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腾讯上线“成长守护平台”

腾讯上线“成长守护平台”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国家要严管未成年玩儿网游,俘获大堆未成年网游玩家的腾讯自然要有所表示。

4月8日,腾讯在微信悄悄上线“成长守护平台”——一款协助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健康游戏习惯的服务产品。

具体来说,家长怎么通过平台监管孩子玩游戏?

通过“成长守护平台”公众号,家长可绑定孩子(可关联两个孩子)的QQ号以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并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通过“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为什么会有这些平台?

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玩儿网络游戏一直有监管,“防沉迷系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应《网游防沉迷系统标准》而开发的一套系统,2007年7月起,各大网络游戏运营商按照国家要求,投入使用防沉迷系统:

注册玩家提供身份证、姓名等信息,网络游戏运营商以这些信息交公安部门核对,若信息正确且玩家大于等于18周岁,则不纳入此系统,反之,将纳入防沉迷系统。

监控到未成年玩家的游戏时间接近三小时,将给予提醒。如超过三小时,系统就会不断提出警告,让游戏玩家不要继续玩下去。同时,在三至五个小时内,游戏中的游戏收益(包含经验值、掉宝率、荣誉值、声望值等)将下降至原有的 50% ,五个小时后将完全没有。系统还规定,玩家玩满健康游戏时间,该账号必须还要经过五个小时的下线时间累计间隔,才能正常启用。

电脑游戏智能监控及防沉迷系统

但防沉迷系统推行几年下来收效甚微,被外界认为是网站应付上级指示的行为,玩家切换不同账号来登录游戏就能完美避开防沉迷系统,而且网上有大量身份证信息,未成年玩家随手搜一搜就可以“伪装”成成人玩家。

今年2月初,国家再次把监管未成年玩儿网游的事情提上日程,国务院法制办官方网站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中,送审稿第23条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网络称之为“网络宵禁”。

在专家看来,“网络宵禁”的落地难度颇大,很容易变成“纸面规定”。

国家严管未成年玩儿网游的姿态在前,俘获了一大票未成年网游玩家的腾讯自然要有所表示。

以腾讯的王者荣耀为例,本来游戏的定位是16岁及以上玩家,无奈却吸引来不少小学生,甚至还有不少被哥哥、姐姐、父母安利的幼儿园玩家。为了适应未成年玩家,腾讯甚至还修改了海报展示:

孙悟空的“荒野大镖客”皮肤、程咬金的一款888的皮肤,在新赛季去掉了叼着的烟;妲己、芈月避免装束过于暴露影响小学生,画风变保守;

这样一来,也可以理解为何如今腾讯要推出“成长守护平台”。

网友对“成长守护平台”怎么看?又一个“防沉迷系统”?

系统上线后,不少网友先调侃了一波,“终于不比再被小学生坑了”,“18岁以上的可以监看下吗,需要男朋友守护平台”,“关联第三个孩子的时候,腾讯提示,您已违反国家规定,需补缴超生费用,您可以通过微信直接缴交罚款”。

在众多评论里,乐评人@DK在北京的评论引起热议(网友已经在催他赶紧回去写乐评了):

先卖给小孩一堆装备皮肤,再向家长收取‘成长守护平台’会员费,然后可以再向小孩兜售‘无痕游戏包’(买了以后家长监测不到你在玩游戏)……正所谓吃了原告吃被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的确,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设立与内部游戏部门存在利益矛盾,一方面,游戏要尽可能多的设计消费点,比如要多设计些小学生喜爱的装备皮肤;另一方面,游戏又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平台帮助家长限制未成年玩儿游戏。

恐怕腾讯自己都很分裂吧。更何况,在“成长守护平台”上,家长只能监管未成年用户的一个微信/QQ账号,这空子不要让未成年钻得太容易。

很多规定都只限在“纸面”上,主要因为规定的落地不易,难被有效实施。要看成功的例子,恐怕就是多年前“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吧,规定内的惩处分明,且便于监管,成效颇为显著。在监管未成年人玩儿网友的事情上,家长、学校对未成年在观念上的引导也尤为重要,仅靠游戏平台在下游使劲儿恐怕杯水车薪。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马化腾为何如此关注"游戏成长守护平台"

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之一,腾讯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DK在北京(微博自媒体):

先卖给小孩一堆装备皮肤,再向家长收取‘成长守护平台’会员费,然后可以再向小孩兜售‘无痕游戏包’(买了以后家长监测不到你在玩游戏)……正所谓吃了原告吃被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赵御史(微博自媒体):

两个问题:如果孩子智障到不会注册小号的程度还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来约束吗?超生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随便玩了?

@叫我王振鹏(微博网友):

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相信小学生一定会找到破解方法。要是想从根本上减少孩子在游戏上时间,还是需要家长对于孩子投入更多时间,去带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分散孩子对于游戏的注意力。

@a汪炀(微博自媒体):

你确定这玩意有用,家长能骗到密码吗,孩子会束手就擒么,而且老铁扎心不,这很可能成为一个恶意封号的玩意啊,那个禁玩如果直接封,还玩个啥劲。

@晴天的彩虹女孩(微博网友):

我觉得这个腾讯新出的未成年成长守护平台真心挺不错的!对于有些沉迷网络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个噩梦,但是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能够有一个监督孩子上网的工具或者途径,并且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绿色的上网习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上,真是太给力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坑队友之后不能说自己是小学生了?这让大家伙以后要怎么应对坑队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