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知乎一用户分饰244角被封号

知乎一用户分饰244角被封号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许多知乎用户认为海贼-王路飞只是行为艺术,而非恶意营销,不应该被封号。

他,曾年少轻狂时染上冰毒,并为此而借高利贷贩毒;他,曾在上海赌场叱咤风云,得意一时,却被仇家陷害车祸以至终生在轮椅上度过;他后来又到了华盛顿混黑帮,与Boss分红几乎不相上下,然而好景不长,他又再次在帮派活动中被砍伤右腿,从此隐退江湖做仓管。

不要问为什么他残疾了之后还能再次被砍伤腿,你只需要知道,他在经历过人生百态后,不骄不躁,不狂不暴,却默默地在知乎为我们分享他的过往。他,就是知乎大V,海贼-王路飞。

近日,一则‘知乎用户一人分饰244角答题被终生封号’的新闻传遍各网,甚至有知乎网友为其专门制作了个人经历图。

微博话题#一人分饰244角#也随即诞生并登上热搜榜,于是本来只在知乎活跃的ID海贼-王路飞就这样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知乎王路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爱范儿通过微博联系到了@知乎王路飞,从ID、头像和语言风格看应该就是知乎用户海贼-王路飞,但爱范儿尚无法确定是否本人。

接受采访时,@知乎王路飞还是抱着比较谨慎的态度。刚开始接触时,他不愿意谈及太多,只说了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作者问及他的真实工作时,他表示:‘何必较真呢,写心理医生吧’。

随意的态度与在知乎上的行为如出一辙。

但此前也有自称同行的知乎用户@雅痞小熊猫表示,王路飞的真实职业是起点的写手。

孰真孰假,我们无法判定,但看起来,王路飞的确不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对于他在知乎写下许多经历这件事,@知乎王路飞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用自身经历告诉别人更新(有)说服力,潜移默化的解答别人的问题,帮助别人。

而对于是否有意营销,拿这个ID在微博来运营为大V,他表示自己没想那么多,只是工作之余写点东西而已。

反观知乎,网友们在他被封之后的观点就比较多样化了。有人认为他恶意营销,应该受到相应处理。也有人认为他是以一种嘲讽戏谑的态度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期待他重回知乎。那么王路飞是否有可能注册新账号重回知乎呢?@知乎王路飞的答案是:不一定。

知乎:不做动机揣测,只做事实判断

如前文所说,有许多知乎用户认为海贼-王路飞只是行为艺术,而非恶意营销,所以不应该被封号。对于是否行为艺术、是否应该做出处罚处理这一问题,知乎管理员的标准是:

知乎在社区管理时,不做动机揣测,只做事实判断。

用户是有在知乎‘写故事’的自由的,但如果涉及通过事实性编造、伪造个人经历,而对其他用户造成欺骗的情况,那么在接到用户举报后,经查证有确定证据,确属严重扰乱社区秩序或后台账号行为严重异常的,知乎都会进行严格处理。

让知乎没想到的是,他们一直依据社区管理规范实行着的站务处理,竟然会在近日因某个用户的编造行为而受到关注。而这一次,知乎是以一种‘站在真实反面的社区’形象被微博kol所讨论。

在热门话题的简介中,主持人特意以双引号提到了知乎是一个以‘真实’著称的网络问答社区。而现在也有许多风评在指向知乎用户造假现象严重,甚至出现‘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经历’这类调侃。

针对这一点,我们也采访了知乎方面的态度。以下为知乎小管家的回复:

‘知乎鼓励认真、专业的分享,帮助用户更为便捷地交换知识、经验和见解。这一大方向,从上线第一天到现在没有变过。同时,知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旗帜鲜明反对灌水、反对网络暴力、反对谣言八卦的平台。

但随着知乎的发展和成长,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就如同真实社会的映射,也会出现许许多多复杂的情况。我们从来不会天真的认为,知乎一定就是不会发生编造故事的,一定可以完全杜绝。但知乎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不同平台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们的选择是:会一直围绕专业、认真、友善的平台氛围来努力。包括这次站务的处理,其实是个非常日常的工作,应该也能代表知乎的态度。

知乎在做的工作包含多个维度;包括更为严谨的社区规范,更为优化的举报产品(措施),社区管理响应的及时程度,不断升级的‘悟空’反作弊系统等等。甚至后续,我们已经在考虑通过新的产品设计,推出新产品,从而更进一步引入更深层次的‘平台自治’,让有责任感、关心知乎的用户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平台管理。’

互联网本就是‘虚假’的土壤

伪造身份编造经历的情况在每个社区都存在,天涯、贴吧、豆瓣等地比比皆是,如上图中的网易跟帖大神快尿手韩冲。

而这是每一个大型社区,都很难避免的问题。

截至2016年年底,知乎已经已有6500万注册用户,日活跃人数达到1850万。诚然,任何一个社区在大规模开放之后,随之而来的都必然是用户量扩增,以及内容可控性下降。

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以部分用户的行为来定义整个平台。营销、造假、语言暴力、谣言八卦……诚然,这些知乎的确都存在,但不是知乎一家的问题。

‘真实’,本就不是互联网的特质。与线下现实相比,在网络上伪造身份的成本非常低,这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成为各种虚假信息滋长的土壤。

早在腾讯创业初期,马化腾就曾通过假扮女孩子与用户聊天的形式来活跃社区。

自己又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上来了,最开始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马化腾

大背景已然是这样,匿名机制的存在更是使得造谣造假的现象泛滥。匿名社区无秘上就曾传出北京一IT大佬吸毒被抓的谣言,引得全民热议,甚至逼得史玉柱、周鸿祎、张朝阳多位IT大佬不得不已发微博自证自由。

事实上,上次知乎串号事件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匿名也好,虚假也好都是玻璃罩子,并非坚不可摧,总可能会被有意无意的方式被打碎,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再回到海贼-王路飞事件。编故事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更重要的是看故事的人的态度。

你是抱着质疑的精神,去思考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本质,还是信奉着‘存在为合理’的信条,把别人的真实经历作为你判断事物合理性的最大标准?

本文作者郑晓冬,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fanr)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244个假王路飞,一个真知乎

高知人群的活跃,奠定了知乎平台的核心价值——知识、问答分享社区。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油菜花的桔子SAMA(心理咨询师):

刚开始看见这个话题“一人分饰244角”,我以为是升级版的24重人格,还激动地点开了,看完后知道原来是这么个事,我就安慰自己,这是低配版的244重人格好了,人生就像一本书,而他的人生就像有生之年的动漫,永远未完待续。

@鼠乐戏狂欢(微博网友):

我不关注他分饰多少个角色?我好奇他这么做的原因,商业价值在哪儿?肯定有,但是不知道在哪?如果是的话,那么知乎存在一个商业链吧?

@余日休(微博网友):

编故事本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更重要的是看编故事的人的态度。是怀着质疑的精神,去思考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本质,还是信奉着‘存在为合理’的信条,把别人的真实经历作为你判断事物合理性的最大标准,这个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从来不无聊(微博网友):

爱看知乎,挺有意思的,如果说高手在民间,那有十分之一在知乎,但是要带着自己的观点去看,问题总有个视角,不同位置的人眼界不一样,且鱼龙混杂。非诚勿扰好看的并不是女嘉宾,爱看台上男嘉宾的各种职业与生活状态,更多的喜欢在知乎上看专业问题,解答堪比一篇论文的,完全是兴趣驱动的,可靠度远超某些期刊。

@青鸟_疯狂的神经元(微博网友):

知乎确实有很多人瞎编故事也有很多人抖机灵,即便是这样它的高度也是很多社交网站达不到的,因为同样也有太多人贡献出有质量的答案。

@kisunner(微博网友):

有分辨的看待知乎上的回答最重要,前两天一个问题迷惑我好久,去知乎上找答案,越找越悲观,但事实上知乎上的一些答案过于好为人师。包括网络中,书中所写,以及别人说的话,都应该有分辨地来看待,信30%,剩下的70%要自己翻阅,思考,验证。而我们能做的除了分辨,还有不去骗人、真诚、坦当,不哗众取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