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笔下的中国战地记者

新华网
摘要:近些年,在战乱地区,出现越来越多中国记者的身影,他们都很年轻。

4月26日,英国《卫报》以《中国新一代战地记者涌入前线》(China‘s new generation of war correspondents hit the front line)为题,报道了新华社前驻加沙、巴格达记者陈序。英国主流报纸对中国战地记者的关注缘何上升?西方传媒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新一代”记者?
近些年,在战乱地区,出现越来越多中国记者的身影,其中不少人同陈序一样,都很年轻。

“西方记者希望了解这些记者是谁,来自哪些媒体,为什么愿意前往那里参与报道,”谈到为何《卫报》会发出采访邀请,刚刚过完30岁生日,但在战地累计工作过近四年时间的陈序说。
缘起
今年3月中旬,《卫报》驻北京记者站记者汤姆·菲利普斯通过朋友找到陈序。
菲利普斯在巴西等多国驻过外,曾参与海底地震、菲律宾台风“海燕”等灾难事件报道。在这些场合,他频频见到中国同行,对他们的经历产生了好奇。在了解采访动机后,陈序接受了菲利普斯约两个小时的电话采访。后者详细了解了陈序的成长经历,父母对其人生轨迹的影响,还特别询问了陈序女儿的情况,尤其对他在有了女儿前后的不同状态十分感兴趣。
“我向他解释我在巴勒斯坦和在伊拉克工作时心态的不同,在巴勒斯坦时我还没有结婚,在战地采访时无畏勇敢,敢冲敢闯。”
“离开女儿去伊拉克的时候她还未满周岁,当时正是‘伊斯兰国’(ISIS)砍头了第一个外国记者詹姆斯·佛利(James Foley)。到了伊拉克,我依然前往前线进行报道,但比在巴勒斯坦时谨慎小心地多,因为我还有家人和女儿在国内等我,”陈序说。
追问
2009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语系毕业后,陈序进入新华社,迄今已两度常驻战乱地区。2011年2月,陈序主动请缨,来到新华社加沙分社,为中国和国际受众报道巴以冲突。

在拍摄巴以冲突时,以色列高压水车袭击陈序在巴勒斯坦期间,他曾遭遇分社办公室被轰炸,在报道冲突时一度被以军发射的催泪瓦斯击中而短暂昏厥,也曾被以色列“音弹”袭击而短暂失去听觉。
由于妻子怀孕,2013年,陈序结束在加沙分社2年多的任期,赶回北京照顾孕妇。2014年9月,陈序告别未满周岁的女儿,前往伊拉克报道“伊斯兰国”危机。
“我总在想,万一旁边的汽车爆炸呢?该怎么办?我当时想大概我活不了的。(可是一想到)我还有个女儿在中国等着我,我就对自己说,你不能死或缺条腿什么的,你必须保证安全,”陈序对战地与亲情的感悟,被菲利普斯如实记录在了文章中。

陈序在伊拉克前线战壕里拍摄菲利普斯十分注重对事件细节的采访,他详细了解了陈序在加沙和伊拉克的经历,尤其是他在2012年以色列对加沙发动“防卫之柱”行动的采访经历,甚至连他是通过哪条公路,哪个检查站前往和进入加沙的细节都不放过,这些都在他随后报道的细节中体现出来。
《卫报》最后发出的报道网页上,所有陈序提到的各种采访经历,碰到的人和遇到的事,都附上了相应的新闻网址链接。

新生
充满危险的环境、家庭的牵挂,以陈序为代表的的中国“新一代”记者为何还要义无反顾地赶赴战地?出生并成长在杭州的陈序,依然清晰记得看到加沙两百万人挤在地中海海岸40公里狭长地带时心中的震撼,那里像“一个大监狱”。首次驻外的第二年中,他遭遇人生第一场战争,承认自己有点准备不足。“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拍照,”陈序说。这些经历永远改变了他的世界观。“我和我的同龄人不一样。我见识了。开了眼界。我不只看到北京的生活,中国的生活,我见证了全世界的真实生活。”
作为战地记者,到达就是天职,真实报道一线情况就是使命。在很多不惧死神威胁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中,中国记者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也因此赢得了西方同行的尊重。“中国第一个战地记者胡石庵,记录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迄今已一百余年。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罕有中国记者报道国际战事。

如今,从摩苏尔到米苏拉塔,他们都在场,”《卫报》的文章如是说。在中国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涌入国际新闻热点地区,与西方媒体记者同场竞技。尤其是在“战地报道”这块最考验国际性大媒体综合实力的竞技场,中国记者已逐渐形成一股新崛起的力量,存在感和话语权越来越强。如今,这股“中式旋风”甚至让中国记者成为西方媒体笔下的新闻人物,这正是中国媒体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的最真实写照。
本文著作权归新华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叙战地记者生存状况报告
战地记者是一个危险,又时而不被外人所理解的职业。在危机四伏的前线,记者们通常是用生命换取、保护宝贵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
网友热议——
@白小涩(企业高管):
战地记者不是支持战争,而是阻止战争。
@汽车省油宝(微博网友):
报道战地记者,我们要尊重他们不畏牺牲的精神而不是指三道四的,更不要说为了钱家都不顾,当战地记者是个光荣的使命,是在为国家做事,是为了我们的人民能够真实的了解到战争会带来什么后果,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我们要赞扬他们,为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实事求是的报道战地新闻而感到骄傲。
@卧虎(微博网友):
现在对于战乱地区的报道话语权基本都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其原因在于他们有大批的前线记者在战乱地区一线,想要打破这种现状,唯有自己国家有大批前线战地记者涌入,为你们的英勇行为点赞,同时也希望你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保重身体!
@旅 行(微博网友):
在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还有为战乱纷争逃离家园的大量难民,正是这些勇敢的战地记者在前线的报道,让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年轻人更懂得珍惜和平和新中国发展带来的大好成果,也祝前线的战地记者平安。
@鱼传尺素(微博网友):
我记得有句记者的名言:当我没有能力改变眼前的现状,那我能做的就是让世界看清真相!
看完战地记者的经历后,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这群最勇敢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