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柴犬从表情包变成中产宠儿

柴犬从表情包变成中产宠儿

PingWest

关注

摘要:看似平凡的柴犬在化身为jpg和gif后,它们身上某些微妙的特质就被放大了。

“Doge”的表情包早就不时髦了,但它背后的柴犬却越来越火,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扛起了巨大的流量,还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被纳入了大众严重的“中产阶级审美趣味”。与中华田园犬比起来,这种“日本田园犬”究竟时髦在哪里?

去年年底,一位养英短的朋友家中新添了一只柴犬,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我的朋友圈里几乎一边倒的猫狗比例。

作为代表中产阶级拜物趣味的两大图腾,英短和柴犬有着泾渭分明的“晒法”。

仅以这位朋友为例,他家英短呈现在社交网络上的画风通常是静态而神秘的,遗世独立,若有所思,同时配上美好的滤镜,性冷淡色调的家居背景,以及一句语焉不详的牢骚。

而柴犬的出镜方式则亲民得多,图片多半是在遛狗途中信手拍下的,取景随意,画风欢脱,发布时的语气还透着一股子坦荡的快乐,偶尔,也会假装不经意地抱怨小区里的“阿姨”们把矜贵的柴犬错认成了乡间阿黄。

“这是秋田吧?”

“柴犬。”

“哦,柴犬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吧?”

“。。。。。”

其实细究之下,这种尴尬的抱怨背后,是有小小的自得的——“柴犬的时髦,你们哪里懂”。

事实上,柴犬的时髦,也不过是这两三年间才开始被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一批追求所谓“中产审美”的时髦人所理解的。仅从主流搜索网站的热度来看,在2014年之前,“柴犬”的存在感十分微弱,直到2015年才突然爆红,2016年一举超过了上一辈宠物界的身份象征——藏獒。

国内到底有多少人在养柴犬?鉴于宠物市场混乱,“山寨柴犬”盛行,我们很难确认。但仅从日本保存会的注册数据来看,这股热潮所带来的增幅是惊人的——2013年,海外柴犬的注册数量仅73只,到2015年,已大幅增加至1,267只,2016年更是飆升三倍,达到3,922只。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日本国内的柴犬总数。

即使在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内,柴犬也不过是一种亲民的本地纯种狗,和我国的阿黄们地位相仿。在传统的日本人看来,柴犬外表平凡,个性耿直,代表着一种朴素的平民精神;直到互联网文化改变了这一切。

2006年,博客时代的潮水中,猫叔、俊介这类“初代动物网红”诞生了。从此以后,在女性和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媒体上,萌宠成为了最有保障的流量担当。而看似平凡的柴犬在化身为jpg和gif后,它们身上某些微妙的特质被放大了——比如奇异的眉形,会微笑的嘴角,还有令人捉摸不透的眼神。

柴犬就是一种蜜汁生物

这种眼神最终造就了Doge,2013年全球最火爆的表情包,彻底将柴犬捧上了互联网神兽的位置,与哈士奇不相上下。

而与哈士奇单一的“二哈”设定相比,柴犬被网民开发出了更为丰富,也更有格调的符号特质。早在Doge走红之前,能“用微笑治愈一切”的柴犬博主@marutaro便已经在Instagram上聚拢了人气,如今坐拥260万粉丝。

时尚圈也发掘到了柴犬身上那种“不经意的时髦感”。要论影响力,纽约平面设计师YenaKim家的柴犬Bodhi足以将90%的博主踩在脚下。两三年前,这位“男装犬模”便谈拢了与Coach、ToddSnyder、SalvatoreFerragamo等多个大牌的合作,还出了一本穿搭指南。

轮番热搜之下,柴犬就这么火了,从平凡的日本小土狗火成了全球追捧的高价名犬,出现在中国互联网上你能找到的任何一篇《中产阶级装逼指南》里,奇货可居。

但身价不菲的稀有名狗何其多,柯基、博美、萨摩耶在互联网上的流量也未必逊色,可为什么在当下,只有柴犬被贴上了“中产阶级审美”的标签?

答案很可能就是小区阿姨问的那句“柴犬不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吗”。

在大众的广泛认(tu)知(cao)中,我国中产阶级爱好京都的樱花,奈良的鹿,想凭富士山私有。再考虑到他们对各种舶来文化一贯的热捧,从东洋空运而来的小黄狗自然比中华田园犬要矜贵。

可是凭什么同样从东洋空运而来,比柴犬大了一号的秋田犬就被当成了“土豪的新宠”,与藏獒并立呢?这样看来,柴犬的魅力也不只是“日式审美”,或是“舶来品崇拜”那么简单粗暴。

川端康成曾在短篇《禽兽》中写到,“柴犬有些地方像个宿命论者,我很喜欢它。有时让它坐在我的膝上,有时让它蹲在角落里,一呆就是半天,一动也不动。很多时候,他就这样一直呆到客人起身告辞,连瞧也不瞧客人一眼。”

这是一个文人所观察到的柴犬的魅力。

备受中产阶级追捧的《Monocle》杂志更是用封面直白地指导你:每个好品位的男人都应该拥有一件质地优良的羊绒衫,一双体面的手工皮鞋,和一条身价五位数的柴犬。

这是一本引导生活美学的杂志所勾画出的柴犬的魅力。

而当一个收入尚可,居住空间足以养狗,且有富余的时间每天遛狗的人牵着一头柴犬,在小区里闲逛时,听到有人说“柴犬不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吗”的一瞬间,他所感受到的则是“一般人不懂它的魅力”,以及划分你我的“区别感”。

按照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的分析,中产阶级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考虑的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维持“区别”,从而显示与旁人的不同;而维持“区别”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对某种符号的选择和消费来完成的。

一个想要成为“中产”的人要同时设法与底层和高层维持区别,正因如此,“土豪”们喜欢的大型犬,和“屌丝”气质的中华田园犬都不会是他们的选择。

而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相比柯基、泰迪、萨摩耶们,柴犬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乍看起来,它一点也不特别。

这样的特质将问出“柴犬不就是日本的小土狗吗”的阿姨们挡在了门外,使得柴犬成为了一种有“欣赏门槛”的宠物,给了中产阶级一种进一步维持“区别”的享受。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与其说柴犬代言了中产审美,不如说那些渴望成为中产的人在互联网的解构下,认可了柴犬身上看似随意的时髦和高级感。他们养的不是柴犬,而是一个名为“中产生活方式”的美好滤镜。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PingWest品玩(wepingwest)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柴犬北登离世:表情包隐藏的商业价值

表情包的风靡依托的是人类的情感,不容易过气,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查看详情

而关于另一种表情emoji 网友是这么评论的——

@wanchaio(微博网友):

饺子右边的emoji是美国这边的一种‘福饼?’通常在中餐馆吃完后每个人都会得一个,饼的中间有白色纸条,纸条上通常是一两句鼓励人生的话。

@常改名字朋友会疯(微博网友):

我今天看到有文章很🤔正经脸地说也许emoji会成为世界第7大语言。相比语言文字,符号表情是低成本的沟通介质,这年头点个赞也算是问候了,然而表情不能组成文章,阐述科学。用表情是个愉快的事,但符号在任何时代都没有资格成为正式的文化表征。

@李访瑞(微博自媒体):

当美国人还沉浸在emoji里,霓虹国还专注于颜文字时。中国图文结合式表情包已经以开天辟地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之势入侵到我们的生活中。

@野果YY(微博网友):

emoji里面缺少了两个表情,一个是淡然的微笑,一个是黯然的忧伤。或许它们最难表达吧!

@随机采样(微博网友):

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觉得画画交流太麻烦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十几年前一部分人觉得文字表达不够丰富就发明了表情包。哦,2017呢?没有300个表情包都不好意思上网。你问我未来会怎样?也许三十年后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是emoji表情,超过140个字符的故事会被当作长篇小说吧。

doge已经不只是发展成表情包,它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许多方面。你们都看过doge怎样应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