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网红奶茶雇人“变装”排队

网红奶茶雇人“变装”排队

每日经济新闻

关注

摘要:记者卧底发现,跑腿代购“网红奶茶”居然成了一条小小的“产业链”。

不知何时起,喝奶茶的行为被赋予了仪式感,朋友圈里有人会和自己排了很久的队才买到的奶茶合张影,称其来之不易。而这些被人视若珍宝的奶茶拥有了另一个身份——网红。

动辄一两个小时的线下排队,只为了喝一杯“网红奶茶”。虽然有人对这样略显疯狂的行为嗤之以鼻,但是被吸引而来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网红奶茶“真的有那么火吗?每经小编注意到,最近,一张外卖订单却在不经意间揭露了真相。

网购奶茶“打单”居然早过“下单”

据广州日报5月1日报道,王先生想要喝杯某品牌的“网红奶茶”,但动辄一两个小时的线下排队购买时间又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不想排队,还是照例点外卖吧!”结果这次外卖却让王先生“哭笑不得”。

王先生表示,他是当天18时19分下的单,三个小时后收到的三杯奶茶上的打单时间和购买地址却不相同。其中两杯位于同一家分店,打单时间为18时12分,比王先生下单时间还早7分钟;第三杯购于另一家分店的打单时间则为19时3分。

经过分析,王先生觉得外卖平台上代购奶茶的服务其实“内藏玄机”。

百元日薪招聘奶茶代购兼职

广州日报记者在网上找到了某外卖平台“奶茶店排队兼职充场”的招聘信息,该信息招聘40人,工作时间为每天9时30分-19时30分,薪酬为110元/天,除了标明仅限学生外,还特意写明“不能连续做”“一定要带身份证、充电宝”“年龄低于30岁”等要求。

于是,广州日报记者以排队兼职的身份卧底了一个“奶茶外卖小队”,发现有外卖平台不仅雇人排队代购奶茶,还要求排队者“变装”以免被认出,跑腿代购“网红奶茶”居然成了一条小小的“产业链”。

一位驻站奶茶分店的“站长”表示,一般一个人一天能排4次左右,但有人“演技”好,排了6次还没被发现。而所谓的“演技”,不过是“脱个外套、摘下眼镜、头发散开”重新排队。

除了站长,还有助理,5名送餐员骑手,加上排队兼职者,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专门进行奶茶跑腿代购的团队:

骑手在外卖平台上抢单后将订单发给站长,站长安排人排队购买,拿到小票后由骑手取奶茶送餐。

奶茶代购业务“红火”的原因之一是排队购买的人数太多,很多市民“等不起”。

对于“网红奶茶”为何这般“火”,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网红奶茶”符合新生代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从奶茶制作工艺上来看,一方面是“慢工出细活”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店铺人气,是一种营销手段,“越排队越有人买,越有人买越排队”。

对于跑腿代购奶茶的合法性,广州市律师协会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赵善启律师称,“黄牛”直接加价卖奶茶属违法行为,但单纯的跑腿代购还未有法律禁止。食品安全问题一般由销售方负责,如涉及代理人过错,“跑腿小哥”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新开楼盘那么火,也有“托”的身影

除了跑腿代购奶茶,更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是新楼开盘请“房托”的现象。据深圳特区报今年3月消息,记者在加入一个房托QQ群后发现,该群每天都会有近10次左右地产项目派单发布,待遇为80-100元/人不等。

李强(化名)就是这个群里的成员之一,会经常出没于深圳各大新楼开盘现场。他告诉记者,每次一有新盘推出,群里就会发公告通知人报名,“参加的人多是闲散的大爷大妈、待业青年和在校大学生,但前提是要穿得像买得起房的样子。”

对深圳时常出现过的排队抢房现象,李强明确表示,队伍里面的“房托”比例绝对不小,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分辨出来。“那些穿着整齐,喜欢跟人殷勤攀谈,显得专业又懂行的,八九不离十都是同行。”

“房托”一般何时最为活跃?上述房地产人士表示,每当市场较低迷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房托”现象多发的时候。“比如楼市调控严厉的2010年底和2014年房地产市场成交走低期间,都有大量的‘房托’现象被披露出来。”

“很多有真正购房需求的市民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判断受到影响,不理性地做出了购买决定。”而对连夜带上被子通宵排队等开盘、提着大把现金出没于售楼部的人,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经理何倩茹直言,那些基本上都是职业“房托”,“一般市民很少会这么干,不至于这么拼。”

她认为,“房托”对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市民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因为购房者看见的并不是实际的销售情况,这种旺势会被扩大,很多时候就造成了恐慌性入市。

本文著作权归每日经济新闻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上海鲍师傅排队7小时黄牛泛滥

顾客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一种“我有人无”的优越感。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wangzhenx(时评人):

纯靠营销,收一波智商税拍屁股走人,这样是做不长久的,生命力强的企业还是得靠产品说话。

@泠_云落(微博网友):

刚开始兴贡茶,不到半个月满街各种贡茶,后来兴皇茶,一个礼拜全城各种皇茶,味道都差不多。一看说排队几个钟…要么炒,要么傻。

@有问必答的张艺(自媒体):

这托儿请的下了血本啊。

@若轩_vivi(微博网友):

从众心理作祟,根本不值得排半个小时的时间去买一杯奶茶。实际上并没有好喝很多,卖家通过饥饿营销来营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营销方式不见得能维持多久。

@王恺同学(作家):

喜茶和鲍师傅的走红,似乎只说明一件事儿,经济继续下行,劳动人民无奈,只能靠这种小确幸来安慰自己,20块钱买不到别的,买来的只是,我吃到了!我喝到了!一种最廉价的安慰品。

在你看来,一杯奶茶是否值得付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排队?你又是如何看待商家的这种营销手段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