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

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

新华社

关注

摘要:历史让马克龙走上舞台,也让他站在一边是神话、一边是笑话的岔路口。

法国大选尘埃落定。

当地时间7日晚,“小马哥”马克龙力克“女版特朗普”勒庞,以39岁的年纪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没有之一。

法国总统大选:计票完成 ,马克龙得票率66.06%

历史让马克龙走上光芒万丈的舞台,也让他站在一边是神话、一边是笑话的岔路口。

1

这个政坛“菜鸟”为什么能笑到最后?

本来,下届法国总统最大热门应该是右翼共和党候选人菲永。但菲永陷入“空饷门”,也就是用公费雇自己的老婆孩子当助手,给他们开工资又不用他们干活。菲永当然不承认,奈何选民对他的印象已经坏了。

左翼社会党更是不行。奥朗德执政5年经济没搞好,还出了一堆社会问题,像什么非法移民啊、恐袭啊,弄得社会党候选人阿蒙先天不足,从一开始支持率就走衰。

看到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候选人都不行,“反体制”候选人于是纷纷跳出来找机会,这其中就有马克龙,还有极右翼的勒庞和极左翼的梅朗雄。

与其他两位不同,马克龙宣称自己“非左非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策略。

既不属于传统政党的左右翼,又不走极端,还有担任经济部长的履历,在几个主要候选人中,也就他看着靠谱了吧。

所以在第二轮投票中,勒庞只能依靠她的那些极右翼“铁粉”,而马克龙则得到了大量中间选民的支持,最后不赢才怪。

当然了,马克龙在竞选中表现也不赖。年轻有为的形象肯定有加分的,熟稔经济则是他的杀手锏。

担任法国经济部长期间,马克龙就已流露锐意经济改革之意。

从他的思路来看,他是支持经济自由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典型代表。而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建设的立场让马克龙获得欧盟各国的力挺,也为他胜选助了一臂之力。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发言人选前就直言,面对马克龙和勒庞二选一,答案很容易。“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大选。一方是欧洲建设的候选人,另一方则是‘核大战’选项。”

法国《费加罗报》说,欧洲把票投给了马克龙。从柏林、马德里到雅典、罗马以及布鲁塞尔,欧洲人都站在了马克龙一边。

法国总统奥朗德说,马克龙“捍卫那些能够把法国人凝聚在一起的价值观”。 

马克龙的人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前路通往天堂还是地狱,无人知晓。但或许可以在马克龙的过往经历中找到蛛丝马迹。

他身高不高,目测172cm左右(法国男人平均身高176cm),外形俊朗,颇有男子气概,尚可被归入“小鲜肉”的行列。

马克龙来自法国北方城市亚眠,《环游地球八十天》的作者凡尔纳曾长居此地,那儿也是著名的大学城。

他将接手的是一个“理不断、剪还乱”的乱摊子,既需要妙解难题的智慧与手腕,更需要应对挫折的勇气和耐心。

对于从政年头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的马克龙来说,如何以实力弥补阅历的不足,也是一大挑战。更关键的是,马克龙的改革主张将不可避免的触及精英阶层的奶酪,他的手腕足够吗?

时间会给出答案。

2

马克龙赢得法国大选,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要知道他对中国道路一直都很感兴趣。

马克龙宣布参选之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引用中国政治家的名言。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他还在法国RTL电视台的访谈中引用过邓小平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在马克龙并不长的从政经历中,或者说他真正走进全世界的视野之后,还做了一件跟中国有关、十分值得关注的事情。

今年3月,中国旅法华人刘少尧在巴黎家中被警察射杀之后,马克龙是唯一会见了巴黎华人侨团代表的较有影响力的法国政界人士。

马克龙当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在担任经济部长期间就非常重视对华合作,他如能当选法国总统,将继续深化法国和中国在核能等工业领域的合作。

他还强调,希望在教育领域促进法中高校之间交流,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两国合作。

当然,这也可以被理解为马克龙为了拉拢华人选票“走的一步棋”。

那真正当选总统,下一步他会怎么做?

马克龙亲信之一、他的外交顾问奥雷利安•勒舍弗里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着重提到了马克龙的对华态度,或许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勒舍弗里尔说,马克龙已经意识到,和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法国政商界的一个广泛共识。马克龙将推动欧盟和中国达成一个覆盖安全、经贸和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

勒舍弗里尔强调,如果两国经贸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马克龙将注重在欧盟框架下通过和中国“对话”解决问题,不会轻易选择提高关税甚至打贸易战的方式。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由于中国曾对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起了重要作用,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公开质疑“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马克龙希望法国、欧盟和中国能加强合作,推动落实这一协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在重视对华合作的同时,也多次公开发表具有明显保护倾向的主张,比如支持“购买欧洲货法案”、主张应强化欧盟反倾销工具、建议设立“欧盟贸易检察官”以审查欧盟外国家是否遵守经贸合作承诺以及主张在欧盟内设立外资投资监管机构等等。

而且马克龙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指出,这些主张的主要针对对象之一就是中国,比如强化欧盟反倾销工具,就是为针对中国、印度等国家;设立外资投资监管机构就是为针对美国、中国等国。

此外,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马克龙主张应在欧盟层面就南海问题出台政策,以保证法国及欧盟在相关地区的存在感。

近些年,参加总统竞选的西方政客总是针对中国大做文章换选票。竞选时的言论往往瞄准的是选民的情绪,真正当选后却需要更多从大局和长远来考虑问题。

3

马克龙曾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布丽吉特将拥有一席之地,这个地方并不是他的身后,而是他的身旁。

布丽吉特,1953年4月13日出生,是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39岁的马克龙结婚近十年的妻子。

他们俩的爱情其实是一个“婚外恋+小鲜肉成功上位”的故事,这一切都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93年,在法国亚眠市耶稣会高中普罗维登斯中学,中学生马克龙与法国文学教师布丽吉特相识,那时可能谁都没想到,这对相差二十几岁的师生有一天会结为伴侣。

当时的布丽吉特可以说是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她嫁给了银行家安德烈·路易斯·奥奇埃尔,婚后二人还有了3个孩子:塞巴斯蒂安、劳伦斯和蒂凡尼。

这对于一个渴望家庭生活并成为母亲的女人来说似乎已经心满意足。然而戏剧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中学教师布丽吉特成为了高二学生马克龙的法语兼戏剧老师。马克龙当时负责学校的戏剧社,两人每周五碰面商讨剧本,对于戏剧的热情将他们的距离越拉越近。

这位年轻的法文老师被很快就被马克龙的写作才华所迷住,甚至经常当着所有人的面朗读他的作品。

而马克龙,也深深地爱上了风姿绰约的布丽吉特。

即便是在对婚姻和性都十分开放的法国,“已婚女教师爱上自己的学生”的故事在小城亚眠人的眼中也是惊世骇俗的。

有说为避免布丽吉特的女儿也在同一所高中就读的尴尬,也有说出于马克龙父母的极力反对,马克龙转学至盛产高材生的巴黎亨利四世中学完成中学最后一年的学业。

在告别时,马克龙向布丽吉特许诺,自己会娶她为妻。

而布丽吉特也选择了相信爱情,在马克龙离开不久之后就同自己的银行家丈夫离了婚。

分居两地的生活并没有切断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的联系,二人一直保持通电话的习惯,而且“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用布丽吉特的话说,马克龙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和耐心帮助她克服了所有的阻碍。

2007年10月20日,这对相差24岁的师生终于修成正果,在法国北部的度假胜地勒图凯喜结连理。

《巴黎竞赛报》形容他们是彼此一生的真爱。

婚后,马克龙在政坛平步青云,先后担任总统奥朗德的副秘书长,经济、工业和数字经济部长,并于2016年辞职宣布参与竞选新一任的法国总统。

在马克龙的政治生涯中,布丽吉特自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她甚至称自己的“事业”就是成就丈夫的政治生涯。

马克龙在首轮获胜演讲中表示:“没有布丽吉特,就没有现在的我”。

马克龙身边的人都很清楚布丽吉特在他心中的影响力,无论是他的竞选主张还是政治决策,都留下了布丽吉特的痕迹。

《马克龙·一位完美的青年》一书作者达富尔说: “马克龙想告诉大家,如果他在一个小城镇能追到大自己24岁、育有3个孩子的女人……。尽管受到抨击和嘲笑,他也能征服法国。”

本文著作权归新华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法国总统大选展望

无论谁最后成为总统,法国未来五年仍然很难避免空转的命运。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江南愤青心(时评人):

马克龙当选是阶段性全球反思黑天鹅频发的胜利,特朗普的当选给了全球选民一个选择抵制极右翼势力的理由,中间派是最好的选择,想改革但是又不想激进改革。但是事实上修复一个国家是很难的,效果会很缓慢,而且还有很大退步的可能,不快刀斩乱麻的话,压根无从谈起所谓的改革,马克龙说要团结法国民众,问题是哪里有那么好团结的呢?未来的结果就是要么马克龙变得更强势,更激进,要么就是被干掉,被取代。

@自然的张侃(原心理学会理事长):

他当选与特朗普当选,都是西方传统政党政治的拐点。很大动力来源于互联网,使得过去党阀控制的宣传铁幕,出现了漏洞。未开,控制互联网必然是焦点。

@LibertarianVoter(时评人):

4月23日选举的第一轮,勒庞在巴黎只拿了5%的选票。选举前和平教恐怖分子才刚刚用AK47在巴黎枪杀警察,还有之前的剧场大屠杀,查理周刊两次恐怖袭击。巴黎人民似乎已经进化到了脱离人类的地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真的像加拿大总理卡斯特罗二世所说的,“杀敌人,就是敌人赢了”。为了战胜敌人,他们帮敌人把刀磨快点,把自己脖子伸长点,让敌人砍得更轻松。这样的人民,选出来马克龙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怡(媒体人):

“国民阵线”的起家之本便是其极右翼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立场,要从这一激烈立场后退,将会冒丧失铁杆票仓的风险;而一如既往地固守既有立场的窠臼,只会使人们回忆起老勒庞衷心向往的“黄金时代”——1940~1944年由贝当元帅统治的“法兰西国”(维希政权),以及那臭名昭著的“工作、祖国、家庭”(Travail, famille, patrie)口号。而玛丽娜·勒庞偏偏自掘陷阱:在老勒庞屡次因“二战”犹太人问题出言无状的情况下,她在选战期间也无事生非地大谈“法国不应对1942年协助德国占领军迫害犹太人的行动负责”,引发轩然大波。两相比照,公众形象温和有活力、全无历史负担的马克隆至少是一个相对“正常”的候选人,最终赢得大胜也就成为必然。

@万庆吉(自媒体):

马克龙当选,法国叫停,至少目前叫停了由英国脱欧公投和川普胜选开启的民粹主义。如果马克龙治下的法国不能让那些法国公民——他们厌倦了布鲁塞尔官僚们的指示——满意,这一幕(即民粹主义)还会上演。

马克龙当选在你意料之中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