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好莱坞最贵音乐剧

新浪热点
摘要:《美女与野兽》的成本总额达到3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最贵音乐剧电影。
说不清是因为怀旧的魅力,还是因为艾玛(EmmaWatson)和“大表哥”(DanStevens)的号召力,《美女与野兽》真人版电影自宣布制造后就一直备受关注,动辄就要刷新纪录。
连电影在YouTube上发布个预告片都能刷新记录——发布后24小时内就获得了1.276亿播放量,将《五十度黑》和《星战:原力觉醒》挤走成为24小时内播放量最多的预告片;而在临近上映前,电影在北美市场获得了巨高的预售票量,加入《复仇者联盟》和《蝙蝠侠:黑暗骑士》,成为预售超过1000场次票量的电影行列。

经过漫长等待,这部巨制终于在国内上映了。如果你仍在犹豫是否要去观影,可以先从这篇文章了解一下这部电影有什么看点。

这是一部音乐剧电影,而且还是好莱坞史上最贵的那款

据悉,《美女与野兽》真人版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1.6亿美元。在好莱坞史上,预算唯一能超过它的音乐剧电影只有1969年的《你好,多莉!》,制作成本为2500万美元,根据通货膨胀调换算后为1.65亿美元,该片当年获得3座奥斯卡“小金人”。不过,如果加上全球推广费用,《美女与野兽》的成本总额将达到3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最贵音乐剧电影。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迪士尼曾准备将这部真人版电影拍成《白雪公主与猎人》那类动作电影。但鉴于《冰雪奇缘》当年获得的全球成功,华特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AlanHorn重新考虑后,还是决定保留其音乐剧电影的性质:《美女与野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保持它的歌曲吧。
而且,在导演BillCondon的劝说下,迪士尼决定保留原版动画中所有的歌曲,甚至还另行增加了3首新歌。

但歌量巨大一方面会让喜欢音乐剧的观众感到欣喜,从另一方面来看,“一言不合就飙歌”的方式很有可能使得电影推进显得突兀。对此,导演Condon分享了自己处理音乐电影的“诀窍”: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电影里,你必须要让这首歌不断前进,推动故事。不可能像音乐剧一样半路停下来,让演员站在原地唱三分钟。一首歌从头到尾,角色必须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比如野兽那首‘Evermore’,他要不断走到更高的地方,这样你的视线才会一直集中在他身上,随着不断升高,他也渐渐找到了希望,这是首怪异的胜利之歌。
让BillCondon来导演这部作品也许是再适合不过了。他曾导演了奥斯卡获奖音乐剧电影《追梦女孩》,同时,他还曾担任另一部备受好评的音乐剧电影《芝加哥》的编剧,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除了音乐元素足,视觉效果也是一大亮点

有了迪士尼雄厚的资金支持,这部“最贵音乐剧电影”在视觉呈现上可容不得马虎。
由于电影中所有的家具都需要依赖CG技术呈现(尤其鉴于故事中那些会讲话的家具角色戏份之多),为了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更为逼真,制作组可是把野兽的整个城堡都在摄影棚里搭建起来,甚至连城堡外的整个森林也是摄影棚里的实景。
制片组对实景建设投入之多,让爱范儿列些数字给大家感受一下:在野兽城堡里,舞会大厅的地板由12,000平方英尺人造大理石铺设而成;而悬挂的玻璃吊灯则按凡尔赛宫真实吊灯设计而成,尺寸为14英尺x7英尺,合计有10盏;作为背景布置的蜡烛超过了8,700支,总共燃烧了104,400英寸的蜡。

被搬进摄影棚的森林实景,则采用了真正的树木、篱笆、冰湖以及2,000根冰柱,制作耗时15周。而作为电影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红玫瑰,则是由制作组种植或是购买获得,合计用了1500朵。

搭建了如此雄伟的背景,呈现起来可不能浪费。如果是在IMAX大银幕上播放,电影将全程以1.9:1的宽高比播出(一般电影画面宽高比为2.4:1)。IMAX宣称这个比例可比平时展现多26%的细节,但效果如何,还是看过才知道。

在国内盛行“抠图制片”的风气下,看这样一部既有用特技,但却也大手笔投入实景建设的电影,应该颇有清新之感。
更丰满的角色,以及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从动画电影改编到真人版电影,从二维变为三维的不仅是画面,还有电影中各种人物的性格。(本部分有轻微剧透,但童话故事大体的情节,其实大家也很熟悉。)

在原版动画中,女主角Belle是位生活在18世纪中法国乡村的“书呆子”。而在真人版电影中,女主角除了继续用阅读改变自己外,还开始主动教育身边其他女孩来阅读。
我们在Belle这个角色身上融入了不少21世纪元素,她不仅很聪明自信,而且还经常自己做小发明来让生活更舒适,会制作出洗衣机之类的东西。
编剧EvanSpiliotopoulos如此介绍道,而Belle的知识和小发明也成了她独立和信心的来源。甚至,在替代父亲做野兽的“阶下囚”时,真人版电影里的Belle是私下擅自和父亲进行“调包”,而在动画版中的Belle却是在野兽同意的情况下再和父亲交换的。
对于野兽,编剧可是为他的故事加了不少戏。在原版动画中,当Belle遇到野兽时,他就已经是那么邪恶,但也没人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因此,为了打造一个“让人有理由去爱”的野兽,编剧在真人版电影中加入了这位被宠坏王子的故事,介绍了他在被诅咒前的生活,以及父母对他成长造成的影响,为他“野兽外表下善良的内心”作出更丰满的铺垫。
为了打造野兽更为正确的“三观”,编剧甚至改变了野兽囚禁Belle父亲的原因:动画版中Belle父亲是因为擅自闯入野兽城堡领地而被囚禁,但在真人版电影中,Belle的父亲可自由地出入城堡领地,但却因想偷偷摘下一朵玫瑰花送给Belle而被野兽抓了起来——野兽是惩治了“偷窃”,而不是“误闯私人境地”。这个情节的改变,倒是回归了原童话故事中的设定。
最后,必然少不了要聊一下引起部分播映国家争议的“迪士尼电影中第一位同性恋角色”——Lefou。

原版动画中的Lefou只是反派Gaston的傻傻跟班,经常被打崩牙或是被动物撞飞,是动画中的“搞笑担当”,同时个性也非常平面。
但在真人版电影中,除了男女主角,被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角色“基化”的话题。
Lefou是一个有时候想成为Gaston,有时候又想亲亲Gaston的角色。他是那种刚刚意识到自己有那些感觉(的人)。而Josh(饰演该角色的演员)对这些表演处理得非常含蓄且到位。
导演Condon如此评价Lefou这个角色,而且还表示Lefou会为电影带来“一个在迪士尼电影史上美好而且独有的同性恋时刻”。

这个“同性恋时刻”,对有些人来说是期待,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禁忌。马来西亚表示要把含有同性恋情节的部分删掉才愿意上映,但迪士尼不同意,进而导致上映延迟。而俄罗斯则将这原为“合家欢”的电影设置为16岁以上才能观看的“限制级”电影。
但根据部分外媒报道,以上提及的这个“同性恋”时刻,“含蓄得让人根本无法确定是指哪个时刻”。而饰演该角色的演员JoshGad则曾经表示,希望由观众自己来判断,到底Lefou这个角色到底是否为同性恋,可猜测传说中的“同性恋时刻”应该真的会很含蓄。因此,对片中同性恋情节抱有期待的观众,还是把期待值先压一压吧。而准备带孩子去看的父母,也许也不必太担心。
对于电影中这两个点,也许需要控制一下期待值除了以上介绍了的亮点,在亲身去观影前,爱范儿对真人版电影中的两个点将保持不太高的期望值(为了避免失望)。
电影中“魔法家具”角色的CG造型效果
导演在一次采访中,曾透露电影中被施法了的家具形象是视觉处理中的一大难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恐怖片。

真人版中的家具角色

动画版家具角色
虽然导演说,对于每个家具角色都进行了针对性的视觉处理,不少都改了好几个版本后才搞定的。但从剧照看来,这些角色的外形看起来还是有点尴尬,和原版动画中可爱的角色差距比较大。
电影整体故事推进节奏
这部基于1991年经典动画的真人版电影,在播映时长上,从动画的84分钟(特别版为91分钟)延长到了130分钟。
虽然正如上文提及,编剧为故事中的人物加入了更多的背景铺垫,以塑造更丰满的角色,但130分钟的时长,还是让人担心电影在情节推进上会否过于拖拉。

迪士尼对于这部电影的投入,无论是在制作上、推广上都毫不吝啬。而从制作和内容情节上都展示了迪士尼要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女与野兽》”的野心,但最终这个故事能否俘虏这个时代的大小朋友们,跃升为时代经典,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作者方嘉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fanr)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新版《美女与野兽》大概只有一件事做对了
影片沿用了动画版《美女与野兽》的歌舞片形式,并且让很多经典歌曲再现。
微博热议——
@纸巾老师(微博自媒体):
迪士尼在我看来是伟大的,他们用艺术传达出的美好总能呼唤出你心里哪怕只剩下的一点对于童话的热爱,你于是不得不甚至主动去忽略剧情里的漏洞。正如我的朋友所说,看完他们的作品总能让你得到一种幸福感。
@尹鸿(微博自媒体):
简单、唯美,虽无大惊喜,但童话得让人表里澄澈。有了3D,CG合成,还有想象力爆棚的家具歌舞,但不变的依然是知识改变命运、善良战胜傲慢、真爱创造奇迹的古老而恒定的主题。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最大的差距可能不是技术,而是这种骨子里的纯真与美好。文化自信,首先要有自由平等尊重和爱的根。
@东和举(导演):
中规中矩,完成度很棒,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类风格的歌舞片的,华丽的舞美,好听的原声带,就当看了场梦幻歌剧吧,不用太费脑子,就算中途去个厕所回来也能接上剧情的进度。
@我觉得李军杰这个名字超酷(微博自媒体):
迪士尼的电影每次都不会错过,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去美国百老汇看现场版的各种舞台剧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可以说是很符合我爱情观的童话。
@shelly珊珊(微博自媒体):
美女与野兽最后看哭了,时钟,茶炉,衣橱,钢琴的告别看哭了。有些亲情来不及告别他已经离开,有些爱意无法表达他已经老去,有些友情来不及拥抱他已经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