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摘要:人民日报:与其戴着有色眼镜,不如克服难以启齿的心理坦然面对。
人民日报16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与其戴着有色眼镜,不如克服难以启齿的心理坦然面对。悦纳科学性教育的大方和直白,才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最有效方式。
以下为评论文章全文:
每年秋季开学,瑞典鲍斯达中学的生物课老师玛林·哈马斯托姆,会给新升入八年级的班级讲授性知识。
第一堂课,她鼓励学生们把知道的所有关于性的词汇大声说出来,并写上黑板。之后的课上,她会解答学生们有关性的任何问题;如果有必要,男女生将分开上课,方便那些羞于出口的问题被提出来。“性是人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事。”与教授生物知识相比,玛林觉得教授性知识更有成就感,“这些知识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因材施教,坦诚、开放、严谨,瑞典的性教育课深受学生欢迎,社会对此也赞赏有加。好奇心总是伴随着青少年发育的每个阶段,在他们遇到成长的烦恼时,传递正确的性价值观,可以大大减少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使身心发展更加健康。
调查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学校强化性教育课程以来,丹麦15至19岁女性的生育率和流产率大幅下降,青少年中患艾滋病和性病的人数急剧减少。帮助青少年摆脱“难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感”,及时、科学的性教育不可或缺。
“性教育本身是一个去‘污’的过程,我们应该满足孩子对性知识的需要,以一种渐进、平滑的方式。”
回溯历史,上世纪初的瑞典社会,因担心孩子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推广性教育时遭遇不少阻力。经过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1945年瑞典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性教育大纲。如今关于性教育的讨论重点,已转移到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如何让性教育更有针对性等方面。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普遍认为,性教育主要应由学校来完成,因为教师在这方面更加专业。考虑到家长们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有一定难度,社会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努力给予很高期望。
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性教育不止关乎青少年的健康,它更是实现公众性健康,预防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统计显示,美国年龄在15至19岁的女性怀孕率5倍于瑞典,这一人群中淋病发病率是瑞典的2倍。除了学校,性教育有必要深入社区,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适当的性教育不但不会让性行为提前,反而会推迟性行为,让年轻人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对性无知,倒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使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性病、意外怀孕、危险流产和过度性焦虑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完整的性教育体系,适应年轻人需求的服务机构,社会舆论的成熟等因素的结合,无疑可以让性教育的版图更加完整。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与其戴着有色眼镜,不如克服难以启齿的心理坦然面对。悦纳科学性教育的大方和直白,才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最有效方式。
本文著作权归人民日报及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家庭性教育:解开孩子的八种“性好奇”
在选择适合的性教育方法之前,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八种性好奇。
微博热议——
@offer不到手爷爷不改名(网友):
忽然想到有些家长不准自己孩子在读书的时候谈恋爱,然后一毕业工作就要求带对象回家。一个意思,总是不能正视问题。
@林小明Vash(自媒体):
一个不能让儿童感觉到安全的社会环境,是这个社会里每个成年人的耻辱。
有很多人曾经私信问我说,如果孩子遇到性侵,有没有类似那些女性防务一样可以注意的东西?而我只能很无奈的把事实告诉她们,因为体能、精神、生活经验差距太多,一旦侵害发生,基本是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自行脱险的,你说普及性知识教育,就算一个孩子他懂,面对侵害的当时,他拿这些知识能做什么?比起大人他们就几乎是没力气的啊。很多人听到这回答就不大开心,反问,那孩子遇到那种事情就只能等死了是吗?!而我在这里也统一回复一下——身心有着不可跨越的差距,孩子的确是只能等着侵害结束。可是,我们这些大人就非要看着孩子受侵害吗???
儿童性侵是一个大家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共同努力去解决的主体绝对不是儿童,而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出现明显良好的趋势之前,儿童性侵这一话题应该是永恒的热门。
同时,请任何人,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有性侵经历的人会忘却;更不要认为难以摆脱这类噩梦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这真不是心理承受力的问题,的更无关努力——这种痛苦是一种不幸,一种在最该受保护的年龄所经历的的不幸。
@宗柳伽(作家):
80后、90后的姑娘知道第一次来大姨妈,没有一个是被妈妈提前告诉过的。
问朝阳群众多大开始性教育合适,答曰18岁。
坏人不会嫌你的孩子小,也只会高兴TA的无知。
儿童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别把无知当纯洁。
家长们都爱孩子,爱TA,就更应该学会保护TA。
与其说是性教育,不如说是身体教育、安全教育、爱和边界的教育。
@卉卉女王(心理咨询师):
我们需要做的是:客观的肯定、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满足性好奇,观察和监督避免自伤或他伤,及时进行与其年龄相符的性教育。性本身就不污,却是以前我们用“污”的眼光去看待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还“性教育”本来的面目。
@性学研究僧(心理咨询师):
统计显示,美国年龄在15至19岁的女性怀孕率5倍于瑞典,这一人群中淋病发病率是瑞典的2倍。除了学校,性教育有必要深入社区,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适当的性教育不但不会让性行为提前,反而会推迟性行为,让年轻人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对性无知,倒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你小时候是如何开始了解性健康方面的知识的?是通过家长老师的性教育,还是同学之间以讹传讹/视频书籍?留言聊聊大家的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