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鲍勃迪伦将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将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在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五个月后,他终于决定领取获奖证书与奖章。

在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五个月后,这位令人捉摸不透的音乐人终于决定于本周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两场演唱会期间领取他的获奖证书与奖章。

瑞典皇家学院的常任秘书长萨拉·丹尼尔斯(Sara Danius)在其的博客中表示,学院将在一个小型、私密的场合为迪伦授奖,在迪伦的要求下,现场将不邀请媒体。迪伦并不会当场发表获奖演说,他将在稍后向学院寄送一盘演说的录影带。

根据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定,如果获奖者没有在今年6月10日之前发表获奖演说,约核90万美元的奖金将被组委会没收。虽然绝大部分获奖者都选择亲临现场发表演说,但迪伦的做法也并非没有先例,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门罗也选择通过影像资料完成领奖的最后一步。

鲍勃迪伦获诺奖感言

2016年10月13日,迪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流行音乐人,也是继1993年托尼·莫里森之后首位获奖的美国人。评委会称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但他的诺贝尔领奖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先是学院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迪伦无果,后是迪伦宣布将不会出席颁奖典礼。在去年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迪伦的好友,女音乐人、诗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代他领奖并献歌,美国驻瑞典大使拉吉(Azita Raji)替他宣读了获奖感言。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奖事件的时间轴回顾(以下年份均为2016年)

  • 10月14日,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24小时之后,鲍勃·迪伦并没有发出声明接受这个奖项。迪伦在获奖后首次公开亮相是在拉斯维加斯The Chelsea剧院演出,但当时他对获得诺奖只字未提。在观众“安可”声中,他用一曲《Why Try to Change Me Now》结束演出。而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迪伦身边的朋友鲍比·纽沃斯(Bob Neuwirth)说,他也许根本不会领奖。
  • 10月17日,诺贝尔委员会常任秘书萨拉·丹尼尔斯说,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联系上迪伦,包括电子邮件以及给和他比较亲近的人打电话等,但是迪伦都没有进行回复。
  • 10月1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已经放弃联系鲍勃·迪伦,“现在我们无所事事,我给他的合作伙伴打电话发邮件,收到的回复非常友好,这已经足够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丹尼尔斯周一在瑞典国家电台SR中说,“但是我一点也不担心,我觉得他会出现的,如果他不想来,他就不会来,但那将是为他设立的伟大庆典。”
  • 10月18日,英国《卫报》发文称“五天等待之后,迪伦官网承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卫报》所指为迪伦官网在宣传一本迪伦的新歌词书时,使用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词语。有趣的是,在《卫报》发出此文后,迪伦的官网很快删除了相关内容。
  • 10月22日,瑞典文学院院士佩尔·瓦斯特伯格(Per Wastberg)向瑞典媒体《每日新闻》表示,鲍勃·迪伦在获奖后持续不回应的行为, “是不礼貌而且傲慢的。”
  • 10月28日,外媒报道,迪伦宣布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 11月,鲍勃·迪伦曾致信瑞典皇家学院,表示因“已有安排”而无法参加于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
  • 12月5日,瑞典学院在推特上发布消息称,迪伦的获奖致辞将在颁奖典礼上宣读。此外,美国创作歌手、诗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将在典礼上演唱鲍勃·迪伦的歌曲《大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她曾与迪伦做过临时搭档,自称“迪伦忠粉”。
  • 12月10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70岁的帕蒂·史密斯以和她往日“朋克教母”形象截然相反的衬衫西装出现在舞台上,替鲍勃·迪伦献唱后者的著名曲目《大雨将至》。

本文著作权归界面文化(公众号:BooksAndFun)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延伸阅读

鲍勃迪伦缺席诺奖

瑞典文学院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时,也想不到他居然不来。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梁欢(音乐人):

鲍勃·迪伦老师还是厉害,来回这几趟已经把‘去领奖才是尊重’‘不去领奖才是牛逼’两边意见的人弄懵了。现在大家一致通过,老师你去不去都无所谓了。

@菁城子(经济学者):

Bob Dylan还是没能和萨特一起,成为诺奖历史上,主动拒绝领奖的左派双璧啊。

@谷大白话(知名脱口秀译者):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一直没去瑞典领奖,也没按规定发表获奖演讲。最近官方宣布,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演唱会的迪伦同意于本周末跟皇家学院私下会面,领取诺奖。但如果迪伦不发表演讲,八百万克朗的奖金会被没收。所以他虽然不会亲自演讲,但会录制视频发过去。

@沈嘉柯(作家):

倡导爱与和平的嬉皮士什么都没改变,然后带来混乱,使劲作,糟蹋破坏社会。信奉保守的反而令社会稳定,带来更加多的爱与和平,但是付出压抑的代价。反传统宗教的嬉皮士,生了个儿子成为了教皇。多么吻合精神分析。这一切成全了鲍勃迪伦这样两头都吃干抹净的老狐狸。

@严锋(自媒体):

鲍勃迪伦要去接受诺奖了,我替他想了一段颁奖晚宴上的答谢词:诸位父老,我没啥好说的,中国古代有个《诗大序》,已经把我的文学理念都表达清楚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