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人民日报: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人民日报: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关注

摘要:与富二代官二代比,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

《人民日报》4日第5版发表评论文章《寒门贵子,贵在“奋斗”》。文章指出: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文章还称,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以下为全文:

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寒门再难出贵子?陈坤成名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

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本文著作权归人民日报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友大V热议——

@施鹏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更多人关注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而文章说的却是个人的努力。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时下最核心的问题显然并非如此。没有人关心懒汉的命运,但很多人会关注再努力也比不上权力的传承。

@繁芯流动(企业高管):

这心灵鸡汤的意思是说:寒门子弟,你好好干,别多想,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平原真君(教师):

老百姓的孩子奋斗、拼搏,用得着宣传?穷人的孩子,打在娘胎里就输了,他们需要的各种资源,几乎都被富二代官二代占据,怎么可能不输!怎么可能不穷!怎么可能不累!怎么可能不气!怎么可能不怨!

@小令君(作家):

以前常说寒门出贵子,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不存在太多机会和选择上的大相径庭。可如今我接触了那么多人包括重新审视我自己后,真真觉得现在其实是“寒门难出贵子”。

家庭教育其实没有不分贵贱,富裕人家会教出很差劲的孩子寻常人家也能交出很有家教的人。我们就说对于长大后年轻人的事业人生的影响吧。

金钱的充裕,带来的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无后顾之忧的笃定感,是对所做事情必须高标准的极致要求,是一个年轻群体长久以来充沛的自信,和在面对选择时的更有魄力更有格局,这是他们最核心价值的本事。这个社会本来就很现实,以成绩论英雄。而格局和魄力,越往后越将变为能否成绩的关键。

“寒门”孩子由于从小必须懂事顾全大局替家庭考虑被要求放弃,在后来面对人生选择和事业决断时就会瞻前顾后考虑太多。

当想做一件事,想成为某种人,或者面对一项可能影响到成败或者未来的关键决策时,富足人家的孩子往往能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勇往直前。而像我这样清寒家庭出来的人,常常会权衡利弊,考虑周全,退而求其次,或者忍痛割爱自己觉得非常好的想法和念头。因为没资本,没退路;也输不起,没东西可以输。

即使优秀,格局也不会特别大,这是我经常觉得可惜的一点。

@莹然其华(时评人):

对“阶层固化”危机感最强的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质是希望阶层能固化。 这群人中的大部分,是城镇工薪阶层出身的普通人和少部分“寒门贵子”,他们通过当年差别不大的教育,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国家快速发展的红利,晋升为现在的中产与准中产。他们害怕的固化,是不允许他们继续向上流动,但是对于将自己下一代打回原形,甚至跌落底层的可能,他们是强烈抗拒的,希望以现有的条件给下一代一个“保底”——这和他们深恶痛绝的上层社会所作一模一样。 对学区房的疯狂,对辅导班的追捧,对教育倾其所有的投入,无不是这种保险意识的表现。但是流通肯定是双向的,位置是相对的,中产们拒绝下滑的固化同样是阶层固化,只是在于谁掌握了发声的权力而已。

延伸阅读

那些逃离制造业的企二代们

创二代也好,富二代也罢,不仅仅是某个家族的事,某个企业的事,而是一个国家的大事。

查看详情

你认同《人民日报》的观点吗?你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怎么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