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人民的名义热播:现实题材剧少

人民的名义热播:现实题材剧少

新京报网

关注

摘要: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表明,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太少,应增加市场供给。

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近日开播,第一集虽然遭遇“中国VS伊朗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2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据统计,收看人数(含网络)高达3.5亿次,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也加入观剧大军。

《人民的名义》曝群像片花

此剧由作家周梅森编剧,张丰毅、陆毅等组成明星阵容,但其真正的号召力恐怕还在于“反腐”反腐题材广受欢迎,这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反腐剧热潮中就得到了证明。

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惩治,极大改善了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此时,推出一些反腐败题材的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反腐败重要性的认识,巩固反腐败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文件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总局共立项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分别是《人民的名义》、《打虎上山》、《天网行动2015》、《反贪风暴》、《高位》、《利剑出击》和《悬崖边》。这些反腐败影视剧,同样值得期待。

反腐题材影视剧通过对腐败黑幕的“暴露”,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观察现实的窗口,更好地思考现实。这是现实类影视剧题材对于国家变革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影视剧市场也亟须一场供给侧结构改革。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有些类型的作品供给严重过剩,有些则严重不足,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盘点一下荧屏,多年来一直被“辫子戏”、抗日神剧、宫斗剧、玄幻剧统治着。相形之下,有深度的现实类题材,并不多见。观众喜闻乐见的没有,早已腻味的摆脱不掉,此种情况亟待改变。

不是说抗日剧、宫斗剧、玄幻剧不能拍,而是不要粗制滥造且供给过度,弄得人们倒胃口。要多一些包括反腐剧在内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最终实现题材结构上的多样化,满足人们不同的兴趣和偏好。

改革需要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现实是人类的本性。目前,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表明,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太少了,应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民众需求。

人们希望反腐败搞得好,这是反腐败影视剧获得欢迎的原因。人们同样也期待社会其他方面能够得到改善。

好的现实类影视剧可以涵养人心。改革正处在深水区,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大家对现实问题的观念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思考明白了,国家往好的方面变革,也就更加容易。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评论(xjb-pl)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一部五味俱全的影视佳作

一碗面,一杯酒,一个会。汉东省(剧中地名)一场反贪风暴就这样拉开序幕。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Auror_nox(微博自媒体):

以前反贪都是在新闻里和报道里才能看到相关的,这次电视剧里真的大开眼界,侯勇扮演的“小官巨贪”,家里墙上砌的全是人民币,冰箱里也是,我下巴都掉了。

@牧笛声声188(宣讲员):

在反腐剧领域,我们之前很少见到,反面角色的“尺度”能突破市级。而在格局和人设上,《人民的名义》有了重要突破,其中反面角色的最高级别直至副国级,也因此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微视评(微博自媒体):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杠杠滴!这几年,中国大地反腐战场遍地开花,捷报频传,大快人心。腐败大案往往是窝案。我们的反腐制度是否勒住了官员们脖子,没让其跳下悬崖。

@Felines(微博自媒体):

贪了这么多钱却一分都不敢花,一旦开始就收不住手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看着这农民的儿子曾经的老党员好干部真是感到悲哀,我们农民没有这样的儿子。里面有句话说的让人无奈:我们和美国没有引渡条约,现在的贪官一出事都往美国跑。

@东方卫视记者马波(记者):

西安假电缆事件发酵持续,戏很足。正逢最高检特制反贪大戏《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开播,颇受关注。是呼应,又仿佛是接力。俗话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反腐,这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占了各大媒体的收视榜。以人民名义进行的依法反腐,如约收获人民的认可与关注。对于那些硕鼠,该来的最终会到来!

@一憾道人(微博自媒体):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首播 ,民心不可违,纵观十多年,反腐涉案剧不让播,屏幕被抗争神剧、宫廷内斗、婆媳大战、玄幻武侠所占领,用它们一次次为大众洗脑,伤害了观众的真诚。现在的开播,希望是个好头,值得祝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