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可路呢?

新浪热点
摘要:到底是唯利是图的企业超越了现状,还是政府和配套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
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天从北京来到了深圳,发现周围同样是满街黄的红的共享单车。同样的,这些共享单车有的在机动车之间穿梭,看着就不安全;有的在人行道上一众行人的白眼下行驶,看着也很别扭。
共享单车,应该骑行在非机动车道上,可如今还有多少条街道保留非机动车道呢?

曾经的机动车道
我是初中开始学自行车的,上学放学都要骑车40多分钟。那时候每一条大马路都有明确的非机动车道,而胡同里更是自行车的天下,要提防的不是被机动车碰到,而是不要撞到对面过来的骑车人。
之后眼见着机动车慢慢多了起来,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冲突在狭窄的胡同里时有发生。随着城市改造,一片一片的大杂院小胡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森林,顺带着也在积极进行路网交通的配套改造。
虽然路越来越宽,大路也越来越多,但是人口的聚集、机动车的增长,城市的扩张等原因产生的交通需求越来越旺盛,路网交通的改造速度跟不上城市建设的进程,在高峰时段拥堵不堪,停车位不足等现象,导致城市管理者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地投放给机动车。
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作为落后的、逐渐减少的交通工具,路权方面受到“歧视”。在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里,甚至很多道路连非机动车道都没有。而在北京这样的地方,除了在非机动车道上施划停车位之外,机动车占道停车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正当大家以为自行车要退出城市交通工具的时候,共享单车出现了。

解决问题的共享单车
说到自行车,我曾经丢过四辆,几乎是周围小伙伴里自行车丢失的最低纪录。曾几何时,偷盗自行车的行为极为猖獗,新车不敢买,只好到缸瓦市那里买二手自行车;而大家也都明白,这些二手自行车就是被盗的赃车。
进入新世纪后,机动车取代自行车成为趋势,即便是政府号召绿色出行,或者自行车运动成为时尚,也没有见到城市里自行车有增长趋势。
突然之间,摩拜单车从天而降,以互联网新科技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下载APP交付押金之后就能使用,扫码开锁、用完锁车即可离去,便利的操作方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用户,很好地满足了自行车王国里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
摩拜的创新迅速被复制,五颜六色的竞争者出现了,类似的技术、类似的定价、类似的商业模式,一时间围绕共享单车或褒或贬的宣传和文稿频出,其中比较负能量的是透过共享单车的遭遇谈国人素质,以及共享单车运营方的押金问题。
有了这些共享单车,使用者再也不用担心丢自行车的问题了,通过手机来定位,找到车子扫码骑行。如今,我在小区里散步,都时不时能看到放置在路边的共享单车,听到一些人在评估摩拜和OFO的优劣。这都表明:共享单车普及了。
延伸阅读
新规范要“管死”共享单车?
连续使用三年强制报废、软件系统应具备定位共享单车位置功能……
出现的新矛盾
逐渐消失的自行车道遭遇了突然兴起的共享单车,这组矛盾的背后蕴含着大问题。
所谓共享经济,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将某人拥有的闲置资源交由另一方使用,拥有资源的一方据此获得相应报酬。从社会经济的整体视角看,共享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社会整体资源消耗,能让闲置资源产生价值,还能降低资源使用者的支出,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然而,如果共享经济影响了别人,那么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利弊得失会不会有了反转?
比如:共享单车占用机动车道或者行人道影响其他人的出行,或者随意停放影响市容甚至阻碍交通,都是小众受益大众受损。
当然,如果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这些问题一下子就能解决;然而要不要让市政部门在道路上重新设计非机动车道,这个问题又复杂了:如果拓宽增加非机动车道,就意味着增加城市建设成本;而如果道路优化之后,共享单车的旋风刮过去了,路上非机动车数量下降,是不是这方面的投资又浪费了?
矛盾的根本点在于:
从内容看,此次政策仍在需求侧进行调控,具体内容如下:
公共单车本来是一项非盈利性的公共配套服务,和路网建设一样应该属于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或者福利;
中国的共享单车提供者是试图从中盈利的互联网企业;
这些企业不但不能左右提供道路设施的政府部门,反而应该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
所以很难说清,到底是惟利是图的企业超越了当前现状,还是政府和配套跟不上互联网发展。
本文著作权归钛媒体(公众号:taimeiti)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微博热议——
@wangzhenx(时评人):
有意思的思路,看文前我一直以为,现在政府角色变化了,从给你“上菜”变成让你“点菜”了,是让市场去选择政府该提供怎样的服务,以市场倒逼政府加快建设和提供更好的共治服务。
@ambiguo(自媒体):
路就这么宽,有左拐、直行、右拐、公共汽车专道、绿化带、停车位,以及人行道。人行道就在路边商铺的门前,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和公共汽车专道上来回穿梭。试问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如何腾出来,街道早已拥堵不堪。共享单车易得,停车位和行驶道路难规划。
@Sept(网友):
昨天在武汉骑了小红车,九个人,大概骑了两个小时,感觉很棒,既能节能减排,又能强身健体,感觉很不错。但有一点让人很不满意,就是经常会看见自行车道上停着许多机动车,希望交管部门能对这些车辆严加管制,机动车占用了自行车道,自行车就只能去机动车道上,机动车道上的车子车速又快,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也希望共享单车不仅仅只是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投入,还能够投入到那些二三线的小城市中。
@中国妇女报:
因嫌共享单车影响了自己的自行车租赁,成都一男子将十余辆共享单车烧毁;为了让共享单车方便自己使用,不少人对其加装私人锁具,乃至毁损共享单车电子车锁后私自上锁;因看着路边的共享单车心生歹意,更有不少男女涉嫌盗窃……曾经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传统的泱泱大国、礼仪之邦,面对一辆小小的共享单车却频犯尴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