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办牛津校区

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北大PHBS牛津校区是中国大学首个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
北大要在牛津开一个分校?你没有听错。英国人也一样震惊错愕。英国《卫报》驻北京记者的一篇相关文章在英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激烈讨论。
2017年2月23日,北大汇丰商学院(PHBS)官网和北大新闻中心分别用中英文发布通稿,宣布将在英国牛津新建一个分校区,并将于201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将坐落在一处占地15英亩的庄园里,与牛津大学仅隔15分钟车程的距离。
中国留学生人数最近十年呈现井喷趋势,西方大学更是在中国境内开办了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纽约大学上海分校等校区。北大PHBS牛津校区,将是中国第一次在高等教育领域向西方输出,难怪《卫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会表现得如此震惊。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北大这一次在牛津开设的分校区,可谓“货真价实”,含金量极高。
140年的“轮回”,中国人来给英国“上课”
1877年5月,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经过海上一个多月的颠簸,抵达了英国的朴茨茅斯军港。这批远赴英伦留学,探寻民族救亡道路的热血青年里,就有后来的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严复先生大概想不到,在140年之后,北大来到了英国牛津开设校区办学,与他当年读书的伦敦仅有60英里的距离。
英国BBC在报道中曾盛赞,北大的这一举动是在“切实努力地提升中国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地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也发布了相关报道:
即将作为新校区的这块庄园历史悠久,产权原本在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手上。根据BBC新闻,2015年9月,开放大学宣布将关闭牛津中心,并把这块风景优美,可以直接俯瞰牛津校园的土地挂出拍卖。
竞拍中,北大面对着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4位对手,最终凭借着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富有诚意的规划打动了开放大学,拿下了这片1880年修建的古典庄园。

北大PHBS牛津校区实景
北大新闻中心通稿中表示,这片庄园曾由著名建筑师欧内斯特·乔治主持修建。登上庄园的塔楼,便可以看到周围如画的乡野和牛津大学。庄园的三栋主要建筑在湖边,总使用面积3600平米。汇丰商学院正在修建学生公寓,并将对庄园进行改建。
北大完全使用自有资金购地、改建校舍,并且完全独立自主地设置课程,招募师生。这也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
英国人有多羡慕中国的教育质量
英国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一直是国际上最权威的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给出的世界大学排名是国际学生重要的参考榜单。

北大位列第29名
记者发现,在最近几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对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突飞猛进的进步速度给予了肯定。在2016年的榜单中,清华北大双双进入世界前40,其中北大位居第29名,相较2015年的第42名大幅上升。清华大学排名35,另外香港大学等其他3所高校也排进了全球前100名。
不仅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进步让英国人心服口服,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质量更是早就让英国社会羡慕地五体投地。中国学生勤奋刻苦,成绩优秀,纪律性强,给英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人羡慕中国学校扎实的教学质量,一直希望进行效仿。
2015年8月,BBC进行的一场教育学实验,在英国社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BBC请来5位中国老师到汉普郡的韩博特中学,给英国孩子代课1个月。
在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英国学生在中国老师接管教学之后,体验了很多中国式的教育方法。这些英国孩子第一次被要求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参与升旗仪式。往常吵闹喧哗的课堂氛围也在中国老师强力的管制之下变得更有秩序了。
把孩子送到中国读书的《每日电讯报》记者Richard Spencer就表示,“中国孩子在数理化课程上的进度,至少领先英国同龄人两到三年的进度”。英国很多家长也在观看纪录片后,表达了对中国教育质量的羡慕,并对英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感到担忧。“和中国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个话题一时间风靡英国社会。

为了拉近和中国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差距,英国人在今年3月更是出了狠招。根据卫报3月20日报道,英国8000多所小学将使用从中国翻译引进的小学数学课本。这个项目将覆盖英国一半的小学生人口,并且英国政府专项拨款4100万英镑,培养数学老师。
中国市场才是中国大学的最大优势
在牛津这样的世界最高学府开新校区,北大到底有什么优势,去和西方一流的大学比拼?从北大方面给出的答案来看,背靠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就是北大吸引海外优秀教授和学生的最大利器。
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将主要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北大亮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让很多西方学生连呼惊喜。

英文通稿
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牛津校区学制设计为两年,第一年在牛津,第二年则前往深圳。海闻称,第一年中学习内容与其他大学并无区别;第二年前往中国深圳,西方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和企业家座谈。
据新闻网站Top news报道,一位正在北大汇丰商学院读书的美国学生Karras Lambert就如此总结中国的魅力,“比起在美国,中国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更加热闹”。
学生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这必将成为北大PHBS牛津校区今后的招生亮点。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依托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做后盾,迈出国际化的脚步。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你会上中国大学在国外开的分校吗?
如果从宏观层面分析,厦大马来校区恐怕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倒逼机制”。
微博热议——
@肖传国(微博自媒体):
自出国家规定所有XX商学院MBA之类都需参与入学统考后,这些靠暴发户扔几十上百万镀金交友的俱乐部已无生存可能。这时海外置业开分院唯一作用是转移资产。
@丨劉申丨(微博网友):
好好扎根中华文化办学,东学西学毫无特色,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没有了民族归属感,还谈什么全民族归属感。西南联大之后,中国大学已难找大学的情怀,那个年代,动乱却不失浪漫,那才是大学,那才是青年。
@程园新生(微博网友):
这很好啊,一点一点变强。纽约大学不也有很多分校吗,而且每年都在被报道提到的是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就直接叫北京大学牛津分校就好了啊。不过不太懂的事上面提到的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就好像很多有名大学的挂名三本学院一样感觉不是北大亲生的。
@了个东好好学习(微博网友):
不知道为什么哪儿都有人这么酸,具体方案你们看过了吗就在这儿臆想?汇丰商学院本身就在深圳,科研教学还有师资都很好学生质量也很高本来跟香港的大学也有合作不是谁都能上的好吗?牛津校区是为了招收欧洲学生可他们第二年必须到深圳来啊,这是为了引进人才增进了解你哪里看出来读的都是中国富二代的?
@成旻(微博网友):
对外扩大影响力是好事,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就要从学生抓起,留学生爱中国是被中国的教育和文化感染,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力比武力更大,希望国学走进更多国家大门!
“我是去清华还是北大” 这个从小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终于升级了成:我要去清华还是去北大呢?还是去上国外的北大呢?换做是你,又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