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当下竞争市场的囚徒困境

当下竞争市场的囚徒困境

新浪科技

关注

摘要:“囚徒困境”在商业环境中,也可能让我们遇到很多创新的机会点。

回顾互联网领域最近几次惊心动魄的大战,如:滴滴和快的在打车市场的血拼;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补贴大战。

我们发现,在这几场大战背后,都绕不开博弈论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包括最近的共享单车大战、共享充电宝的持续升温,在某种程度上都可能陷入所谓的‘囚徒困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经典的经济学模型做一个基本了解。

那么,‘囚徒困境’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它区别于零和博弈)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的是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集体的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这个解释还是有点抽象,下面我们引用一下具体的理论模型和案例来表述。

经典的‘囚徒困境’是:

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立即释放,而对方将被判刑 10 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 2 年。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各被判刑半年。

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但两人无法沟通,于是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都依据各自的理性而选择了招供,这种情况就称为纳什均衡点。这时个体的理性利益选择是与整体的理性利益选择不一致的,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半年就不会出现。

现实生活中能够用‘囚徒困境’来解释的现象或者案例非常多,最典型的如:军备竞赛。在李俊慧的《经济学讲义》中就提到,经济学家常用‘囚徒困境’来解释美苏军备竞赛的现象:

‘当年美国和苏联都花巨资扩张军备,尤其是制造核武器,一旦爆发战争只会是互相毁灭、同归于尽,于是谁都不敢开打,世界是和平的。而如果两国都不制造核武器,双方都没有军事能力开打,世界还是和平的。然而前者要多费了无数金钱用于军事开支,显然是比较糟糕的处境。

那为什么美苏两国还是要选择进入这样的糟糕境地之中呢?就是因为如果一国制造核武器而另一国不制造,有核武器的那一国的军事实力就会压倒另一国,另一国只好事事听从对方,在外交、甚至可能在内政上都丧失了话语权,于是没有一个国家敢不制造核武器。’

反观一下朝鲜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顶着压力,不遗余力地制造核武器呢?用‘囚徒困境’来解释也就再清楚不过了。

再回到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互联网领域的几场经典大战,如何运用‘囚徒困境’来解释呢?我们以滴滴和快的来详细说明一下,两者在当年上演的那场补贴大战可谓是惊心动魄。

我们翻出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在同时期的融资信息对比,光从资本量级上来看,就足以让人震惊,要知道这还是在两三年前,而不是像现在,动不动就一个亿的单笔融资额。阿里巴巴和腾讯似乎非常有默契,在同样的时间点入局打车市场,快的背靠阿里,滴滴背靠腾讯,疯狂的烧钱补贴也让‘千车大战’提前进入寡头竞争的局面。

到了 2013 年下半年,市面上已经没有几家打车应用能够吃得消这样的烧钱速度,有巨头支持的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快速成为了打车市场的领头羊。

但是互联网江湖从来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管是从‘互联网 721 法则’(即行业老大吃下 70% 的市场)来看,还是从彼得•蒂尔在《从 0 到 1》中提到的‘垄断创造利润’的角度分析,打车市场只能有一个玩家,这就注定了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只能不断地博弈下去。

而在这场博弈中,双方使用的最直接的竞争策略就是低价补贴,而一旦低价补贴大战开启,双方就陷入了‘胶着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囚徒困境’:任何一方如果停止补贴,而竞争对手继续补贴时,司机和乘客就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这就可能导致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被竞争对手给彻底甩开。

所以,双方不得不持续烧钱补贴,谁也打不死谁。最后是背后的资本坐不住了,才出来撮合合并,让‘囚徒困境’得以破局。

面对这种‘囚徒困境’,寻求合并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破局方法。通过资本撮合,在某个细分市场抱团取暖,获得垄断优势,从而走出烧钱补贴的困境,取得长远发展。后来的去哪儿与携程、美团与大众点评、滴滴与优步中国等等,都是有这样的考虑。

在外卖市场,目前美团和饿了么还在角逐市场老大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也陷入了‘囚徒困境’。最后怎么走出困境,是握手言和还是一方干死另一方,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很大可能是合并。毕竟两者的体量都已经非常大了,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干死谁都不容易。

再看共享单车市场,目前尽管 ofo 和摩拜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入局者还有不少。比如有阿里在身后的永安行也不容小觑,甚至永安行IPO成功过会,成为共享单车第一股。

共享单车市场暂时还没有进入双寡头竞争的局面。如果要避免‘囚徒困境’,一方需要舍命狂奔,将另一方甩开很远,完全不让对手有机会出来和自己较量。如果最后市场上只剩下你自己,那就大吉大利,但就怕最后有两三家势均力敌的对手,那就尴尬了。

同样的逻辑,共享充电宝会不会也经历这样的过程呢?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囚徒困境’是每一位创业者在进入市场的第一天就要考虑的问题,如何避免或者如何破局是值得深思的。

另外,‘囚徒困境’在商业环境中,也可能让我们遇到很多创新的机会点,例如:淘宝的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博弈,最后博弈的结果可能就是卖家提供低质量的商品甚至假货最划算,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的局面。如果有人能够找到破局的方法,是不是意味着他可以挑战‘马云’呢?

当然,淘宝自己也在寻找各种破局的办法。

本文著作权归公众号IT桔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VC圈新风口:“共享”充电宝

下一阶段充电宝企业的竞争重点在于,如何抢占到更多的线下场景。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钱皓-互联网分析师(自媒体):

面对这种‘囚徒困境’,寻求合并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破局方法。通过资本撮合,在某个细分市场抱团取暖,获得垄断优势,从而走出烧钱补贴的困境,取得长远发展。后来的去哪儿与携程、美团与大众点评、滴滴与优步中国等等,都是有这样的考虑。

@我是一个正能量的宝宝(微博网友):

所以腾讯和阿里也可以用囚徒困境来解释咯?二者在多个领域都是竞争对手。包括目前腾讯投资转转进入二手市场 也是为了和有阿里支撑的咸鱼对抗。腾讯和阿里都不扩张或者都持续,俩人和平。倘若只有一方扩张,另一方固守阵地,那么必然有一方要退出市场。

@xmltiger(微博网友):

“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逻辑全是披着“免费经济”和“共享经济”外衣的垄断经济。

@棍子生活(互联网从业者):

假需求短期只能烧钱,无数烧出模式,但都极大地发掘 了需求,培养了用户习惯,教育了市场,对以后的市场开拓了促进。

你觉得当下竞争市场的“囚徒困境”该怎么破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