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网络效应其实没那么可靠

网络效应其实没那么可靠

虎嗅网

关注

摘要:如果对社交关系的结构进行分析,就会明白社交网络处处是漏洞。

在Facebook和腾讯统治全球社交网络数年后,这个领域似乎再次变得充满活力:

虽然社交媒体的鼻祖Twitter仍在衰落的轨道上,主打商务社交的LinkedIn已被微软收购,但中国的微博在过去一年已经走出一个漂亮的上升曲线;而几天前刚刚IPO的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则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一些人甚至已将其视为下一个Facebook;至于刚刚发布财报的陌陌,则凭借直播赚翻了,用户规模也有不错的增长。

实际上如果再往前看,微信、Whatsapp、Instagram这些应用,如果不是诞生于在位者内部,或者被在位者收购,它们对既有社交网络格局的冲击将是显而易见的。

几年前,描写Facebook发家史的书《Facebook效应》和以扎克伯格为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风靡全球时,对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神化几乎是互联网行业的政治正确,就连谷歌也得让道,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用户规模和价值的火箭般蹿升,更是因为人们对这样一条原则的迷信: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价值,随着使用这个产品或服务的用户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或服务,通常对拥有先发优势的公司有利,而Facebook提供的社交网络服务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效应,而且先发优势巨大。

但如果我们对社交关系的结构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就会明白社交网络看似牢不可破的网络中,处处是漏洞。一个社交关系至少有三个构成部分:关系人名单、关系方式和关系属性。

患病女孩社交媒体上创建话题

关系人名单:一个社交关系通常从建立一个关系人名单开始,而这个名单的获得方式包括线下,线上,主动,被动,公共,私有等。

关系方式:包括物理现场,口头带话,书面信件,邮政,电话,电报,广播,纸质媒体,电子邮箱,个人网页,网上论坛,即时通信软件,社交空间等。

关系属性:包括社交角色,熟悉程度,亲疏程度,单向、双向或多向,关系的全面程度,关系的内容等。

在关系人名单层面,Facebook的崛起就受益于传统线下关系和作为公共资产的校内黄页,微信、微博的崛起,受益于MSN、手机通信录、电子邮件等既有社交网络资产。

关系方式的变迁更是提供了新建或转移社交关系的机会,而同时既有的社交关系方式也会并存,只不过使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比如即时通信软件流行后,可能会减少其他方式的使用频率。

以电话为例,过去一个新的关系可能是以一个电话号码开始、并通过电话号码维系,因此电话号码是一种重要的资产,但今天微信号可能成为更重要的资产,甚至忘掉微信也不会让你太抓狂,因为还有微博等其他方式,在那里你可能同时保持着一份关系人名单,并展示着自己的联系动态,让那些急于找到你的人可以联系上你。

马化腾反复强调的对新技术的焦虑,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这个层面。通常,那些最主流和最基础的关系方式,可能成为一个社交网络最强大的护城河,比如,在过去大部分的时间里,电话都是社交网络的主流和最基础方式,因此电话运营商在这样的时代成为最赚钱的生意之一,但即时通信软件在过去的十几年渐渐替代了电话的角色,它也成为今天最强大的社交网络的护城河,比如腾讯的QQ和微信。

关系属性不仅与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和行为有关,还与文化等有关,比如Snapchat的崛起,微博的复苏、直播的流行等,都是利用了新的一代人的文化特性。

正是对关系属性的重视,让同样是门户网站的网易在丧失部分网站新闻性的同时,却收获了关系属性带来长久价值增长,它拥有的数亿电子邮箱用户、从很早就表现出的对社交属性的兴趣,比如其活力十足的跟帖,甚至今天其主要收入来源的角色类游戏,就是一个个中小型社交网络,这些社交属性相互联系,构筑起网易的护城河。

又比如,微博和微信、陌陌看起来是不同的细分领域,但如果微博过于依赖头部明星和大V——他们本质上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将会越来越面临微信以及陌陌等直播应用的竞争,因为后者也是一对多关系的不错选择,面对这些竞争者,微博的护城河是两个更基本的功能:公共关系名单簿(类似线上黄页)和基于用户自行生产和分发的媒体平台。

只不过在后面这个功能上,它面临着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分发应用的蚕食,今日头条的推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慢慢消解微博独有的关系传播属性——也许用户(至少是部分)并不是很关心谁生产了这些内容,而是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些内容,并与对同一内容感兴趣的用户发生关系,而今日头条可以通过让文后跟帖更好用来满足这样的需求。

而对社交网络从业者而言,未来最大的三个变量,就是关系人名单的公共资产化,关系方式的人工智能化以及关系属性的社群化,三个变量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使得先发者的网络效应变得不再固若金汤,相反,社交网络功能将有可能真正成为每个线上应用的标配,这时社交行为将无处不再,就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一样。

如果不能对这些趋势做出恰当反应,也许十年内Facebook将成为今天的Twitter。

本文作者尹生,转自虎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马化腾、李彦宏、雷军怎么看“人工智能”

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看来,人工智能寄托着中国抓住高科技“产业链话语权”、与国外巨头齐头并进的愿望。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季白(微博网友):

社交化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主要方向,企业可以通过发展社交化业务模式来把握互联网社交化机遇。它建立社交化业务协作环境,以自组织模式为价值交付基础,设计共赢的盈利模式吸引大量参与方,同时提供有效的平台管理、运营和支撑能力。

@北村(作家):

一个互联网产品用户越多对于既有用户来说这个产品的价值越大。

@钱浩-互联网分析师(自媒体):

未来初创企业想要收获成功,网络效应将会越来越重要。但具体会怎样,我们还不得而知。昨天可行的,明天未必可行。因此,明智的创业者还是需要努力再努力,才能跟上它变化的脚步。

@冷静细分(微博网友):

过去几年里,我们的社交化方式主要靠手机、电话,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QQ、微信、微博等较娱乐化的社交产品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或许打电话不会再用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二是直接语音通话或者视频通话,技术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未来,深化、垂直细分还是社交类产品更要发展的方向。

@小鲁爱睡觉(微博网友):

互联网社交化发展催生了社交化业务模式,具有创新性、一致性、促进性和普及性的基本特征。实施社交化业务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还应该提升管理能力并进行变革管理,为新模式的建立提供适当的氛围和环境。任重而道远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