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姚明一直是中国篮协的大拐棍

姚明一直是中国篮协的大拐棍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这当然是个漫长的转变,中国体育是这样,中国亦然……

姚主席来了。

一身黑色西装,扎一条亮灰色条纹领带,大个子姚明在众人簇拥下走入北京天坛饭店4层新闻发布厅,随后,他坐在台上最中间的位置。

这天是2月23日,两个小时前,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37岁的姚明毫无悬念地全票通过,当选为篮协主席。

他现在落座的地方,距离中国体育的权力中心仅有一步之遥。体育总局大楼,就在马路对面。一场体育制度改革的风暴正在大楼里刮起。姚主席刚刚走进风暴中心,看似平静,却被各种利益纠缠。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体育改革历来是最缓慢、最艰难的领域之一。姚明曾多次与这个僵化的体制交手,最终都不得不妥协而归。

开了一上午的会,姚明脸颊泛红。他手掌托腮,侧耳听记者提问,思忖一阵儿后才做出回答。往日的幽默和机敏消失了,人变得不苟言笑。

“极其谨慎,极其沉重。”媒体人王猛说。王猛曾在美国跟访姚明六年,参加过数不清的姚明发布会,他惊讶地发现,当选篮协主席这一天的姚明,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严肃,拘束,甚至心事重重。

“来个一步到位”

自去年夏天起,那场轰轰烈烈“揭竿而起”挑战篮协的大戏落幕后,姚明沉寂近大半年,等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是因为新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的一席谈话。

2016年10月31日,原北京市市委副书记、市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并无体育圈背景,但上任伊始就剑指体育改革。12月底,苟仲文作出“十点批示”,包括篮协改革、联赛赛制和普及层面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点,“建议请姚明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一时间,新闻铺天盖地,平常快人快语的姚明则沉默以对。

“其实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有人找到姚明了”,王猛向本刊记者透露,大约在2015年秋季,有中央级别的领导找姚明谈话,希望由他来推动中国篮球的改革,并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一职。

一开始,姚明并未答应。“他说非让干的话,先干副主席,先学习几年”,篮球评论员徐济成接受财新采访时说,但各方仍在积极劝说他接受这一职位。

从这个制度里走出来,姚明自然知道篮协问题的复杂性。之前CBA也曾有过多次改革冲动,最终却大都以失败告终。在很多人看来,CBA甚至像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它牵扯到制度、利益分配、行政体制与市场关系等错综复杂的因素。

据“姚之队”总负责人章明基对本刊透露,对于要不要最终答应,姚明咨询过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很多人,最终才应允下来。

2月23日,北京,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姚明以篮协主席身份出席新闻发布会。(IC图)

虽然应允,姚明还是说要先给他一段时间进行全国性的篮球调研工作,学习并积累新知识,毕竟由一支球队的老板成为一个国家篮球事业的掌门人,转变太大。CBA目前有20支球队,遍布各地,近半年来,姚明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询问诉求。

“这一步跨得很大,超出了他的想象。这是姚明的第一反应,”章明基对本刊记者说,“但是,他也非常兴奋,这个兴奋不是他要当篮协主席了,而是他终于看到了中国篮球改革的步伐加快了。”

后来,又更快了一点。原定于今年3月底召开的篮协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突然提前了一个月。据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总经理王奇分析,体育总局要赶在两会开幕之前,做出点改革的实际动静来,“管办分离提了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东西,走得很缓慢,苟仲文局长要给篮协来个一步到位”。

“反叛者”困局

对篮协而言,姚明曾是一个挑起“政变”的造反者。

2016年1月16日,作为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的老板,姚明邀请其他俱乐部的管理层商量篮球改革。在此之前,他已经和这些俱乐部有过多次沟通、联络。深圳队副总经理刘宏疆向本刊记者回忆道,姚明曾找到自己,沟通成立新公司的存在价值、定位等问题,“他希望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这次会商的结果是,20家CBA俱乐部有18家决定出资,成立中职篮篮球职业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职联”)。2月14日,这家公司正式注册成功,姚明出任公司董事长,并暂代总经理一职。

章明基接受本刊采访时透露,其实在姚明这次“揭竿而起”之前,CBA就已经在酝酿改革了。大概在2015年秋天,有一个改革的方案已经交到体育总局,但拖了很久,体育总局一直没有答复,后来,有了足球的改革。体育总局的意思是看足球的改革推进情况,再动篮球的改革。听到这个消息,姚明急了,整个CBA联盟俱乐部都急了。新的CBA商业谈判即将开始,“大家认为如果还不推动改革,我们又错过了一个窗口期,一拖又是5年时间”。

这一次,姚明与其他俱乐部聚首目标明确,就是通过“中职联”与中国篮协谈判,推动体制改革,争取联赛商业运营的话语权。公司成立后,姚明便向篮协提交申请,希望能与之对话。

对话不易。

4月7日,在篮管中心会议室里,“反叛者”姚明这一方与篮管中心和篮协官员一谈就谈了三个多小时。会谈结束时,姚明和中职联同事非常乐观,认为“篮协认可中职联的积极意义”。但不知道是中职联会错了意,还是篮协后来又变了心,12天后,情况忽然逆转。

4月19日双方再次谈判,中职联公司提出的“整体加入CBA联赛公司”、“授权获得商业运营权”等诉求,全部遭到否定。“与第一次沟通时完全不一样,有很大的出入”,姚明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已经和篮协失去了沟通基础,CBA改革只不过是把现行体制包装了公司化的外壳。

这多少让人想起了1978年的小岗村改革。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冒着“坐牢割头”的风险,签下“包产到户”的契约。这个举动甚至震惊了中央,但终于在邓小平、万里等人的支持下,才以此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而这一次,据《财新周刊》报道,姚明等人的契约联盟,也令篮协官员非常不满,篮协直斥中职联成立是一场拉帮结派的“密谋”。

事实上,这并非CBA俱乐部的第一次“造反”。1998年11月,上海男篮与辽宁、山东等其他六家俱乐部老板就曾私下结盟,成立“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希望推进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当时姚明才刚刚加入上海男篮不久,还是CBA新人。

当年这场有媒体称之为“另立中央”的筹委会计划,很快就夭折了。据媒体报道,筹委会的消息传到体育总局后,有关领导还摔了杯子,认为篮管中心对某些俱乐部管理过于宽容仁慈。在体育总局的支持下,篮管中心不但下文给各地体委,否认筹委会的合法性,而且还给俱乐部施加压力。仅过了一个月,筹委会便宣告解散。这场行动非但没有达到改革初衷,而且这之后,很多俱乐部不愿意再谈改革话题。

18年后,姚明自己走进了同样的困局。姚明与中职联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我们哪怕是退半步,都是和原来一模一样。”姚明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我们希望改进目前的状况。”

然而,“目前的状况”也很糟糕。众多俱乐部常年亏损,少则两三千万,多则七八千万。而与此同时,CBA的赞助费却一直水涨船高,但因为在规则制定、商业运营、发展规划等方面缺乏话语权,一位俱乐部老总曾无奈表示,“篮管中心是越赚越多,我们俱乐部却是越赔越多”。

最缓慢的一角

2016年4月27日,CBA联赛委员会暨联赛投资人会议在山西太原召开,姚明也参加了。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关CBA联赛“管办分离”的改革。在这次会议上,姚明听到了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强调的两个“必须”:必须要注意避免出现CBA联赛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坚持在体育总局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主导下推进改革。

“信兰成就是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政府官员。”杨毅在《姚明传》中写道,在他的意识里,无论是CBA联赛还是运动员本身,都要为国家需要让路。为了保证国家队的集训,CBA赛程甚至几经压缩,到现在常规赛只有38场。

这一点,姚明早就领教过了。2002年,姚明获得去NBA参加选秀的机会,但为了能够成行,他和家人与上海队、篮协、篮管中心展开了艰难的谈判。最后与时任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的谈判,差一点以失败告终。

信兰成原本就对NBA不感兴趣,加上当时在NBA的王治郅拒绝回国为国家队效力,一位美国女记者用“叛逃”一词来定义这起事件,引发一场政治风波,信兰成更是不愿就这样轻松放姚明出去。他要求休斯敦火箭队签署承诺,让姚明随时能够回国效力。遭到对方拒绝后,篮协和篮管中心也拒绝放行姚明。到NBA选秀前两天,姚明找到信兰成,表示自己签署承诺,保证只要国家队征召,一定会参加世锦赛、奥运会、亚锦赛、亚运会。

“这四项大赛都参加,就意味着姚明每年夏天都不能休息。”杨毅分析道,从此之后姚明就只能连轴转了。后来,姚明在打了9年NBA之后被迫因伤病退役,有媒体分析,就与这种得不到喘息的比赛压力有关。而即便如此,一直等到NBA选秀当天凌晨,篮协才最终同意姚明去打NBA。

虽然体育看似是市场化最容易的一个领域,但这个领域反而成了中国经济改革最缓慢的一角。

1994年12月,中国篮协决定实施篮球赛制改革,成立甲级联赛。这之后,各家俱乐部才相继成立。到1997年11月24日,篮管中心成立,它既是篮球项目行政管理单位,又是中国篮协办事机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篮管中心又出资成立北京中篮体育开发中心作为法人机构,经篮协授权,独家代理篮球商务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此后,中国篮球的这种制度就一直没有太大改变。

姚明一直期待的是,能够效仿NBA,把CBA联赛交给市场,由俱乐部投资人做联赛主体。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做法。由北京市体育局、首都体育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CBA与NBA在产业规模和赛事推广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CBA每赛季约产生的经济收益约为8亿元人民币,而NBA联赛每赛季产值约为CBA的30-40倍。毫无疑问,CBA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但中国篮球体制过于复杂,使姚明这个目标阻力重重——经营上,篮管中心与篮协都深度介入;俱乐部更是有国企、民营、体育局+企业以及八一队这样带军方背景的不同身份。管办不分、行政权力与市场利益交错,CBA越是发展,其内部的关系越是复杂。想要把如迷宫般的关系重新理清,并不容易。

果然,在太原召开的CBA联赛委员会暨联赛投资人会议上,中职联的诉求再次遭到了否定。甚至按照篮协公布的改革方案,中职联也要被拆分。唯一令他们欣慰的是,篮管中心和篮协透露出可以继续商谈的姿态。之前强硬表示失去沟通基础的姚明态度也柔和下来:“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篮协这样一个转变,就是说我们可以去讨论这件事情。我们一直说篮协应该是主导这次改革,而且也拿出了非常开放的态度。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重新开始吧。”

“中国篮球的一根大拐棍”

3月7日中午,本刊记者与章明基在上海见面,他戴一副黑框眼镜,语速缓慢,言辞谨慎。他正忙着帮姚明出售上海男篮。

章是美籍华人,祖籍上海,芝加哥大学MBA毕业,1996年开始参与安排姚明的体育事业发展及商业活动。2002年,姚明准备去NBA时,姚明与上海男篮、篮管中心和篮协进行艰难谈判,章明基就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章明基成为姚之队的总负责人,除了他之外,这个团队还有另外五人,共同负责姚明的咨询工作、商业规划、法律和媒体公关等事宜。

篮协代表大会开幕当天,姚明同时宣布,即日起将不再过问上海男篮俱乐部事宜,并将卖掉自己的股份。2月27日的第一次采访中,章明基还向本刊记者透露,姚明已经从董事会退出,并启动股权出售工作。对于球队估值5亿人民币、黎瑞刚或是马云有望接手等传闻,章明基拒绝回应。

“姚明是希望为这个球队找到一个好东家”,章明基说,好东家的意思并不仅仅是对上海队发展有利,而且也要能重视上海队所承担的责任,“任何一个球队它其实不是一个老板所拥有的,它是这个城市所拥有,是一个公共产品”。

2009年,姚明打算接下上海队的烂摊子时,这支球队已经亏损到发不出工资的程度。离开上海队去NBA之前,姚明带领上海队拿到了唯一一个CBA冠军。到2009年,这支球队仍然只有这一座冠军奖杯。摆放奖杯的荣誉室,天花板年久失修,到处都是窟窿。

据《财新周刊》报道,姚明当初买下这支人们都不看好的球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市里领导的建议”,姚明出于责任和承担才最终接手。

就像去NBA之前他签下承诺,以及这一次答应接下篮协主席的职位一样。姚明虽然希望让CBA脱离体制的束缚,但他自己却愿意随时承担起体制希望他承担的责任。

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顿火箭队选中。

在NBA历练后,姚明越来越像个领袖。雅典奥运会,姚明立志要带国家队闯进八强,并许下豪言,不进八强,半年不刮胡子。结果首战西班牙,中国队惨败而归。姚明接受采访,怒斥队友:“我们只是换了一张皮,心并没有换。我感觉不到希望,我对国家队失去了信心。”

“别说中国的运动员,就是全世界也很少有运动员公开说出带有这么强刺激性的话。”杨毅在《姚明传》中写道。当时的姚明血气方刚,还经常意气用事。这次发怒后,队员和教练一度不跟他说话。后来,姚明才慢慢明白,作为球队的领袖,除了厉声怒吼之外,自己还有很多要做的事。光靠喊和自己玩儿命,不可能把大伙团结起来。

2008年2月,火箭队主场赢下对阵公牛的比赛,姚明受重伤,左脚脚踝肿胀,脱鞋都困难。第二天,医生确诊他的脚踝骨裂,需要动手术,姚明首先反应是:还来得及打6个月后的北京奥运会吗?

“如果因为伤病,没法在今年夏天征战奥运会,将会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损失。”姚明说。他请求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一定要把赶上奥运会放在头等位置。手术前,不能进行对抗练习,他就骑自行车,同时锻炼上肢力量。手术后,他通过游泳以及在泳池跑步,恢复身体机能。最后,姚明身体恢复的速度,整整比医生的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平日,这个大个子幽默,随和,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子,你若因此认为姚明是个温和的球员,那就错了,前中国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评价姚明,一个统治力极强的人,特别善于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激励身边的人。而对当时的姚明来说,能激励队友的方式就是回到国家队,“背负起做好领袖的角色,为其他人树立榜样”。他虽然知道自己伤痛隐患仍在,“的确是冒着危害职业生涯的风险”,但仍然登上了当年8月份的五棵松赛场,率领中国男篮闯入八强。

姚明在中国篮球界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得到国家领导们的赞许。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特意前往训练局探望姚明。3年后,姚明因伤退役,刘延东又在北京接见他。据新华社报道,刘延东当时称他为新时期中国运动员的杰出代表之一,并希望他在退役后,能继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中国篮球运动和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说起来,2002年姚明就开始走进国家高层领导人的视野了,那年他打入NBA,成为休斯敦火箭队历史上的首位外籍状元。当年10月份,时任主席的江泽民访美,抵达休斯敦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与江泽民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姚明,随后,姚明被叫来与两位领导人合影。

凭着在NBA的努力,姚明成为中国篮球的一张世界名片。2013年,刘延东访美时,姚明就曾坐在她旁边一同观看公牛队与山猫队的比赛,成就了当时中国“体育外交”的一段佳话。后来中国申办2019年男篮世界杯,国际篮联官员还曾建议姚明能够代表中国出任国际篮联委员,并在中国篮协担任领导职务。甚至,他还相继被推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期间,陆续提出与体育改革、篮球发展相关的提案和建议。

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8日,美国夏洛特,刘延东与姚明一同观看公牛队与山猫队的比赛。(@视觉中国图)

如今姚明的形象正面、积极,也得益于他在公益慈善领域的耕耘。2008年,他发起成立了“姚基金”,这项慈善公益基金致力于助学兴教,促进青少年健康与福利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还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活动。有媒体人分析,高层领导其实一直在对姚明进行考察,考察他的能力、影响力与人品等。

《休斯敦纪事报》有位叫比林·伯利的媒体人,他和姚明很熟悉。姚明在火箭队打球时,两人就经常聊天。2008年,姚明率领国家队打奥运会比赛期间,比林·伯利也在北京采访。他和姚明吃饭时说,“我看了你们的比赛,你就像是中国篮球的一根大拐棍。他们总要有放下拐棍的那一天。”

比林·伯利没想到的是,9年之后,中国篮球又要依靠这根大拐棍往前再进一步。

“严重碰撞的阶段”

“在中国做事你肯定要接地气,你不能一厢情愿地说美国怎么做”,章明基说。在这方面,姚明和姚之队有过很多教训。当初接下上海队的担子时,姚明和团队打算用NBA的模式改造这支球队,结果并不完全成功。“过多地用了NBA的方法,而忽视了一些中国篮球的特殊情况,但这个东西一定要找到一种平衡。”

比如球员管理,NBA对球员“散养”,赛后自由生活,但在中国,姚明发现这一点行不通,体制内成长起来的运动员一旦放松,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并不强,上海队就采取了一种混合机制,允许结了婚的家在上海的球员回家住,但如果是单身的,则必须住宿舍,且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姚明是一个挺务实的人。”章明基谈到姚明的性格时说,“多年的征战生涯,使得他明白,做一些事,会得到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种务实感,在篮球改革的问题上也体现出来。眼看与篮协硬碰硬并没有太大进展,姚明改变了策略。“姚明对我讲过,改革就是改变现有的状况,这个过程中,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改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机制。”章明基说。

2016年4月的那场会议后,姚明带领中职联又与篮协展开了数轮艰难谈判。据深圳男篮俱乐部副总经理兼领队刘宏疆向本刊介绍,与篮协和篮管中心谈完,中职联就注销了。接下来,到2016年11月,篮协成立了CBA公司,篮管中心以中国篮协名义占股30%,20家俱乐部每家持股3.5%,姚明得到了一个副董事长的职位。

“CBA公司的成立,是在座所有人的努力和碰撞下,才走到今天”,姚明在CBA公司成立仪式的致辞中说,“说实话,我现在感觉压力很大……就好比一个孩子,经历了小学、中学、大学,终于迈入了社会。从学校迈入社会后,会发现跟想象中的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很多时间去调整,去适应。”

新的方案已经与姚明等人当时的方案有了很多相似之处。根据中国篮协“两步走”的改革方案:第一步是将联赛的商务开发权和赛事推广权,授权给CBA公司;第二步则是适时由篮协将联赛竞赛组织等办赛权,授权给CBA公司。两步完成后,CBA公司将全面负责包括竞赛组织、裁判选派、商务开发、赛事推广等联赛事务运营,中国篮协将转变为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角色。

这之后,就有体育总局新局长提名篮协新主席。2016年发生在篮球圈的纷争,似有结果。

对姚明来说,职业生涯的致命一击发生在2009年5月9日,火箭队主场迎战湖人队比赛中,姚明脚部骨折。(IC图)

“姚明是中国篮球符号性的人物,就像当年的穆铁柱一样。”深圳男篮俱乐部副总经理兼领队刘宏疆说,“在篮球改革的关键点上,他能做这样一个旗帜性人物,是由自身的经历和他在社会上的身份决定的,他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他能够当选主席,就已经表达了国家对于想要改变篮球体制所做出的改变。”

上海交大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姚明,又拿起了经济学著作和企业管理类书籍,一有空便翻上几眼。他还与多位经济领域内有建树的人士商讨,话题不再是一支球队,而是整个CBA职业联赛的经营与发展。

“姚明不是一个冒险家,他是一个非常谨慎行事的人”,章明基说,他是考虑好再行动的人。

但姚明也清楚篮球制度改革的艰难。“新秩序的建立也还需要一些探索,而探索正是双方最终博弈的结果”,2016年12月4日,姚明在一个体育产业论坛上谈到了改革的困难之处,“各方面对体育的需求非常复杂,而且利益并不完全统一。具体到中国当前的结构,协会和政府很多时候是一体的,某种程度上,长期效益会造成一种扭曲”。

要解决这种扭曲的局面,并不容易。2月23日篮协代表大会上审议并通过的《中国篮球协会章程》中,姚明所担任的篮协主席职位,获得了绝对的人事权和决策权,在今后主持全国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工作时,还拥有一票否决权。有圈内人士称,他将握着这把“尚方宝剑”为改革探路,这也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首肯。

但这把“宝剑”在改革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篮球的进步与改革,不是靠一个人能做到的,”北京奥林匹克俱乐部总经理王奇说,“他一旦做到这个位置上,事无巨细,要干的事太多了。”现在姚主席不但要面对上级领导,还要面对成分复杂的20家俱乐部。

姚主席上任没两天,忧虑就出现了,网上有新闻曝出,篮协代表大会上他提出的延长联赛、缩短国家队集训时间和取消亚洲外援三条改革方案,均遭代表们的否决,大家认为不符合国情。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姚明一上任就被架空了。

新闻很快又被辟谣。3月7日,全国两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主动提及了这一话题。“姚明也不能说今日上任,明日就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是要有一个过程。”苟仲文说,“当前体育处于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严重碰撞的阶段”,大家要给一些耐心。

这当然是个漫长的转变,中国体育是这样,中国亦然。不过既然篮筐明确地高挂在那儿,就需要进球。

姚明上场了。

本文著作权归Vista看天下(公众号:vistaweek)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微博热议——

@篮球教学论坛:

在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之后,篮协已经公开表态,将聘请本土教练出任新一届中国男篮主帅。根据上海媒体《新民晚报》爆料,去年刚从国家队退役的王治郅成为男篮主帅的热门人选!

@九筒(自媒体):

他想带领所有人跳出体制,就要先变成体制中的一员。从反叛者到引路者,这是姚明做出的改变,也将是体制的改变。

@但斌(企业高管):

姚明:要以一种开放心态去理解一件事,哪怕自己暂时还不喜欢,如果永远站在对立的情绪上,永远无法接受,只会让我们的未来变得越来越漫长,越来越漫无目的。

@Airfunny(网友):

体育局局长的一句 姚明也不能说今日上任,明日就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是要有一个过程 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一过程有多长?是否有90年代第一个被解散的委会到16年被解散的协会那么点时间。

@高滚滚(网友):

熟悉规则,玩转规则,打破规则,建立规则,姚主席,加油,中国篮球加油!

延伸阅读

曝姚明改革方案全部遭否决?

有媒体称姚明提出的联赛改革方案均遭否决。对此,篮协稍早回应称报道失实。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