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考家长”引发热议

新浪看点
摘要:幼儿版“高考”!上海民办幼升小考家长,还要调查爷爷奶奶个人信息。
5月6日-7日是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有家长反映,在学生面谈过程中,家长被要求做问卷调查,问卷不仅考察家长们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对此,涉事学校回应称,出题不是为了考家长,而是为了让家长在等候中娱乐一下。上海市教委在获悉此事要求相关学校立即整改,并通报相关情况及处理意见,将核减其明年招生计划。
民办小学让家长做调查问卷
这两天,魔都的家长被“考焦”了。
5月6日-7日是上海市民办中小学面谈日,各个小学门口人头攒动严阵以待,俨然有一种高考的架势。


除了考娃,家长这次也被列入了考察对象?
5月6日上午,有网民反映民办阳浦小学和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在学生面谈过程中,让家长做问卷调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来看看给家长们的“考题”:





故事并没有结束,除了一系列给家长的考题,调查爷爷奶奶的学历才更让人惊讶。



了解一下家庭基本构成也没啥,但是学历和毕业院校也要考察,这个不是考学识,是考基因吧!

家长们对此事是这样评价的:

总结一下就是:鸡血妈-------拼得上的爹-------神爷爷+神奶奶+神外公+神外婆=超一流小学。

这次“面谈”也让家长们领悟到了人生真谛!
“一味让子女补课,自己怎么能不进步呢?活到老学到老,否则愧对子女啊!”


其实,做考题还算好的,网上还传出有学校二面要看家长身材的↓

求家长的心理阴影面积……

学校回应:怕家长等候太枯燥
面对众多的议论和吐槽,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发布声明:
一、设置问卷环节的目的
我校在招生面谈时设置“家长问卷”环节的目的有两点:第一,孩子面谈期间,提供家长梳理自己育儿心得的机会。对于家长而言,问卷不是强制行为,可选择做,也可不做,即便做了问卷,也有提交与不提交的自由。第二,问卷也是为了收集足够的、真实的孩子成长信息,通过大量的案例的积累,寻找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探究家校互动的成功经验,为学校办学提供有效策略服务,也是为制定长远性的战略性规划服务。
二、家长问卷内容
家长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可否认,好家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本次问卷的内容涉及家庭信息、家庭亲子温度、家庭藏书量;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实践、与学校配合度等等。
网上议论的问卷内容中涉及部分逻辑思维题目,学校原意是在家长等候过程中让大家动一下脑,不至于太枯燥,未曾想家长将之与入学联系起来。学校就此事未思考周全向家长致歉!
郑重声明
家长问卷为家长自愿行为,与入学无任何形式的挂钩,入学结果自觉接受市教委及各级主管部门监督。在此,请家长勿相信谣传!
总结一下就是,学校出题不是为了考家长,而是为了让家长在等候中娱乐一下。

上海教委核减其明年招生计划
上海市教委在获悉相关情况后,责成杨浦区教育局、青浦区教育局迅速核查,并就查实情况要求相关学校立即整改。
5月6日下午,两校均已取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教育局已通过官方微博通报相关情况及处理意见。
此前,上海市教委明确要求,民办小学和初中在面谈环节中,严禁举行纸笔测试或学科考试,应当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关注度等学习品质和社会适应性的考察。且面谈仅限一轮。有家长解读,两所小学此举是绕开现有政策,改“考家长”。
上海市教委表示两校的相关行为,有违义务教育法和本市招生政策中强调的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一是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二是责成两区教育局将此事通报学校董事会并对相关负责人追责;三是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并核减明年的招生计划;四是要求各区和各民办学校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和招生理念。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5月6日-7日,上海市共有171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组织了学生面谈。从上海市、区两级督导巡查和飞行检查的情况看,面谈工作整体平稳有序。
微博热议——
@金融圈女神经(自媒体):
跟你们讲,我作为一个小学就学很多那种趣味奥数、初中就被选进正经奥数班、高中读奥林匹克物理班的山东书呆子,今天上海阳浦小学对家长的逻辑考题,每一题我都要想很久才能破解。感觉智商都被狗吃了。。
@杭之冯玥均建国后成精(自媒体):
寒门子弟要出头,就只能全国一张卷统一考试。拼不了背景,但你能拼死记硬背+一点儿智商。但统一考试最终被利益方(教育现在是个大产业)煽动普通家长,以素质教育名义废止了啊。当年我可还记得支持素质教育时大家都群情激愤,觉得统一考试、一考定终身太戕害孩子人性了。现在想想呢,最不坏吧。
给家长一些智商测试题我觉得没啥不好。省得家长老觉得自己智商很高,或者觉得孩子考试很容易。你们远离考试一线太多年了,是该重新经历一下那种恐惧。
@于小洋是少年啦(媒体人):
看到上海小学生入学招生考家长、查三代背景,想到这些年来教育改革的成果,的确是让学校和教师变得更有权势了、也拓宽了他们财路:在教育市场利用本已有的和改革新赋予的市场势力吃进去更多的利润。
这些改革让教学质量更好了么?不知道,但是一些迹象表明它让教师群体能够有能力“差异化的对不同学生,根据学生支付的费用、学生家长的其他价值等提供不一样的服务”。比如,私教和补习市场的合法化和被鼓励,让教师不在课堂上好好讲课,而把主要内容放到了补习班去,同时再利用歧视等手段把成绩落后的学生自己班级。
上海小学入学招生查三代,就是赤裸裸的告诉你,根据你家长对我教师和学校赚钱、社会生活的价值不同,我要提供不一样的质量的教育
@傅蔚冈(财经博主):
市场化的牛逼之处,就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方式。尽管有上海青浦世外挑祖宗三代的做法,但是也有像佛山国华纪念中学这样“一切费用全免招收优秀贫困学子”的学校出现。所以我个人尽管不认同青浦世外的做法,但是也并不觉得这种做法有什么大错。
我之所以会这么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资历平平,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看出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吧,也就没盯着那些牛校干着急,不让孩子受这个罪,不让自己自取其辱。
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它怎么招生,其他城市也会学着怎么招生
@ECO中文网(资讯博主):
如果像公立学校一样严格禁止私立学校进行填鸭式教育,某些私立学校是否还会那么供不应求呢?
@三观财经(自媒体):
其实这条是故意往上海上面按罪名了,我知道中国很多城市的私立学校,那招生的任性,门路,多得不得了,上海已经算很规矩的拉。
但是上海都变成这样了,可见中国的其他城市,得干成什么样子了
延伸阅读
民办学校面试,何以离题万里
民办学校就算要择良才而教之,也不能择家长而录取学生。对个别民办学校变相“考家长”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应加以禁止和遏制。
上海一个民办学校的幼升小考题,你能作对几题?民办小学的这种做法是否成了阶层固化和出身论的帮凶?欢迎在评论中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