将达11亿。

此外,福布斯认为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至6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7万到42万);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称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万~5.39万美元之间(约合9万~36万元人民币)的人。

那么,中产阶级具有哪些特征呢?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专题报道中称,“中国中产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有1/3的新锐中产经常感到焦虑,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得抑郁症,而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的人群比例更高达95%。

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诸多方面四个案例,让你看看有无共鸣……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中产阶级有着对现状的清晰认识和对未来的无限迷惘,虽然不菲的收入与体面的工作能给中产带来一些欣慰,但不安与焦虑才是最戳心的痛点,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几位“中产阶级”代表,发现他们的焦虑体现在各个方面……

案例A

时间焦虑:加班太多个人时间被占用

南京市民郑女士是个70后,自己年收入在15万左右,丈夫在金融行业工作,两个人实行的是“AA制”的家庭模式,有一个8岁的女儿,现在家中有两套房子,一个是位于河西的豪宅,另一个是专为女儿购买的公办学校学区房。郑女士的丈夫帅气多金,目前年薪35万左右,未来可能会有近千万的分红。本来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令人羡慕,郑女士却一直对婚姻等存在焦虑,刚升任部门领导的她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去购物,甚至没有时间陪伴读小学的女儿,女儿成绩一度下滑,甚至辛酸地说,感觉自己像“守在爸妈身边的留守儿童。”

点评:《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发现,超一半的中产视加班为常规,加班时间的增多甚至让他们缺乏时间去陪伴小孩甚至消费。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时间焦虑成为中产阶级的第一种焦虑,当时间被大量占用时,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因此家庭焦虑等也随之而来。

案例B

教育焦虑:望子成龙心切,过度重视反而人仰马翻

南京市民耿先生的家庭年收入在40万左右,多年的资金积累也让他拥有两套房子,然而,从儿子幼小衔接开始,耿先生就踏上了教育焦虑的不归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他不满足于家门口的学区房,而是动用社会关系和物质条件选择了一家知名的民办私立学校。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由于职业属性自由,我现在几乎成了孩奴,陪读、辅导功课也够累的。”耿先生还给儿子报了奥数班等各种补习班,为了让儿子成为全能手,他还让儿子学习了游泳、围棋、钢琴等,每年花在儿子各类学习班的支出,就要近10万元。

点评:江瀚认为,早年通过教育、努力得来了现在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也会产生“路径依赖”,希望下一代延续这种方式,财产还有继承的可能,但软实力无法继承。在对待子女教育方面,中产阶级舍得投入精力、金钱,而对于教育的过分焦虑和过度重视,难免被折腾得人仰马翻,导致很多家庭不和睦甚至亲子关系崩塌。

案例C

理财焦虑:怕失业、怕通货膨胀、怕资产贬值

南京市民黄女士年收入30万,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工资。她目前独自抚养小孩,将孩子送到了最好的民办私立学校读书,以后想让孩子去美国留学。黄女士前不久卖掉了河西的一套房子,手中突然多出来了300多万元的闲置资金,然而,作为股市小白以及对理财一窍不通以及遭遇到再度买房限贷限购的她,不知道如何打理这笔钱。对于财富贬值的焦虑以及货币贬值的压力,让她最近略显坐立不安。

点评:据统计,中国中产阶级93%的收入来自工资,一旦失业,将迅速陷入困境,因此资产增值焦虑成为普遍现象。通货膨胀,困扰着全球的中产。而中国中产的特殊性在于,房子作为他们的刚需,其价格涨幅十几甚至数十倍于其他消费品,而在房子限购限贷的背景下,中产阶级焦虑感也更为强烈。

案例D

支出焦虑:房贷、二胎压肩上,不得不靠父母帮一把

80后的徐女士和丈夫都是事业单位员工,两人家庭年收入在20万左右。徐女士在南京购置了2套房产。在2016年又把仙林的房子换成了鼓楼区名校的学区房。就在换房的同时,徐女士又生了二胎。

目前,由于每个月要还贷9000元,还要负担小学一年级女儿的学费补课费,还有二娃的奶粉钱,加上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开支,徐女士感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靠父母接济一些生活费。

点评: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徐女士的焦虑其实源于对开支的焦虑。中产阶级表面上看有房有车,有不错的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扣除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之后,月收入难有剩余。

专家点评

中产阶级焦虑别恐慌 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认为,中产阶级虽然有不错的学历,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工作、住房,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素养,以及一定的家庭消费能力。但是,他们却是社会中最焦虑的一群人。除了以上案例中提到的几种压力,中产阶级的焦虑还表现在养老、医疗等方面。

江瀚认为,很多的时候中产阶层焦虑往往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人很担心自己的未来

事实上,焦虑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中都曾经出现过,特别是当经济出现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时期,这种焦虑的表现则更加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虽然需要重视,但是也没必要恐慌。需要从制度上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障,从观念上引导家庭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向,而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则更需要家庭去实现自我的改变,比如说想方设法增加被动收入,并且鼓励强化全社会的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多元化家庭财富的组合,从而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著作权归扬子晚报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80后成新锐中产主力 超9成受访者会焦虑

焦虑感成为中产阶级的一个显著标签。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风格纯粹C(评论人):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焦虑,我认为这与中国财富的载体有关。中国人70%以上的财富配置在房地产上,有没有房子,有多少套,房子在哪里,在中国体现了阶层的划分。能不能买的起,有没有资格,又决定了中国人阶层晋升的通道。所以,房地产在中国不但超出了居住的功能和财富多寡,他还决定了阶层。这是全世界匪夷所思的事情。政府又在房地产这个领域,权力任性侵犯居民的财产权,这是中国中产焦虑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是否阶层固化争论的本质原因。当一个国家无论是地方财政,银行信贷,居民财富,子女教育,等等,都绑在房地产这一个东西上,这注定了是一曲高歌,或悲壮,或血风腥雨。但一个铁的事实,我们全民族都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最终共振,扭作一团,成为无解的问题。

@向小田(财经评论人):

韭菜这种植物,不割,他们会膨胀成焦虑的中产阶级。

@Mr_Outsiders(网友):

中产阶级赤贫化是为了让他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如诗心境03837(网友):

有房的一样焦虑,焦虑为什么没在北上广核心地带买房,焦虑为什么可多买几套而沒买,焦虑为什么手里拿着不少现金而不是欠一屁股债,而欠一屁债买了多套房的人又焦虑收入千万丟了饭碗、断了供,也焦虑哪一天政策改变,自己就玩完。

@-风行云上-(网友):

农耕社会的情节,其实房子对现在的中国人和过去的农民对土地的追求差不多。

@掌握传媒简昉(企业家):

中产阶级最大的恐惧就是跌落到贫困阶级里去。而且这层楼板似乎的确很薄,只需要一场病。而另一方面,爬上更高阶层又显得如此遥不可及。

你觉得中产阶级焦虑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他们自己作?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