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鳍金枪鱼被吃成“濒危”

新华每日电讯
摘要:蓝鳍金枪鱼变成“濒危”的主要原因,就是“舌尖上的日本”需求导致的滥捕。
每公斤约合3000美元!2017年年初,日本东京筑地水产市场的新年拍卖,一条蓝鳍金枪鱼以7200万日元成交(约合61.4万美元)。
在传遍世界的新闻图片中,眉开眼笑的寿司店老板手持长刀,将锋刃划向这条212公斤的“鱼王”。
事实上,由于生长缓慢及过度捕捞,不仅是这么大的蓝鳍金枪鱼,一些渔船目前连幼鱼都不放过,蓝鳍金枪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经进入濒危物种名录。
日本水产厅2月初的一份报告说,日本多个县存在大量违规捕捞蓝鳍金枪鱼的情况。
对濒危物种如此涸泽而渔,日本受到国际社会及环保组织的强烈谴责。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也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形同虚设,终会损害日本国际形象和相关产业。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让全世界看到日本政府放纵渔民残杀海豚的事实,蓝鳍金枪鱼的遭遇让人们看到了又一个类似“海豚湾”的惨剧在日本上演。
1、濒危挡不住滥捕
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约翰·坦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蓝鳍金枪鱼变成“濒危”的主要原因就是“舌尖上的日本”需求导致的滥捕。
据介绍,蓝鳍金枪鱼主要分三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是“易危”,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是“濒危”,南方蓝鳍金枪鱼更是“极危”,且数量在持续减少,总的来说是“濒危”。
在专业人士看来,蓝鳍金枪鱼的命运比“易危”等级的中国大熊猫更不容乐观。
蓝鳍金枪鱼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它吃一些小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如果它最终灭绝,相关海域的生态平衡可能遭到破坏。
然而,“濒危”这个警告根本挡不住日本餐桌的需求。蓝鳍金枪鱼被认为是寿司和生鱼片的顶级食材,一条大鱼能卖出天价。在经济利益刺激下,日本渔船大量捕捞蓝鳍金枪鱼,捕捞量远超国际协商的配额。
数据显示,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在1961年的成鱼资源量约有16万吨,而到2014年只有约1.7万吨,因此现在捕捞到的已多是幼鱼。
国际组织“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鉴于蓝鳍金枪鱼现状,2015年下调了对30公斤以下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全球捕捞量配额。日本的捕捞上限为4007吨,分配给沿海各县。
去年12月,媒体曝光了日本长崎县和三重县两地存在大量违规捕捞的情况。日本水产厅因此决定调查日本39个沿海都道府县偷捕瞒报情况。
本月3日发表的报告说,调查发现岩手、宫城、千叶、静冈、熊本等8个县存在违规捕捞和瞒报漏报捕捞量的情况。其中,截至2016年9月15日,三重县已超量捕捞23吨,政府要求渔民减少捕捞量,但此后又发现53吨违规捕捞没有申报。
坦策援引最新研究数据说,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繁殖群体数量已下降至理论推算的未捕捞情况水平的2.6%。
他说,地球另一边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难逃厄运,日本市场的需求使其群体数量一度处于濒危边缘,捕捞量中的80%到90%据估计最终被送上了日本餐桌。
美国皮尤慈善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全球金枪鱼保护报告则显示,蓝鳍金枪鱼目前的捕捞速度是经科学计算、可维持物种可持续发展捕捞速度的3倍。
2、政府监管形同虚设
2014年,日本三重大学生物资源系副教授胜川俊雄在日本广播协会(NHK)的相关节目上指出,日本捕捞蓝鳍金枪鱼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大量捕捞幼鱼。从捕获蓝鳍金枪鱼的年龄构成来看,绝大多数是年龄不到1岁的幼鱼,而它们要到3岁才能开始产卵。
第二,在产卵地集中捕捞。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主要产卵区位于日本专属经济区,每年6月至8月是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产卵期,日本大型围网船队会埋伏在相关海域,将前来产卵的金枪鱼一网打尽。
第三,日本政府此前对捕捞作业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措施。“沿岸的钓鱼业、固定网、大型围网渔业,全年捕捞蓝鳍金枪鱼,想捕多少就捕多少。”
到2017年,在媒体曝光后,日本水产厅在调查报告中终于“计划”开始对违法捕捞者追究刑责和罚款,而此前根本没有强制惩罚性措施,只是要求各县渔协和渔民“自主遵守”捕捞上限。
胜川俊雄承认,全世界捕捞蓝鳍金枪鱼最多的国家是日本,食用金枪鱼也以日本人居多,“掌握蓝鳍金枪鱼种群恢复钥匙的是我们日本。”
蓝鳍金枪鱼是大洋里最野性的生命,它们一般长2-2.5米,最长超过4米。它每小时可以游30-50km,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80km。同时,它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温血鱼类,如果你跟它同游(假若你能跟上它的速度),伸手摸一摸它那光滑的身体,就能感受到它温暖的皮肤。
坦策认为,日本渔民大量违规捕捞蓝鳍金枪鱼,其他地方违规捕捞的蓝鳍金枪鱼也大量流入日本市场,背后的原因在于日本政府“缺少强有力的监测、管理和监察制度”。
缺乏监管的同时,日本政府在近来一些国际渔业协商中也未显示改善的意愿。在2016年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相关磋商中,日本代表不同意调低捕捞配额,导致一些国家提出的蓝鳍金枪鱼保护方案无果而终。
这一态度令人想起鲸和海豚的遭遇。在国际社会普遍禁止商业捕鲸之时,日本政府依旧纵容捕鲸船以“科研”名义继续捕鲸,回国后还送上餐桌。
而让许多人喜爱的海豚,每年经过日本太地町海域时被残忍地集体屠杀,日本有关机构也对此纵容。纪录片《海豚湾》曾因揭露这一真相而获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3、涸泽而渔害人害己
尽管科学家早就指出鲸和金枪鱼等处于海洋食物链最高端的海洋动物体内汞含量最高,鲸和金枪鱼也已被列为濒危物种,日本一直用“饮食文化”作为大量捕鲸、捕金枪鱼及屠杀海豚的理由。
在东京一家普通超市的水产柜台前,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庭主妇,她表示,各国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不太理解为什么国际上经常有声音批评日本人食用金枪鱼和鲸肉。
但这位主妇也说,对日本过度捕捞金枪鱼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她认为捕捞“应该考虑到今后”,以让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她说,只要蓝鳍金枪鱼还在市场上流通,自己会继续购买,“但如果禁止,就不吃了。”
可见,普通日本民众还是明白不可涸泽而渔的道理,问题的关键还是日本政府有关方面没有做好监管工作,以及渔业、餐饮、食品工业等利益集团的影响。
胜川俊雄指出,就算从实际利益出发,保护蓝鳍金枪鱼也更有好处。如果现在放过那些只有1岁的蓝鳍金枪鱼,等5年后再捕捞,这些金枪鱼的个头和单价都会增加不少,估计销售金额会增加到现在的约70倍。
同时,6岁的金枪鱼已多次产卵,对资源恢复大有裨益,消费者也能可持续地获得食材。
他说,日本人听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就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反感——“不要否定我们的饮食文化”。然而,以饮食文化为理由坚持不可持续性消费,资源迟早会枯竭,文化本身也无法延续。因此他呼吁,渔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都要克制。
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因此大受损害。共同社报道说,在2016年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会议上,由于日本牵头推进的蓝鳍金枪鱼资源管理讨论没有进展,被与会各国集中“炮轰”。
正如日本捕鲸船用高压水枪扫射抗议捕鲸的环保志愿者,也正如《海豚湾》中湛蓝的海水因残杀海豚而泛起猩红,濒临灭绝的蓝鳍金枪鱼将成为日本滥捕海洋动物的又一大象征。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caodi_zhoukan)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日本过度捕捞濒危物种蓝鳍金枪鱼遭谴责
一些渔船连幼鱼都不放过,蓝鳍金枪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进入濒危物种名录。
微博热议——
@朱丽君苏皋磨(微博网友):
只有一起经历了没有,才会珍惜过去的曾经拥有。日本本国的动物保护组织都不能干涉这些人我们能量再大也不能感动没有良心的利益者。
@上钩海钓俱乐部(微博自媒体):
蓝鳍金枪鱼每年都有严格的管控,每个国家都只能按照分配的可捕捞份额来进行商业捕捞,而一般的海钓活动,如果想钓蓝鳍金枪鱼,除了要申请特殊的许可证以外,还必须在钓起来过后放生。而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多地对滥捕蓝鳍金枪鱼的行为并没有有效管控。日本,蓝鳍金枪鱼的“海豚湾”。
@骆不瘦(微博网友):
就事论事吧,不需要爱国婊高潮,但起码的常识食物链越高的动物重金属含量越高,当时太地町捕杀的海豚肉汞含量超标几十倍,不仅是对生物圈的破坏更是阴谋下形成蒙蔽良心的产业链获取利益,政府要是没吃钱,嘴巴不可能闭的紧。
@木木舒君(微博网友):
纪录片我已经看了,金枪鱼有很多种,到只有蓝鳍金枪鱼味道最好,也是金枪鱼里面最濒危的动物,但日本才不管你那么多,什么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因为太多人想尝包括去日本的游客,所以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HALILUYA_(微博网友):
不太可能不吃,减少捕捞量的结果是价格升高,从而偷偷捕捞也会增多,是不太可能达到他能自然繁衍的量,人工养殖能确保市场的大量供给,远洋渔业压力就没那么大,也不会由此挤压别的鱼类的量。