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英文版海外首播爆火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摘要:人间世让人隔着屏幕都能嗅到消毒药水味,不敢看第二遍,因为它太直击人心。
近日,一部中国纪录片的英文版在海外首播,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这是一部关注中国医患关系的纪录片——《人间世》,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

2016年在中国首播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豆瓣9.7的高评分。

有网友称:这是一部隔着屏幕,都能嗅到消毒药水味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让人不敢再看第二遍,因为它太直击人心。

就是这样的一部医疗纪录片登陆美国中文电视,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分别在中英文频道播出,其中,英文版更是第一次面世。
和我们常见的“妙手回春”的医疗影视片不同,这部纪录片呈现了事实残酷的另一面——人想救命,但命不由人。
中国有一句古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而人生最无奈的莫过于面对疾病和死亡,可疾病和死亡又是每个生命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人间世》刚一开场,就赤裸裸地将一个失败了的医疗案例摊在了我们眼前:

犹如战场的抢救过程
有人会怀疑这是不是快进播放,其实,这就是一个专业外科医生,手的速度。
《人间世》共有10集,每一集都让人五味杂陈。
第一集:救命
节目一开始就不是手术成功的画面:两条年轻的生命都没有抢救过来。

面对医疗上的失败,我们似乎习惯了避而不谈,因为失败的最后似乎总会夹杂着医患双方的矛盾、纠纷,甚至是冲突。
医生最难的不是面对这些失败,而是面对失败所带来的种种挫折,仍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虽然有失败,但更多的人还是活下来了。现实虽有残酷,却总有光亮照下来。

他就是一个幸运儿。

第二集:理解

救护车,很多人更习惯叫它救命车。它们去到疾病发生的现场,用速度,缩短病患与医院之间的距离。

但是,速度、距离和时间这简单的方程式,在现实中却总是难以解开。

看到结尾那些数字还是很心酸的,现实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

第三集:团圆
每一例器官捐献的背后,都有很多真情、悲伤的故事。

一个男人手里握着的笔拿起又放下。这只手属于一位内心煎熬的父亲,他要在25岁儿子的器官捐献材料上签字——放弃治疗。
这四个字,他写不下去。他抬头望向大夫和妻子,说:要是抢救,就还有希望……
道理有千万,没有一个足以安慰一位心碎的父亲。
字,最后还是签了。
儿子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可能是这对夫妻唯一的慰藉。可这点慰藉,与巨大的痛苦相比,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死或许是另一种生。
第四集:告别
临终关怀区的大多数患者都没有转机,在这里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每位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相濡以沫一辈子的老两口分开了,甚至来不及告别便阴阳两隔。

爸爸永远离开了儿子,儿子说:“从他住院那天起就突然觉得,再也没有人烧骨头汤给我喝了。”

临终关怀、安宁护理、舒缓疗护……隐藏在这些专业名词背后的,是从生到死的一世轮回。
第五集:选择
结婚、生个孩子是每一位女性都应该拥有的权利,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如此幸运。

她叫徐喜娣,在43岁的年纪失去了独子。
儿子放假回家,为了救溺水的人永远地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所以,在43岁的年纪,决定人工授精再生一个,寄托也好相思也罢。一个选择,也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第六集:信任
“尽管医学赋予了人们挑战疾病的力量,可很多疾病还是让我们束手无策。深处窘境,我们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也需要彼此的理解。”
但获得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天奇,急性肾炎,并且还发现恶性肿瘤。

手术方案一变再变,病情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给父母的薄薄的一张通知书,写满了各种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家属觉得是霸王条款,不签字也没办法,但是家属签字是医生必须进行的告知。

每个人都喜欢大功告成,欢呼胜利,但往往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很可能面临着的,是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无奈、更多的你无法选择的选择。
第七集:新生
新生的背后,是每一位不放弃的人、改变的勇气。

朱帮红,羊水急剧下降,第二次的剖宫产手术中出现大出血的可能性很大。幸运的是母子平安,生下了不足八个月的儿子。

生产后一周才第一次在保温箱里见到早产儿子的新妈妈,仅看了孩子几眼就匆匆放下了帘子。因为插在孩子身上的每一根管子、每一个针头,都插在她的心上。
第八集:坚持

在前一次心脏支架手术花了6小时找不到通路,第二次手术又一次次走不通的情况下,主刀医生到第5小时还坚持再试一次。
在经历了一次次让人无奈的变化后,我们发现,主导结果的其实是人们对无奈时坚持的态度。
第九集:爱

张丽君,26岁,结婚一年,怀有身孕,却得了癌症。

当她反复询问医生癌症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确认不会之后,她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再接受治疗。
一位母亲,面对死亡的判刑,历经害怕、绝望,回归到坦然赴生死。
这样的泪。

这样的笑。

第十集:人间世
在医院里不停上演的悲欢离合人世间。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一切情绪都被放大,喜悦溢于言表,悲伤难以承受,愤怒不可遏止。
然而,在误解、冲突和寒心之外,又总有信任、尊重和互相理解。
在生存死亡这件大事面前,人们的理智与情感、脆弱与坚忍、极度想要挽留的渴望以及失去之后超越人性的无私……一切都会败给时间。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归去。
世上没有什么事,能大过生死。
也许《人间世》的成功正在于勇敢地呈现了医学和人性的“不完美”——通过《人间世》镜头真实的记录还原,我们看到的是医疗事件背后的人情冷暖和世间百态。面对生老病死,人们表现出的焦虑、忧心、隐忍、失望、不甘、悲愤、祈求、喜极全是最真实情绪的表达。
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对《人间世》这部纪录片是这样看的:
透过手术台上“血肉模糊”的医治过程,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手术室外有血有肉的关于人的故事,也因此对“本该万能”的医护人员多了一层理解、少了一点责备。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rmrbwx)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人间世总导演:我没有回避尖锐,只是取舍
其实都是真实,这是我的取舍,因为不想太多无意义的东西去混淆观众的视听。
微博热议——
@搜狐视频纪录片:
国产纪录片中,新闻纪录片《人间世》备受瞩目。很多人是带着看医患矛盾来看这部爆款,最终却被那些伟大脆弱的生命打动。和常见的妙手回春宣传不同,片中呈现了事实残酷的另一面——人想救命,但命不由人。一遍一遍默念着扛过去、不自觉捂着胸口、手边的纸巾不够用是这部纪录片观看者的常态。
@冬洱谁(微博网友):
拿到了一手烂牌,也无所谓输赢,不会向命运低头,我想这就是人伟大的地方。在我小小的世界里,住的都是我爱的人。医院里藏着死神,亦有天使,你看到的是什么?
@恒仙生(微博网友):
不要抹黑医生,你病重的时候还是要去就医,的确有黑医生,但不要以偏概全,大部分医生都还是有良心的,我也看过不少病,手术也做过两会,医生都是比较亲切的。
@馮LiY-(微博网友):
不管五星酒店多么豪华,当客满时,你会被拒绝。不管酒楼多么美味,当客满时,你也会被拒绝,因为,你是消费者。当医院人满时,只要你到医院急诊,你不会被拒绝,因为你是病人。到医院请不要以消费者自居。因为,急诊从来没有拒绝过你。所以请尊重为你生命保驾护航的人!请尊重医院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
@失忆小姐的秘密(微博网友):
我们思修老师说,为什么手术失败有些家属会不依不饶要赔偿,最后出现医闹这个现象,是因为他们把进医院救治当做了一种消费,花了钱,没得到想到的结果,甚至失去了亲人,当然会不甘心。
世间百态,尽在一方空间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看过这部纪录片吗?看过之后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