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人民的名义》大揭秘

《人民的名义》大揭秘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外逃的丁副市长、副国级干部“赵立春”等角色,在现实中的原型是谁?

热播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已成为网友点赞的“良心剧”。该剧从国家某部委项目处一位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开始,一步步牵出错综复杂的官场内幕,最高官员涉及到副国级。那么,剧中人物的原型到底是哪些呢?

据媒体报道,《人民的名义》中贪官的原型就包括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

要猜人物原型,地域是绕不过去的。不过周梅森老师这种老手,当然不会摆一个接近真实的省份在那儿。但是通过整个小说的情景设置,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汉东省京州市的设计,参考了哪几个地方。

首先,汉东省京州市有几个基本的设定:

汉东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

京州市是可以比肩北上广深的省会城市

发生过腐败系列窝案

十八大后反腐迟迟打不开局面

有一所政法系很有名的大学

十八大后,出现腐败窝案的省份很多,比较典型的有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四川的康师傅党羽窝案,江西官场地震,江苏南京连续多位省委常委落马。此外,重庆、河北、山东、云南和广东也有过范围不小的系统性腐败。

根据东部沿海、省会城市和腐败系列窝案这几个主要条件判断,汉东省京州市的条件设定大致上与江苏省还是最像的。由于本剧的拍摄地就在南京,同时编剧周梅森在写作前大量接触了江苏省的落马官员,所以在汉东这个地点设定上比较多的参考江苏的条件,也是比较合理的。

此外,编剧周梅森老师也透露,市委书记李达康的老婆欧阳菁的人物故事原型,就是南京市浦口区的一位区长夫人。说到这,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本剧中欧阳菁的扮演者岳秀清,现实中就是达康书记的扮演者吴刚的夫人。

当然,整个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数和江苏的落马官员没有多大的关系,比如副国级领导赵立春,就很难联想到江苏。政法系和秘书帮的设定,更像是四川。采矿权的问题参考了山西煤矿。

但是还是有不少江苏的影子在里面,比如大风厂的股权纠纷,周梅森就参考了他自己在江苏的股权官司,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参考了原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赵少麟的公子赵晋。

赵德汉原型:2亿司长魏鹏远

《人民的名义》的故事,要从老戏骨侯勇饰演的“小官巨贪”赵德汉开始。在剧中,这位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吃着炸酱面,每月给母亲300元生活费,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虽然只是个处长,他手中掌有全国矿产资源的审批权,副省级干部来见还要排队等候。面对最高检查处时,侯勇一个抬头、一根手指、把一个贪官表现的淋漓尽致。

直到办案人员发现这惊人的一幕——冰箱里……

墙里……

床上……

查案人员搜出的2.3亿现金,从银行运来十二台点钞机,竟然烧坏了六台。这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亿元司长魏鹏远——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

检察机关曾从魏鹏远家中搜出2亿余元人民币。曾有媒体报道,5台点钞机连续14小时清点,1台被烧坏。

剧中的“两面人”赵德汉骑着电动车去自己的“别墅”,生怕被人发现。

魏鹏远也有一辆自行车,但他都是把自行车折叠在奥迪车里。把奥迪车停好后,再骑自行车上班。

这个双面人,演的小编服气了。

丁副市长原型:辽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

除了赵德汉,剧中另一个引人关注的人物就属丁副市长了。

在汉东检察院上门抓捕时,这位混迹酒场的副市长竟然通过“特殊渠道”收到消息,金蝉脱壳,连夜飞往美国了。

到了美国后,丁副市长面临的下场是“扫地、打杂”。

尽管他懂外语,可由于怕被抓整天不敢出门,加上被人持枪威胁,只能打打“临时工”。

他住在小旅馆里,整天不敢出门。晚上也是夜不能寐,过的日子,那叫一个惨!

据媒体揭秘,这位丁副市长的原型,就是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

2014年12月22日,潜逃美国两年半的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副厅级干部王国强,从美国回国自首。成为近十年来,第一个从美国回国自首的腐败犯罪嫌疑人。

王国强曾自述在美国的生活:

这两年零八个月期间(逃亡期间),浪迹天涯、亡命天涯、生不如死、苟延残喘、过街老鼠等等,这些词我都是用身心来感受了。

我又怕中国发现我,又怕美国抓获我。就连乘坐交通工具也只能乘坐不使用护照的“灰狗”巴士。至于我当时的心境,那简直都没法形容。

在美国我只能住那个“窨”(inn),就是小旅舍。我专挑三十块钱、二十块钱的住。整日不敢出屋,靠面包果腹,白天只能像犯人放风一样,在不足十平米的斗室里转圈踱步。

后来分别在南加州(靠近墨西哥湾)租住过三次合租屋。合租屋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房客人高马大,声大如钟,少有修养,看到我爱人时就目露淫光,实在是让人惊恐。

在美国外逃的两年里,王国强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主要依靠出境携带的部分现金生活。 

我不敢去看病,护照不敢用。别说去医院,连药都买不到。我们宁愿病死,也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那可真叫一个惨呀。潜逃美国期间,我的血压一直降不下来,最高的时候达到200。2012年8月,正值网上热议我逃跑事件的时候,有一天我心脏病就发作了。

 躲藏于十平米的小旅馆和合租房、靠面包果腹,整天担心被抓,有女儿不能见面。

这位辽宁凤城原书记的境遇和丁副市长实在是有点像呢。

《人民的名义》精彩片段

副国级人物“赵立春”原型=???

剧中除了上述两位人物,副国级人物赵立春同样引人关注。赵立春既是副国级人物又是前省委书记。

赵立春的儿子赵瑞龙用父亲的名义,黑白通吃,呼风唤雨。将姐妹花高小琴和高小凤培养成敛财聚利、腐蚀干部的工具,姐姐高小琴成为祁同伟的情人;妹妹高小凤成为高玉良的地下妻子。

赵瑞龙用美色控制了大权在握的高官。

从目前最高检公布的十八大以来落马副国级以上官员名单来看,满足从省委书记任上升任副国级的是“苏荣”。

但剧中的副国级人物形象或是揉捏了多位贪官的综合形象。比如作为“贪腐父子兵”的赵立春,现实中案例也很多:除了苏荣父子,还有周氏父子,以及江苏的赵少麟赵晋父子等等。

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原型:武长顺

上面讲赵晋的时候已经提了一句,受赵晋案牵连落马的有天津市公安局书记、局长武长顺。祁同伟的角色,参考了一部分武长顺的案例。现实中的武长顺比祁同伟略好一点,顺利的晋升了副部,在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落马。

祁同伟这个角色塑造,总觉得是整部小说中比较败笔的地方,好在电视剧拍摄中,在情感和逻辑上略微做了修饰。比如说,从大风厂大火事件的处理、和高育良、李达康的关系处理以及对侯亮平调查情况的了解,都显得这个人政治幼稚、手腕不行。

整部小说都在强调高育良着力在培养其接班,但又屡次通过高育良之口来指出祁同伟的种种问题缺点,这么一个逻辑上多有不自恰的地方。

蔡成功的原型:江西第一老赖章主恩

蔡成功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因为他的事,落下了一帮贪官,所以也谢谢他的故事。

蔡成功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一手把副国级领导苏荣拉下马的江西第一老赖章主恩。

章主恩原本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出卖名下的资产国恩大厦。但在出卖产权后,却采取种种手段霸占大厦,阻挠新业主进驻。

章主恩的行为导致了另一名业主刘建军的资金链断裂,不得已借了大量高利贷,并骗取银行信贷。刘建军另一个身份是江西新干县的副县长。刘建军案发后,牵出了苏荣的儿子苏铁志,直接引爆了江西官场地震。

相比之下,蔡成功的人设相对要正面一些,虽然也是个老赖,也特别爱耍无赖,但至少没有像章主恩一样“跳楼跳4个小时”。

好官原型难找

本剧中,塑造了省委书记沙瑞金、反贪局长侯亮平以及退休的老检察长陈岩石等正面形象。但是这些正面形象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拿沙瑞金来说,在现实的反腐工作中,这种系统性的窝案,基本都是由中央纪委巡视组和工作组直接查处,基本上看不到省委书记主导的对省内厅局级、副部级官员系统性腐败查处的例子。

至于检察院系统的工作,更是因为很少见诸媒体,而不得为外人所知。或许现实中有侯亮平这样的角色存在,但出于保护他们的需要,一般也不会进行公开的报道。

反而是陈岩石倒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那就是曾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的杨维骏老人。杨维骏也是一名从抗战中走过来的老兵,退休后一直坚持举报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等,并最终推动了云南省多名部级高官落马。

当然,正如一开始所说,周梅森老师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了很多个人物的事例,一个角色身上经常能看到好几个人的影子。并不能完全的认定某个角色就是按照谁为原型来塑造的。

找人物原型只是一种个人喜好,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剧中还有很多支线人物,也能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的人物,也希望大家本着好玩的宗旨,多多发掘。

本文著作权归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网事28号、山东政库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人民的名义》受欢迎源于照见现实

除了一流的演员阵容,编剧周梅森的鬼斧神工外,还在于这部剧所展现的反腐生态能够触发人们的共鸣。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王志安(媒体人):

陆陆续续看了《人民的名义》,感觉不太真实的地方,在于检察院在现实中其实是非常弱势的,但电视剧里感觉却是非常强势的部门。当然,我倒是希望检察院真的能强势起来。

@叶裴律师(律师):

《人民的名义》,李达康,原型部分取自仇和,有国外交流经历,贫困县任职,道路集资,改革家名声,专权,强势。

@今晚报:

《人民的名义》11集中,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被光明区公安分局局长深夜传唤,儿子郑胜利为救自己的父亲,在网上发帖“紧急求助,泣求各路大咖营救一位无辜老人!”。 而看到天涯帖子的达康书记气到不行,又开启了炸毛怼人模式。小编告诉你,帖子是真实存在!而一大波跟着剧情寻到帖子的网友,纷纷前来围观留言。 

@浙江笨骆驼(微博网友):

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德的话,那么现在的中国,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人民的名义。基于不同的视线,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泪点,爆点,糟点,而这些点都是来自于真实的外部世界,散落在各自的内心,最终又通过文艺的方式倾泄而出,变成了各自的情感诉求。比如说代表正能量的党报党刊,看到的就是剧中共产党员为国家为民族的牺牲精神,找到了剧中的亮点和泪点。而喜欢用现实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人,看到的是有多大官,有多少官参与了腐败,贪了多少钱,这样的腐败为什么会发生,并把这些归类于现实的政治制度问题,成了他们眼里的爆点。也有许多平头百姓,看到的是被贪腐官员层层侵蚀的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一些少的可怜的利益,他们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需要通过群体的力量,而这又成了腐败官员借助公权力打压他们的籍口,这是不是糟点呢?既然是以人民的名义打击腐败,就要同时给人民倾诉并反击腐败的权利和途径,而不让人民只做看客或是鼓掌叫好者!

@淡淡的草莓味儿(微博网友):

记得好几年前看的官商勾结腐败片都是青瓦台,虽然好看,却少了些真实感,这部片虽满满的真实感,似乎披露尺度还是不够大,或者说以晦涩的手法进行披露,但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应该会更深入更细节,且作为反腐剧的开山之作,已经很了不得了。现在市场上需要的,真的是三观正的作品,而不是那种有着蜜汁尴尬笑点的商业片,这类作品可以有,但绝不可泛滥。

你对《人民的名义》中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刻?跟大家聊聊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