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宫崎骏第七次退休后再复出

宫崎骏第七次退休后再复出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与其什么都不做地死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做点什么总比惦记着动画死强。

很多年前,宫崎骏曾在吉卜力工作室进行一次调查,不幸发现公司同事都用上了电子邮件,他大惊失色地跑去跟铃木敏夫说:“铃木!大家都在用电子邮件,日本动漫完蛋了!”

日本动漫没有完蛋,宫崎骏也还在继续给大家做动画片。2月24日,铃木敏夫透露,他们已经看到了宫崎骏的新作画稿,老爷子现在正在制作新的长篇动画。这意味着,宫崎骏又双叒叕复出了!

76岁的宫崎骏还真是任性,上一次退出江湖是在2013年9月《起风了》上映时,是他第七次隐退。再早之前的六次,也都是在作品上映时宣布退休:第一次是1986年《天空之城》,第二次是1992年《红猪》,第三次是1997年《幽灵公主》,第四次是2001年《千与千寻》,第五次是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第六次是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

每隔五年左右,老爷子就要隐退一下,但始终按耐不住那个想做动画的心。铃木敏夫说:“宫崎骏是那种会拍片拍到死的人。”老爷子自己说:“与其什么都不做地死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的好,做点什么总比惦记着动画死强。”

从东京新宿站转换JR中央线,朝西大约30分钟,然后在东小金井站下车。走过车站前的商店街,经过保育园和菜地,在绿色环绕的安静住宅区中,会看到一幢白色的三层建筑,干净洁白的外墙上,绿色藤蔓正沿墙舒展地延伸,在建筑物一侧的停车场上,或许还会不小心遇到懒洋洋正晒着太阳的猫。这样的景致,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在繁华的东京,而仿佛走进了宫崎骏电影《龙猫》的某个场景。

不错,这幢布满绿色植物的白色房子,正是诞生了《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等名作的“宫崎动漫”的发源地“吉卜力工作室”的所在地。

吉卜力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  

吉卜力与宫崎骏的“不变哲学”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在此前的1984年,宫崎骏的长篇动漫《风之谷》获得高票房超人气的轰动。这激发了宫崎骏和他的搭档高畑勋持久制作长篇动漫电影的欲望:希望从此以后的制作,可以不受预算制约、不被日程追赶,能够全身心自由创作无须任何妥协的、具有丰富表现力和人物内心刻画的动漫电影。当时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这些,他们迫切需要一间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工作室。

尽管当时的宫崎骏在动漫界还只是小有名气,但他的想法很快获得“德间书店”社长德间康快的支持。在德间康快的慷慨解囊下,“吉卜力工作室”作为“德间书店”的一个下属部门正式诞生。就像宫崎骏和高畑勋当初所希望的那样:“吉卜力工作室”自始至终贯彻以宫崎骏、高畑勋为主的“导演中心主义”,几十年如一日,至今从未改变。

左至右: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左至右: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  

2005年,日益壮大的“吉卜力”从“德间书店”独立出来,正式成立“吉卜力株式会社”。现任“吉卜力”董事长兼制片人的铃木敏夫,也依旧坚持着当年德间康快的这一处事原则:一切交给以导演为中心的现场制作,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自己只在关键时刻鼎力相助,不惜一切力量给予支持。这是吉卜力从过去到现在,恒久不变的工作模式。

“吉卜力”另一个恒久不变的坚持就是:尽管宫崎骏电影在海外也拥有相当规模的影响力和庞大粉丝群,但董事长铃木敏夫表示:“吉卜力”至今为止,且将来也不会优先考虑海外市场,并且也不会事先预设什么多国籍化海外市场战略。“吉卜力”将永远竭尽全力,优先为日本的观众和日本的孩子提供精益求精的作品,其次才会考虑海外。为此,尽管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日本动漫业为降低成本、维持竞争力而普遍实施“动漫外包”,但“吉卜力”从创始之初开始,一次也没有向海外发放过外包订单。

“给日本孩子观看的作品,必须由日本人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这是宫崎骏的“不变哲学”。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都是手绘而成的。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都是手绘而成的。  

宫崎骏:吉卜力需要这么多打字机吗?

说起宫崎骏的“不变哲学”,铃木敏夫曾经在2002年“第50次民间放送全国性大会纪念演讲”中,这样介绍有关宫崎骏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知道宫崎骏每天吃些什么吗?当大家在讨论美食,说这家店好吃那家店如何时,他可是一次都没有尝试过。他每天吃的,从我认识他到现在25年多,每天都是太太做的手工便当:一个塞得满满的铝饭盒。为什么会塞得满满的?因为那是他的两餐饭:用筷子一分为二,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5分钟吃完,午饭后休息15分钟,然后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偶尔奢侈一次,是去车站前的牛丼屋吃一份480日元的寿喜烧(一种日式牛肉火锅)。而宫崎骏最喜欢的料理,是炸猪排饭。不过也一年难得吃上一回。所以若不凑巧跟某位大人物一起聚一次餐的话,宫崎骏会满脸的幸福感,赞口不绝地连声说:“好吃!好吃!简直是太好吃了!”

这是他的生活智慧。铃木敏夫说:如果每天吃着美味佳肴,舌头就会麻痹,再也无法品尝出什么是美味。

宫崎骏不仅几十年如一日吃着太太的手工便当,对于游戏机、家用电脑、互联网等也心怀警惕。尤其视游戏为主敌,所以至今为止,宫崎骏的动漫人物,从来没有被“游戏化”过。

“当年吉卜力引进电脑,真是含着眼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铃木敏夫说。因为宫崎骏虽认可打字机,但却不认可电脑。认为电脑只要哗啦哗啦地敲打出响声,就令人感觉自己似乎在工作,所以坚决抵制。为此吉卜力工作室当年购买电脑时,不得不瞒天过海:除了几台必需的台式电脑外,其余的一律配置笔记本电脑。

因为在宫崎骏的概念中,台式电脑那才叫“电脑”,笔记本电脑那叫“打字机”——宫崎骏不反对打字机。而铃木敏夫在给工作室配置笔记本电脑之前,也事前告诫大家:“绝对不能说穿啊!”所以,看到办公室突然人手一台“打字机”,宫崎骏感觉十分奇怪,忍不住去问铃木敏夫:“我说,吉卜力需要这么多打字机吗?”

以不变的职人之心,改变了社会环境

除了“打字机”外,另一样让宫崎骏心烦的,是电子邮件。为此宫崎骏不惜在吉卜力工作室进行“全员使用调查”,发现大家都拥有电子邮箱后,大吃一惊地跑去告诉铃木敏夫:“铃木!大家都在用电子邮件,日本的动漫完蛋了!”

宫崎骏认为:除了工作之外,还对其他感兴趣的家伙,是成不了好的动漫设计师的。

或许正因为这些“不变的顽固”吧,在制作《悬崖上的金鱼姬》时,宫崎骏彻底抛弃了电脑绘图,舍近求远,让这部电影重新回到了动漫制作的原点:从头到尾32万幅动画,全部使用手工绘制,从早晨到深夜,吉卜力工作室整整绘制了一年零五个月。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一直在做着慢工作。背景海报为《悬崖上的金鱼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一直在做着慢工作。背景海报为《悬崖上的金鱼姬》。  

当然,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例如在整个日本社会因为多年经济不景,包括许多跨国日企都在为压缩成本,而大规模裁员的时候,吉卜力工作室则开始将所有的合同员工都转为正式员工,并同时提高全体员工的待遇。

当时“吉卜力”大约有300名工作人员,其中近一半是女性。为了解决女职员们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有一个安心的工作环境,“吉卜力”不仅特意建设了自己的保育园,甚至连女职员使用的卫生间,也比男职员的大二倍之多——宫崎骏导演以这样细腻的方式,来表达对女职员们的敬意。这一点,在一贯“重男轻女”的传统日企里,实属难得一见。

宫崎骏正在工作室埋头工作。宫崎骏正在工作室埋头工作。  

宫崎骏不喜欢丧失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尽管年龄会变大,人会变老,人生会有越来越多的疲惫与艰辛,有许多东西会被改变,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要靠自己努力去坚守:例如理想、目标、青春岁月里所曾经有过的人生的初衷……就像“红猪”那样,即使变成一头猪,也是可以坚持飞翔的,而“不会飞的猪,就仅仅是头猪而已”。

本文作者唐辛子,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新周刊(new-weekly)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巨匠还是独裁?不为人知的宫崎骏

正是因为宫崎骏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让日本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占有一席地位。

查看详情

微博热议——

@芙蓉姐姐(微博自媒体):

宫崎骏笔下的画与字,充满了让人疼痛和迷乱的美,热爱和平,反对污染,真实而梦幻,爱情与理想。诗意倾泻,希望卓然,眼神里折射出青春的光芒,妥帖的幸福感盈满心房,每一部都堪称治愈大作。在期待下一部大制作时,希望宫崎骏能创立动漫大学,培养更多的动漫人才,让宫崎骏的动漫后继有人。

@王者Teemo(微博网友):

《起风了》拍的不咋地,号称封笔。这有宣布付出,是应该期待他的“绽放”还是下一次封笔。

@左岸在东(微博网友):

今天看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又惊奇又震撼。我向来不喜欢看动画片,觉得幼稚滑稽。可是,日本动画片真是首屈一指。童真童趣的浪漫主义动画形式的包装下,却是现实主义的成人世界的故事。少女千寻一家因迷路进入神明世界。为了救因贪吃变成猪的父母、忘记姓名的白龙,善良的千寻不怕辛劳、不贪钱财、善待他人,并且逐渐变得更勇敢。真是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Easy(微博自媒体):

感觉宫崎骏就像家楼下那些关门甩卖的店铺一样。每回都说不干了,结果永远干不完。(当然这是好事)。

@i大狗熊(微博自媒体):

这老爷子已经看淡名利、荣誉、事业甚至是作品了,他应该是对于创作本身的快乐依依不舍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