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暴利”漫游费背后的真相

“暴利”漫游费背后的真相

新浪科技

关注

摘要:国新办:2017年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用户来到一个地方,如果想继续获得移动通信服务,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在本地办张新卡,按照本地资费使用;二是使用漫游业务,在异地网络继续使用自己的卡。前者麻烦后者贵,这是大多数用户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移动通信的业务量。

打通电话,能上网了,在用户获得移动通信服务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价值和收益。很多联通的人都和我提起,说当年李刚去联通最响亮的一仗,就是知道漫游收益是移动的软肋,推出了长市漫合一的新套餐,让移动不敢跟随,佩服不已。

移动电话漫游真的是暴利么?移动真的是靠漫游业务日进斗金的么?今天,咱们来算算细账。

[国内漫游]

我们向用户宣传的时候说:按照移动电话的计费原则,用户漫游做主叫的时候,要交漫游费+长途费;漫游做被叫的时候,要交漫游费+长途费。

这听着确实好贵哦。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如果不是漫游,而是本地用户,发生同样的通信行为,用户要付多少钱呢?

用户做主叫的时候要交基本通话费+长途费;用户做被叫的时候只需要支付基本通话费,但是要对呼叫该用户的主叫方收取同样的长途费。

所以,在同样的通信行为下,漫游产生的增量收益只是每分钟0.20元!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企业的管理者有错觉,认为漫游带来的收益很大呢?

那是因为进行内部结算的时候,要将漫游费的80%,外加全部的主叫长途费结算给拜访地。所以,在拜访地的财务报表上,漫游费的收入就显得相当可观。

而实际上,在标准资费下,国内漫游来访用户给拜访地带来的收益增量,只是每分钟0.08元。如果报表上的漫游费结算收入是几十亿,这部分增量收入也就占不到10%。

另一方面,对于归属地来说,虽然承担了用户欠费的风险,但用户出访使用占用他省的网络资源,归属地的收益是每分钟0.12元的漫游费。这笔费用金额不大,容易被管理者忽视。

那么第三个问题是:漫游结算的报表该怎么看,如何评估漫游给省公司带来的收益呢?

把漫游结算收入减去漫游结算支出,正了就是收入,负了就是亏损么?这是绝对错误的理解!漫游给运营商带来了新的通信量,作为拜访地的漫游收入是80%的漫游费+主叫长途费;作为归属地的收入是20%的漫游费+被叫长途费,二者叠加在一起,是运营商的漫游收入。

联通认为漫游费是移动的软肋,利益巨大,所以不敢跟进降价。实际情况是:(1)只要开通了漫游,就会给运营商带来业务量的增长,相应收入会增加。(2)漫游费与本地通话费同价,这也许在政策宣传有效果,但对用户通信费的支出,以及运营商收入的影响,都微不足道。

至于为啥移动没有率先取消漫游费,而让联通抢了先机,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讨论了。

工信部:拟10月1日起取消国内长途漫游费

[再看国际漫游]

国际漫游贵,贵得没脾气。以话音业务为例,解释下国际漫游的收费,以及运营商开展国际漫游带来的收益。

(1)国际漫游来访。

国内的通话,最贵是漫游加长途,一分钟1.6元。那么如果是国际用户漫游来访,资费几许?打国内电话,收2.88元/分钟;如果打国际,就要再加上个国际长途*1.15。

做被叫,接一分钟电话,国内运营商也能收2.88元/分钟。

这么高的价格,这么贵的费用,还不是向用户收取的全部。国际漫游用户回到国内之后,其归属运营商还可以向其加收15%,作为服务费。所以,国际漫游来访用户来中国打电话,平均下来每分钟1美元左右。

(2)国际漫游出访。

用户国际漫游出访,通信行为都发生在别家网上,归属地的运营商只能等合作伙伴把话单送过来,才会知道发生了神马,因此国际漫游的收费会有延迟,争议解决的周期也比较长。资费也是遵从合作伙伴的费率,不同地区价格差异大,根本记不住。

归属运营商会根据合作伙伴提供的话单,把钱付给拜访地运营商。而对用户的收费是在话单的基础上加收15%的手续费;如果在国际漫游的时候有做被叫的话单,还要向客户收取相应的国际长途费。

由此可见,国际漫游情况下,作为拜访地的漫游收入是2.88元/分钟的漫游费+主叫国际长途费;作为归属地的收入是用户出访结算费的15%,二者叠加在一起,是运营商的漫游收入。

与国内漫游的道理一样,别以为国际漫游结算顺差就是赚钱,逆差就是赔钱。真相是:只要开通了漫游,有漫游业务发生,用户如数按期缴纳了漫游费用,无论是来访还是出访,相关运营商都会有收益。

国际漫游话费国内难监控

[创新仍有空间]

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漫游业务也在不断创新。从整体来看,改进的方式之一是漫游资费的简化和降价,另一个方式就是改变漫游的商业模式。

首先看联通发起的长市漫合一的资费改革。

从运营商的收益角度来看,降低的长途费收入;但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感知好的是“取消漫游费”。单纯调整漫游费并不会对用户有特别突出的影响,而移动电话的长途费很多都是在漫游状态下发生的,因此只有将漫游和长途一起调整,才会让用户感受到真正的优惠。

长途费没了,对运营商的话音收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此举受冲击的不仅是中国移动,更是将传统的固网放在火上烤——长途费给固网运营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是补贴其他业务的重要资源,可移动电话都把长途费取消了,还会有多少人拿固定电话打收费长途呢?

再看看中国移动推行的国际漫游资费简化。

前面说了,以前国际漫游出访资费是以拜访地的资费为基础的,去每个国家价格都不一样。后来中国移动成立了国际公司,组织机构的变化使结算价和向用户收取的费用分离成为可能。通俗一点儿地说,甭管海外运营商向国际公司要多少钱,国际公司都通过省公司向客户按照固定的费率收取,中间的差价或亏空都由国际公司承担。

现在中国移动的用户出访海外,资费简化多了,开始是“话音1、2、3元区”,后来是流量的“3、6、9元区”,再到现在的不限流量,在国际漫游方面玩得越来越娴熟。

这种模式下,国际公司有动力与海外运营商进行价格谈判,降下来的结算价都是国际公司的收益。而资费的简化、透明,也使用户对国际漫游业务的排斥、恐惧的心理有所减弱,带来的是更大的业务量,这又给国际公司带来了更强的谈判筹码。良性循环建立起来了。

这些做法,目的都是希望改变老百姓心目中“漫游资费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印象,效果不错。但总体来说,这都是基于传统的漫游业务商业模型进行的优化,并不是颠覆性的。因为在通信网络上实现漫游,确实是一件成本很高的工作,传统运营商持续下调漫游资费的空间并不大。

但是,由于漫游资费与本地资费有巨大的价差,因此跨国、跨界、跨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势必会对传统的漫游方式发起新的冲击。有人说,国际漫游是通信行业最后一块肥肉,而这一领域已经被盯上了——看看国内一些旅游类的网站,以及虚拟运营商的动作,就能意识到:国际漫游的微利时代即将到来,互联网企业对运营商的降维攻击,即将在这一领域打响。

本文作者宁宇,转自尚儒客栈,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自媒体):

分析手机漫游费的几大错误方向 :全国一张大网了,漫游费就应取消;从技术角度看,漫游成本为零,“无本万利”;取消漫游费,技术上没问题;不取消“漫游费”是为了维持暴利;用户都换成无长途无漫游的套餐后,漫游费也就不存在了;没有比漫游费更重要的事。

@叶檀(财经评论家):

直接了当,对民生最点睛的是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大概几百亿?中移动净利上千亿还能支撑,中国电信、中联通这些通信公司先被微信拦腰一断,再取消漫游,日子更难过了。

@Mr_sLckyWevo(微博网友):

流量有没有新的呀?太贵了。

@刘胜军改革(自媒体):

在一个全国性的高速列车路线网迅速将长距离旅行变得稀松平常的国家,这样一项新政策却引发了热烈的掌声:政府将取消手机漫游费。

@钛媒体:

但就目前来看,在运营商做出反应和承诺后,舆情的关注重心马上就不再是漫游费,而是其他收费科目,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漫游费只是一个话题,这个事情解决之后,还会有新的题目出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